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时如何才能做到松紧适度?请引用公案、教证加以说明。这与世间的做法是否相违?对此你有哪些体会?

  • A+
所属分类:宗教学题库

答案查询网公众号已于近期上线啦

除基本的文字搜题外,准备上线语音搜题和拍照搜题功能!微信关注公众号【答案查询网】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体验。

(1)【◆题库问题◆】:[问答题] 修行时如何才能做到松紧适度?请引用公案、教证加以说明。这与世间的做法是否相违?对此你有哪些体会?

【◆参考答案◆】:《前行》中有个有关昼辛吉尊者的公案:从前,阿难尊者教诫昼辛吉修法时,昼辛吉有时紧张过度,有时异常松懈,而未能生起任何修法的境界。于是他便前去请教世尊。世尊问:"昼辛吉,你在家时擅长弹琵琶吗?"他回答:"极为擅长。"世尊又接着问:"那你弹奏时所出的妙音,是在琴弦极度绷紧时发出,还是在琴弦十分松弛时发出呢?"昼辛吉呈白道:"这两种情况都不是。只有琴弦松紧适度时,才能发出美妙动听的声音。"世尊教诲说:"那么,你修心也与之相同。"这与世间的做法也不相违。世人也提倡有松有紧、劳逸结合,如《礼记》云:"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张,指拉紧弓弦;弛,指放松弓弦。意思是宽严相结合,是文王、武王治理国家的良方。做任何事都要有一种窍诀。比如企业管理或寺院管理,管理人员如果太严格,什么都按照规矩办事,条条框框理得非常清楚,那可能太紧了,大家都呆不住,全部跑光;如果太松了,什么规矩都没有,整个组织无头无尾,谁也不愿意呆在那里。所以,无论是修行还是作管理人员时应该掌握分寸。

(2)【◆题库问题◆】:[问答题] 有些人说:“我看到一个不识字的老太太只念佛就往生了,所以没有菩提心也可以往生。”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不正确。表面上她是个老年人,而且没有文化,但她相续中有没有菩提心也不好说。即使生前没有,但在往生的一刹那,她也可能生起了菩提心。要知道,往生必须具备菩提心,如果认为没有菩提心也可以随随便便往生,这一点用教证、理证来证明,恐怕有一定的困难。

(3)【◆题库问题◆】:[单选] 佛陀初转法轮是宣说()
A.十二因缘
B.三法印
C.四圣谛

【◆参考答案◆】:C

(4)【◆题库问题◆】:[单选] 念佛法门是:()的修行法门
A.老太婆
B.三根普被
C.出家人

【◆参考答案◆】:B

(5)【◆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九辩

【◆参考答案◆】:九种菩萨所特有的辩才,即无差辩、无尽辩、相续辩、不断辩、不怯弱辩、不惊怖辩、不共馀辩、无边际辩、一切天人所爱重辩。

(6)【◆题库问题◆】:[单选] 中国佛教史上唐代著名的高僧,曾于七世纪到印度取经的是()大师。
A.玄奘
B.义净
C.法显

【◆参考答案◆】:A

(7)【◆题库问题◆】:[问答题] 请谈谈你对“有信无解,增长无明;有解无信,增长邪见”的理解。你应当怎么做?

【◆参考答案◆】:如果仅仅有信心,却没有见解智慧,只不过增长无明而已。因为对前后世、业因果的微妙道理一无所知,没有正见摄持的修行很容易误入歧途,只是一种茫然的迷信,遇到别人的问难时,自己也是哑口无言。同样,光有见解而没有信心也非常可怕,它是助长邪见之因。比如我们对佛陀和上师的功德,必须具足一种信心,如果这一点都没有,口头上说得天花乱坠,把它当作学术一样钻研,那只会增长自己的邪见,对解脱没有任何帮助。

(8)【◆题库问题◆】:[单选] 我们应当以()话来认识世间上的善恶。
A.研究观察的态度
B.正见
C.众人的

【◆参考答案◆】:B

(9)【◆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二苦

【◆参考答案◆】:内苦和外苦。内苦有二种,即一切疾病为身苦,忧愁嫉恨为心苦;外苦也有二种,即盗贼虎狼之害,和风雨寒暑之灾。

(10)【◆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什么是“五眼”?

【◆参考答案◆】:"肉眼"可以看到100由旬以内的东西,1由旬等于6680米,100由旬是668000米(668公里)。"天眼"可以看到三千大千世界的形形色色和生命的转世因果。"慧眼"是超世罗汉的心见神通。"法眼"是登地菩萨的心见神通。"佛眼"是佛的遍知一切的直觉。前二眼属世间神通,后三眼是超世神通,凡人根本无法达到。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