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到缘起性空的道理和“见性开悟”有什么不同?

  • A+
所属分类:宗教学题库

答案查询网公众号已于近期上线啦

除基本的文字搜题外,准备上线语音搜题和拍照搜题功能!微信关注公众号【答案查询网】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体验。

(1)【◆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认识到缘起性空的道理和“见性开悟”有什么不同

【◆参考答案◆】:从理论上认识缘起性空的道理是理性上的分别作用,"见性开悟"是一种非理性的直觉经验。前者是世俗智达到的境界,后者是圣智的境界。理性的分别作用是抽象的思维,如分别思维认识"蜂蜜",只是概念性的抽象的认识,无法真实体验蜂蜜的滋味,也得不到真实的蜂蜜,在没有蜂蜜的情况下可以想象蜂蜜。在这种情况下,"蜂蜜"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非理性的直觉体验或称直感经验是没有思维活动,也没有任何名称概念,犹如口尝蜂蜜,亲自体验到蜂蜜的滋味。无论知道不知道"蜂蜜"的名称和蜂蜜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关系,尝到蜂蜜的滋味都是一样的。这种体验又是具体的感受,并非语言概念所表达的抽象的相。世人就蜂蜜这种具体的实物来说,既可以用抽象思维来认识,也可以具体地感受,亲口尝到蜂蜜的滋味。但对心性、物性之类的法性本质,世俗智只能达到概念性理解和想象的接近,所以世间道的最高位,对空性的认识仍然无法超越概念性的认识。只有见道中出世第一智,即圣智才能达到直觉现观,对空性的直觉现观,称作开悟性。从世俗的分别智境,达到无分别的现观圣智境界是一种智能类型的转变,绝非一般的认识程度上的差别。这是一个佛教哲学的核心问题,也是一个语言表达在客观上受到限制,理解上容易产生分歧的很大难题。所以被称为非思议、非言说境。据当代物理学家说,量子、粒子研究领域中就曾碰到用理性思维无法想象,用语言无法精确表达的近似佛教所说的非思议境界。

(2)【◆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一超直入

【◆参考答案◆】: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意思。

(3)【◆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七圣觉

【◆参考答案◆】:七觉分。见七觉分条。

(4)【◆题库问题◆】:[问答题] 平时的行住坐卧中,怎样做才算是把菩提心运用到生活中了?

【◆参考答案◆】:行住坐卧,念念不忘的就是"我要帮助众生"。这种心态不仅要在心里发,在实际当中也一定要运用起来。不管是在哪个场合,只要有帮助众生的机会,我们就要把自己的利他心运用起来,哪怕是看到路上有块大石头,也要想"这可能对过路的人有影响,或者对车辆有影响",然后把它扔在旁边。这种行为是无条件的,不希求什么果报,帮助别人,别人知道也好,不知道也罢,什么样都可以,只要能给他人带来一分快乐、一分幸福,这就是我们活在这个人间的意义了。

(5)【◆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八海

【◆参考答案◆】:见九山八海条。

(6)【◆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什么是四念处?

【◆参考答案◆】: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

(7)【◆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菩提萨

【◆参考答案◆】:简称菩萨。义为觉有情,即大觉的众生。是上求佛果、下化众生的圣人。

(8)【◆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在对世俗谛的看法上,自续中观和应成中观有什么差别?

【◆参考答案◆】:自续中观认为在正常的官识中所呈现的事相是真实的存在,不依赖正常官识的客观真实是虚构的实执、法执。它们承认名相事物在世俗谛中有自相,是真实存在。"自相"归根结底是一种实性,即真实性。如魔术师变魔术时,把一块木头或石头变成牛、马等,牛、马是假的,但它变换的基础——木头或石头是存在的,这就叫作自相,是一种真实存在。因此,应承派认为自续派堕入了"有"的窠臼。唯识是境空识有;自续中观是有自相;毗婆沙和经派是一切都有。所以,自应承中观以下总的称为有派,不是空派,没有空或者说空得不彻底。应承中观在名相中也不承认具有物自性和实性。名相只是缘起现象的假名、代号,这不仅指说出来的语言名称,而且也包括脑子里想象出来的概念、表象、观念等。如我们嘴里说出"车"这个词的时候,脑子里想出来的车、关于车的观念。如不懂语言的聋哑人和动物,他们知道水解渴、食物解饿的作用,尽管不是我们正常人的观念,但也是有一种实物的观念。但名相中的自性,经分析也不存在。比如用马车来做比喻进行分析:车轮是车吗?不是。车身是车吗?不是。那么车轴是车吗?也不是。车的各部分合起来才是车。车是缘起的存在,分析开来就不存在。把不是车的车身各部分一件一件拆开、去掉,最后剩下的还是车吗?什么也没有了。那么车的自相是什么?它只是一个缘起的东西,并没有一个实相的存在。

(9)【◆题库问题◆】:[问答题] 经论命名的方式有哪几种?请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依本论,命名的方式有以所说之义、能说之量、作用、地点、眷属、时间与比喻来命名。"所说之义"是指以意义来取名,如《入菩萨行论》、《十地经》;"能说之量"指以能说词句的数量来取名,如《中观四百论》、《六十正理论》;以"作用"而取名,如《贤愚经》、《大解脱经》;以"地点"而取,如《楞伽经》是以释迦牟尼佛讲法所在地楞伽山而得名;以"眷属"而取名,如《龙王请问经》、《弥勒请问经》,以请问者的名字而取,有些以作者的名称而取;以"时间"而取名,如《贤劫经》;以"比喻"而取名,如《稻秆经》、《金刚经》。在汉传佛教中,经论立题的方式以人、法、喻三缘,分为七种:1),单人立题,如《佛说阿弥陀经》;2)单法立题,如《大般涅槃经》;3)单喻立题,如《金刚经》;4)人法立题,如《阿难问事佛吉凶经》;5)法喻立题,如《妙法莲华经》;6)人喻立题,如《大佛顶首楞严经》;7)具足立题,人、法、喻同时具足,如《大方广佛华严经》。

(10)【◆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极乐世界”比“兜率净土”容易去吗?

【◆参考答案◆】:往生极乐世界并非是只要念佛号就可以,其他净土也是,不是念诵弥勒菩萨咒语或者名号就可以去的。往生净土需要共通的"五力",包括修善力、断恶力、自己的发愿力等等,在《净土五经》里面也多次谈到这五力——虽然经典中没有归纳。如果脱离这五力,不断恶修善,想往生净土,那是痴心妄想;如果具备五力,往生到极乐还是兜率净土,都是没有问题的,不存在哪个更容易的问题。现在有人说可能会往生到兜率外院的属于欲界的兜率天的说法,是没有任何根据的胡说(汉地说的本来求生兜率净土反而生在外院,耽著享乐,所以得出往生西方净土容易去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不可凭信)。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