从课程论的视角来看,教室座位的安排、图书角的布置等都属于(  )。

  • A+
所属分类:资格考试

答案查询网公众号已于近期上线啦

除基本的文字搜题外,准备上线语音搜题和拍照搜题功能!微信关注公众号【答案查询网】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体验。

(1)【◆题库问题◆】:[单选] 从课程论的视角来看,教室座位的安排、图书角的布置等都属于(  )。
A.活动课程
B.综合课程
C.显性课程
D.隐性课程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学校的建筑、教室的布置和校园环境属于物质性隐性课程。

(2)【◆题库问题◆】:[单选] ()是指激励并维持学生朝向某一目的的学习行为的动力倾向。
A.学习动机
B.学习兴趣
C.学习需要
D.学习态度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学习动机是指激励并维持学生朝向某一目的的学习行为的动力倾向。

(3)【◆题库问题◆】:[单选] 各种动机在动机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并非一成不变。在儿童早期,()最为突出,他们努力获得学业成就,主要是为了实现家长的期待,并得到家长的赞许。
A.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
C.内部动机
D.自我提高内驱力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在儿童早期,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他们努力获得学业成就,主要是为了实现家长的期待,并得到家长的赞许。附属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们(如家长、教师)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把工作、学习做好的一种需要。

(4)【◆题库问题◆】:[单选] 小学三(1)班班主任李老师用了一支比较别致的笔,不久全班多数同学也用上了和李老师一样的笔,这说明小学生具有(  )。
A.依赖性
B.向师性
C.接受性
D.可塑性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学生的“向师性”是指学生都有模仿、接近、趋向于教师的自然倾向。有人把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形象地比喻为学生好像花草树木之趋向于阳光一样。趋向于教师。题干描述的情况体现了学生的向师性特点,因而答案为B。

(5)【◆题库问题◆】:[单选] 马斯洛将人的基本需要归之为缺失需要和成长需要两大类。下列不属于缺失需要的是()。
A.安全的需要
B.归属和爱的需要
C.尊重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它们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同时,马斯洛又把这五种需要分为基本需要和成长需要两类。其中,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属于基本需要,它们因身心的缺失而产生,因此也称缺失性需要。故题干中自我实现的需要属于成长需要。

(6)【◆题库问题◆】:[单选] 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是()。
A.亚里士多得
B.柏拉图
C.苏格拉底
D.昆体良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昆体良是古罗马教学法大师,他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

(7)【◆题库问题◆】:[单选] “教师言行举止都会成为学生效仿的对象,教师的人品、才能、治学态度等都会成为学 生学习的楷模。”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
A.示范性
B.间接性
C.长期性
D.复杂性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教师劳动的示范性是指教师言行举止都会成为学生效仿的对象,教师的人品、 才能、治学态度等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由于青少年学生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时期,他 们各方面还不成熟、具有可塑性、向师性和模仿性等特征。因此,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以 身作则,严于律己,给学生起到良好的模范作用。

(8)【◆题库问题◆】:[问答题,材料题,分析] 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写出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参考答案◆】:教学重点:熟练使用句型:When do you do morning exercises/ eat breakfast...? I usually do morning exercises/ eat breakfast at.... 以及让学生理解并懂得 What about you? 和 And you ?的用法。教学难点:单词 exercises, usually 的正确发音。

【◆答案解析◆】:略。

(9)【◆题库问题◆】:[单选] 实际工作者(如教师)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与专家、学者及本单位的成员共同合作,将实际问题作为研究的主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以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是()。
A.教育叙事研究法
B.个案研究法
C.教育行动研究法
D.历史研究法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题干是教育行动研究法的定义。

(10)【◆题库问题◆】:[问答题,材料题,分析] 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主要教学环节。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参考答案◆】:一、教学导入感受音乐风格,教师示范导入歌曲。师根据自身特长采用:范唱歌曲、舞蹈、器乐演奏等形式导入。并根据其中音乐的旋律特点思考:这是汉族音乐还是少数民族音乐?如果是少数民族的,你能说说是哪个民族的音乐吗?试一试吧。 二、展示歌曲1.展示歌曲、视唱旋律,感受旋律的风格特点。(《美丽的家乡》动画)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引导学生打开课本,播放歌曲《美丽的家乡》。2. 聆听教师范唱旋律,关注旋律的特点。教师:请同学们边听边观察歌曲前四句乐谱:前四句的骨干音有哪些?即:哪些音出现的次数最多?教师总结:以“do、mi、sol”为骨干音构成了第一乐段的旋律,同时也增强了音乐的民族风格与特点。听上去一下子就能感受到它是一首少数民族的歌曲了。3. 聆听教师(或录音)二度范唱。引导关注歌曲内容与主题。教师:请同学们再仔细听一遍歌曲,结合歌词。边听边思考歌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你能用自己的话来概括吗?三、《美丽的家乡》歌曲学习1.听范奏,深入感受歌曲情绪,熟悉旋律,为歌曲分段。(教师采用钢琴、口风琴等乐器演奏歌曲旋律,注意表现出第一乐段和第二乐段的情绪对比,建议在伴奏织体上作变化。引导学生为歌曲分段。)2.从第二段二声部入手,开始学唱。教师和学生合作完成,采取听辨、模唱、范唱、分工合作(如教师唱二声部、学生唱主旋律)的方式反复练习二声部。3.学唱第一乐段。 (1)按照节奏读歌词。 (2)学唱第一段,注意词曲结合与重音记号。4.尝试完整演唱歌曲,提示学生注意第一段三四乐句的结束音以及第二乐段的二声部的音准。 四、处理歌曲1.指导演唱,表现歌曲的情绪对比。教师:我们知道这首歌曲分为两段。第一段轻快而又活泼,第二段抒情优美且具有高潮与激动感。同学们在唱第一段时,要注意把声音唱得富有弹性,像拍皮球一样(边说边示范),字和字之间可以断开一点,而第二段则要求把声音唱得连贯优美,每个字之间要衔接好。(示范)2.教师指挥演唱。教师:下面请同学们看好老师的指挥手势再唱一遍,注意把歌曲的情绪对比唱出来。3.加入打击乐器或舞蹈,丰富歌曲表现。根据教师特长或学生的基础以及学校条件,为歌曲加入打击乐器伴奏或舞蹈,丰富情感体验。 五、巩固和拓展1.播放《傲蕾·一兰》故事简介,欣赏电影《傲蕾·一兰》片段。2.播放《美丽的家乡》风景。边欣赏边记忆歌词,背唱歌曲。3.加入朗诵并采用不同的演唱形式表现歌曲(歌表演)。梯形队伍,排头第一个同学朗诵:“在美丽的精奇里河,有我可爱的家乡,那里美丽富饶、那里鸟语花香、那里没有忧愁、那里人儿善良,花翎的喜鹊不停地歌唱,赞美我达翰尔,美丽的家乡。”演唱歌曲(根据学生的情况分领唱与合唱进行)。六、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学唱歌曲《美丽的家乡》,丰富了同学们对农村生活的情感体验,感受到了浓郁的生活气息,激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并通过合唱练习,培养了学生合作、协作的意识,同时也感受了达翰尔音乐的风格特点。

【◆答案解析◆】:略。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