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者七财

  • A+
所属分类:宗教学题库

答案查询网公众号已于近期上线啦

除基本的文字搜题外,准备上线语音搜题和拍照搜题功能!微信关注公众号【答案查询网】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体验。

(1)【◆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圣者七财

【◆参考答案◆】:智慧、信心、多闻、持戒、布施、知惭、有愧。

(2)【◆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八种施

【◆参考答案◆】:八种的布施,即随至施、怖畏施、报恩施、求报施、习先施、希天施、要名施、为庄严心等施。

(3)【◆题库问题◆】:[问答题] 佛陀在经中说倘若自己的心外散,苦行念诵皆无果。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我们平时散心念佛持咒磕头,是否一点功德都没有?为什么?

【◆参考答案◆】:并不是一点功德都没有。经中之义是说,若心外散,身语行善的功德远不如心专注所作的功德,要微劣很多。"皆无果"是从低劣加否定词的角度说的,比如一个人胆子很小,可以称他为没有胆子。如果没有这样理解,就与佛经中说的以散乱心"一称南无佛,皆共成佛道"完全相违了。华杰施主前世就是一只小虫,它在无记的心态下转绕佛塔,最后也成了解脱之因。倘若除了心以外身语没有任何功德,这个公案是没办法解释的。所以,身语的造善造恶和心的造善造恶,只不过是大小上分的,并不是说只有心才有善和恶,其他身体和语言一点关系都没有。

(4)【◆题库问题◆】:[问答题] 我们应当怎么样对道友观清净心?这是基于什么理论?请引用教证加以说明。

【◆参考答案◆】:应视道友为佛菩萨。闻法道友表面上虽有贪嗔痴等各种过失,但每一个人无不具足如来藏。佛陀在《三摩地王经》中云:"一切诸众生,皆具如来藏。"弥勒菩萨通过三个理证成成立"故说诸众生,具有如来世藏"。同时,他们获得了珍宝人身,又幸运地遇到了具法相的善知识,承蒙善知识以方便摄受,拥有听受佛法的机缘,可以说这些人都是未来佛。未来佛和现在佛本体上也没什么不同,只不过是时间尽早而已。《喜金刚·二观察续》亦云:"众生本为佛,然为客尘遮,垢净现真佛。"众生本是相好圆满的佛陀,然而犹如天空被乌云遮盖一样,众生的佛性被无明烦恼障蔽了,所以在轮回中显得愚笨、迷茫、有烦恼,实际上若能认识到心的本来面目,马上就可以现前佛的一切功德。因此,我们不要将道友看成是坏人,理当互相观清净心。

(5)【◆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世间皈依

【◆参考答案◆】:为了摆脱世间上的恐惧、避免某些痛苦,而皈依天神、树林或者世间上的一些人。

(6)【◆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学佛的人如何对待社会职业?

【◆参考答案◆】:学佛的人做任何事都不能违背佛法要求的处世为人原则,即佛门道德原则。大乘佛教追求的善德的最高原则是一切为利乐众生着想,为众生的利益做无私的奉献。无论从事任何职业,都不能违背利众的原则,要有为社会和一切众生无私做奉献的精神,兢兢业业,做好所从事的职业,处处以美德饰身,事事以智慧抉择,把方便让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这些都是佛法所提倡的做事原则。

(7)【◆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一佛土

【◆参考答案◆】:一佛所化度的国土。一佛土的□围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

(8)【◆题库问题◆】:[单选] 三论宗的三论系指中论、十二门论()
A.百论
B.俱舍论
C.大智度论。

【◆参考答案◆】:A

(9)【◆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僧伽

【◆参考答案◆】:义为"和合众",指出家僧人六和共住。

(10)【◆题库问题◆】:[问答题] 按照本论的观点,仅发愿要利益众生,是否就已经得到了菩萨戒?如果不是的话,那在什么情况下才得菩萨戒?

【◆参考答案◆】:按照那波瓦尊者的观点,仅仅发一个愿菩提心,不算受了菩萨戒,但受持行菩提心的话,那就真正守持了菩萨戒。慧源尊者等也认为:愿菩提心是发心,行菩提心是菩萨戒。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