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认为自己修行境界很高,成天跟别人讲自己能看到什么、能听到什么,还能知道别人的心思,这些就真的了不起吗?为什么?

  • A+
所属分类:宗教学题库

答案查询网公众号已于近期上线啦

除基本的文字搜题外,准备上线语音搜题和拍照搜题功能!微信关注公众号【答案查询网】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体验。

(1)【◆题库问题◆】:[问答题] 有些人认为自己修行境界很高,成天跟别人讲自己能看到什么、能听到什么,还能知道别人的心思,这些就真的了不起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并不是这样。如果能看到远方的东西就了不起,那《释量论》中告诉你"当来依鹰鹫"。什么意思呢?就是你应该依止鹰鹫,它几十由旬以外的尸体都看得清清楚楚。如果听到远处的声音就非常好,那你应该依止野猪,因为它可以洞察到远方的动静。如果了知别人的心就很伟大,那你应该依止魔女,印度以前有个空行魔女,任何人的起心动念她都了如指掌。所以知道一切并不重要,释迦牟尼佛成立为量士夫,也不是因为他知道世间上有多少只昆虫、多少片树叶,而是他能为众生宣讲四谛法门,这就是佛陀的不共功德。因此,听到什么、看到什么并不重要,最关键的是什么?就是生起出离心和菩提心,尽量调伏自己的心。

(2)【◆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为了知菩萨学处,寂天论师建议我们读阅哪几部经论,它们分别讲了什么?

【◆参考答案◆】:《虚空藏经》:宣说了菩萨的十八种根本学处以及支分学处,详细阐明了堕罪与还净方法,广泛宣说了如何发心、怎样受戒、学处开遮等内容,这些都是需要首先了知的。寂天菩萨的《学集论》:在这部论典中,菩萨的整个学处,比如怎么样发心、发心后的受戒方式、得戒后应如何护持、护戒的功德等宣说得非常圆满。寂天菩萨的《经集论》:这部论典是作者在阅藏时的札记,词句、内容都很精简,以简明扼要的方式引用大乘经典宣说了大乘菩萨学处,极具有窍诀性。龙猛菩萨的《学集论》和《经集论》:寂天菩萨没有宣说的一些菩萨学处和教言比较多。而《经集论》中,主要讲了很多难得——人身难得、佛法难遇、菩提心难发、在家修行机会难值。尤其是在家人如何学习佛法,《经集论》中用相当一部分教证讲了这方面的道理。

(3)【◆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灌顶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阿底峡尊者解释灌顶有八种作用:(1)消魔;(2)除障;(3)清除小乘习染;(4)成熟诵咒之器;(5)成熟观修之器;(6)增加熄灭等四事能力;(7)增补菩提心;(8)结下将来佛陀亲自灌顶之因缘等(见贡珠《知识总汇》)。

(4)【◆题库问题◆】:[填空题] 中国佛教第一个寺院叫:()

【◆参考答案◆】:白马寺

(5)【◆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十二分教

【◆参考答案◆】:十二部经。

(6)【◆题库问题◆】:[问答题] 此处所讲的僧众是否包括普通的出家人?请具体说明。

【◆参考答案◆】:不包括。这里的僧众,主要指以八大菩萨为主的大乘圣众,包括相续中证悟了二无我的一至十地的所有菩萨。他们能够帮助我们解脱轮回的痛苦,获得圆满正等觉的果位,不再为种种过患、染污、烦恼等束缚。

(7)【◆题库问题◆】:[问答题] 对于“名言所诠成为有实法”的太过,因明自宗如何回辨?

【◆参考答案◆】:在胜义中,并不遮遣(非树),因为心中的瓶子本来就不存在有实法,如果胜义中遮遣(非树)的话,那么自相以外名言共相与义共相单独能起作用的众多有实法就需要存在,但事实并非如此,在心识遣余前,名言共相、义共相的自反体虽然不是自相,然而在分别识前显现为遮遣(反体),这就是由自相、共相错乱为一体的串习力所致。

(8)【◆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七种无上

【◆参考答案◆】:佛所特有的七种无上,即一、身无上,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二、道无上,佛以慈悲的道法去利乐一切众生;三、见无上,佛以正戒正见正命等成就其身;四、智无上,佛具有四无碍智;五、神力无上,佛的神通力不可思议;六、断障无上,佛已经断尽了惑业苦之三障;七、住无上,佛住於伟大的寂灭涅盘境界。

(9)【◆题库问题◆】:[问答题] 请解释信解行发心、殊胜意乐发心、异熟发心、断障发心,并说明这是从什么角度安立的。

【◆参考答案◆】:发心从地界的角度来分,有凡夫信解行发心、不清净七地殊胜意乐发心、三清净地异熟之发心以及佛地断障之发心四种。1)资粮道、加行道的发心属于凡夫位,叫做信解行发心。为什么是"信解行"呢?因为这种发心有一种刻意的作意——"我要度众生、我一定要帮助众生",时时刻刻对自己有一种监督提醒,有一种自我要求,认为"利益众生是我愿意做的,我需要这样",这种心态叫做信解行发心。2)不清净七地(从一地到七地之间)是殊胜意乐的发心。为什么是"殊胜意乐"呢?因为一地到七地之间,真正证悟了自他交换、自他平等的境界,自私自利的心断掉了,这种发心相当清净,不像凡夫位时始终杂有一些我执和不清净的念头。3)三清净地(八地到十地)的发心叫做异熟发心。为什么叫"异熟"呢?学《俱舍论》的时候知道,所谓异熟果,不管你想也好、不想也好,反正必定会成熟。同样,到了八地以后,对于利益众生、帮助众生,并不是需要刻意执著,就像河水往下流一样自然而然,在无勤当中利益众生。4)到了佛地时,一切的烦恼障和所知障,包括最细微的习气全部断尽,自相续中的智慧圆满通达,这个发心就叫做断障发心。

(10)【◆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九十六术

【◆参考答案◆】:九十六种外道的学术。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