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人如何依师?在远离善知识的情况下,如何调伏身心相续?

  • A+
所属分类:宗教学题库

答案查询网公众号已于近期上线啦

除基本的文字搜题外,准备上线语音搜题和拍照搜题功能!微信关注公众号【答案查询网】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体验。

(1)【◆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在家人如何依师?在远离善知识情况下,如何调伏身心相续

【◆参考答案◆】:这是一个根本问题。菩提道次里,第一个就是亲近善知识,也就是找到一个很好的老师。因为佛法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不是像有些人讲的那样,我在梦中,佛给我传了法了,这些乱七八糟的说法,我们藏传佛教不承认这种说法。必须是真正有传承的老师,藏传佛教里皈依论中的老师,是放在三宝之首的。有些人说藏传佛教是四皈依,这个说法是错误的,只有三皈依。自己的上师是代表佛、代表佛法、代表僧人的,他是汇集三宝于一身的。为什么把皈依上师放在第一位呢?因为佛陀圆寂2500多年了,在此期间,佛法就是靠大善知识们一代代传下来的,所以我们要学佛就离不开善知识。如何皈依师?按菩提道次要把这个问题讲清楚也分好几个方面。首先,要寻找一个合格的上师,一个上师的戒行、品德必须是能够作为自己师傅的;其次就是要懂得佛法的,有传承的。所以过去藏传佛教里面讲,老师要传法时,需要考察学生十二年,学生也要用十二年的时间来考察老师,考察他的品德、他的证量、他的学问、他的传承、他的慈悲心等等,很多方面都需要考察。如果弄错了上师,就如同走路第一步就走错了,一步错就是步步错,所以非常重要。亲近善知识在菩提道次里是入道之门,这个决不能弄错,一定要慎重地来寻找上师,如法皈依上师。佛陀在圆寂时,弟子们问:"佛陀您圆寂了以后,我们以何为师?"佛陀说:"以佛法为师。"佛陀是这样说的,佛法就是老师。我们有三藏佛经,一代一代许多善知识的著作。这也可以作为师来学习、皈依。远离善知识的情况下,自己能够找到一些非常好的、可信的书来学习,这样也可以。因为大乘佛教里的菩萨戒,没必要一定有人来传,可以在佛像前发心受戒。菩萨戒这样是可以的,但僧人戒和密戒是不行的,一定要有作为人身的老师来传授。希望大家多看《菩提道次第广论》。还有我翻译的《菩提道次心传录》里,二分之一的篇幅就是在介绍亲近上师。

(2)【◆题库问题◆】:[问答题] 从比喻、助伴的角度,菩提心分为二十二种,请问具体是从哪些侧面相似而安立的,并一一说明。

【◆参考答案◆】:1)如"地":小资粮道的发心(求菩提的意乐)是最初的发心,犹如大地。大地是一切功德的来源,同样,小资粮道希求菩提的意乐,实际上是产生一切道果功德的基础。2)"金":中资粮道的发心犹如黄金。黄金本质没有改变,同样,到了中资粮道的时候,这种发心不会有迁变。3)"月":大资粮道的发心犹如新月。新月越来越增上,同样,大资粮道的功德也会越来越增上。这是资粮道三个发心的比喻和助伴。4)"火":加行道的发心犹如烈火。烈火能摧毁一切薪柴,同样,加行道的发心能断除一地以前的一切违品分别念。下面从"藏"一直到"歌",分别对应十地的发心:5)"藏":一地与布施波罗蜜多相应的发心,犹如宝藏。宝藏能满足一切众生,同样,一地菩萨的发心也能以布施满足一切众生。6)"宝源":二地与持戒波罗蜜多相应的发心,犹如宝源。宝源是一切珍宝的来源,同样,二地菩萨的发心是一切功德(地、度、力等)的来源。7)"大海":三地与忍辱波罗蜜多相应的发心,犹如大海。大海不会被狂风动摇,同样,三地菩萨的发心不会被嗔恨心等违品动摇。8)"金刚":四地与精进波罗蜜多相应的发心,犹如金刚。金刚不会被任何金属物所摧坏,同样,四地菩萨的发心也不会被懒惰等违品摧毁。9)"山":五地与静虑波罗蜜多相应的发心,犹如山王。山王不易被狂风撼动,同样,五地菩萨的发心不会被禅定的违品——散乱分别念所动摇。10)"药":六地与智慧波罗蜜多相应的发心,犹如妙药。妙药可以断除各种疾病,同样,六地菩萨的发心能寂灭一切烦恼障、所知障的惑病。11)"友":七地与方便波罗蜜多相应的发心,犹如亲友。亲友永远不会舍弃自己,同样,七地菩萨的发心永远都不舍弃任何众生。12)"如意宝":八地与愿波罗蜜多相应的发心,犹如如意宝。如意宝能满足一切众生的所愿,同样,八地菩萨以佛法甘露无勤满足一切众生的愿望。13)"日":九地与力波罗蜜多相应的发心,犹如日轮。日轮能够遣除一切黑暗,成熟庄稼,同样,九地菩萨能遣除众生的无明痴暗,成熟善法的各种功德。14)"歌":十地与智波罗蜜多相应的发心,犹如歌声。歌声能让无数人获得快乐和欢喜,同样,十地菩萨依靠智慧能让许许多多的众生获得快乐。下面是五种殊胜的发心(三清净地所摄):15)"王":与神变神通相应的发心,犹如国王。国王能驾驭一切,不容易被人控制,同样,清净地的神通能制服一切。16)"库":与智慧和福德二资粮相应的发心,犹如宝库。宝库可以具足一切,同样,具有这种发心的菩萨,善法的资粮全部具足。17)"大路":与三十七道品相应的发心,犹如大路。大路可以任人行走,同样,一切圣者都是依靠这种大路而行持。18)"车乘":与悲心与胜观相应的发心,犹如车乘。车乘可以载人去往任何地方,同样,菩萨不堕轮回涅槃二边而圆满到达自己随心所欲的目的地。19)"泉水":与总持和辩才相应的发心,犹如泉水。泉水用之不竭,同样,清净地菩萨的功德永远也没有穷尽。下面三种发心是十地所摄:20)"雅声":到了十地的时候,菩萨以四种法音来利益众生,这种发心犹如雅声。21)"河流":菩萨的平等心,或者说唯一道的发心,犹如河流,利他的事业永不间断。22)"云":与法身相应的发心,犹如大云。具足这种发心时,即使菩萨居住在兜率天等天界当中,利益众生的甘露妙雨也能让世间人享受。

(3)【◆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九世间

【◆参考答案◆】:在十法界中除去佛界,就是九世间,因为这九界都是迷的境界,所以叫做世间。

(4)【◆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有说独雄大威德才是格鲁不共本尊,13尊是共的,到底是怎样的?

【◆参考答案◆】:独雄和13尊在本质上都是一样的。修任何一个都可以成佛,没有高低之分。但其他任何无上密本尊必须是至少5尊坛城才可以完备生起次第净治,而独雄只要单尊就可以,只有独雄大威德才具有这个单尊可以完备净治的特点,这是由于34只手中所持法器有这个能力的原因。从单尊具备净治这点来说,说独雄大威德是不共。并非殊胜于13尊的意思。但阿底峡尊者说过,如果没有菩提心而修持大威德,有堕落恶道的危险,因为利用四事业法作恶。没有这个能力的当然没有问题。从利用大威德法作恶这个角度说没有菩提心修大威德会堕恶道,并非外面说的只要修大威德法(没有菩提心的情况下)就会堕恶道,没有造堕恶道的业怎么会堕恶道呢?

(5)【◆题库问题◆】:[问答题] 在社会人群中弘扬佛法,应该注意什么?你以后会怎么做?

【◆参考答案◆】:首先应当弘扬世人容易接受的简单道理,待他们成为佛教徒之后,再进一步宣讲见修行果的甚深教言。否则,刚刚遇到一个人,就拉着他讲最甚深的离戏大空性,可能谁都无法接受。因此,这种方便方法不能搞错!

(6)【◆题库问题◆】:[单选] 人所居住的国土是()
A.西牛货洲
B.北俱卢洲
C.南赡部洲

【◆参考答案◆】:C

(7)【◆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经中宣说了无量无边的菩萨学处,但归纳而言主要指什么?你平时是怎么做的?

【◆参考答案◆】:归纳而言,就是要时时护持自己的菩提心,对治自相续中的烦恼,让自己的心不要趋入恶道中,不要染上贪嗔痴等烦恼,而应在清净的威仪中行持善法。

(8)【◆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禅宗的“见性成佛”就是密宗的“即身成佛”吗?

【◆参考答案◆】:禅宗的"见性成佛"单就"见性"二字讲,指获得性空正见。获得性空正见是成佛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佛不但要有见性智慧,还要有以福德资粮为因缘的报身、化身,即色身。单一的见性智慧是大小乘共有的,只能破除粗分的烦恼障,获得小乘的四圣果。成佛还要完成以大慈大悲心和利众成佛心(菩提心)为动力的六波罗行,即菩萨大行。见性真智是破除见惑获得的成就,在见道时就可以获得,但其圆满在佛道,即无学道。见性到成佛,中间还要经过一地到十地的修道。按《现观庄严论》的观点,从见道到十地,要经过两个阿僧祗劫的修持。所以说,成佛必然见性,见性未必是成佛。密宗的"即身成佛"是"今生今世成佛",这"成佛"指的是成就破除二障、具备色法二身的真佛,而不是指单一的"见性"。一生能完成相当于三个阿僧祗劫的福慧资粮,这正是密法的不可思议之处。但即身成佛并不是一切密法的特点,在四部密法中,只有无上密才有即身成佛的殊胜法门。虽然无上密有即身成佛之法,但修无上密的人未必都能成佛,原因是即身成佛需要具备许多条件,并不是随便念念咒,观想观想就能成佛。正如宗喀巴大师说的那样:"密法光靠法的殊胜不行,还要修学密法的人根器殊胜。"又说:"具备显法三根本修证基础的修密弟子成就的速度比单修显法的人快,不具备显法三根本修证基础的修密的人成就的速度反而比修显者慢。因为,显法虽然成佛的速度慢,但可以成佛,单独修密法成不了佛。"

(9)【◆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十因

【◆参考答案◆】:随说因、观待因、牵引因、生起因、摄受困、引发因、定异因、同事因、相违因、不相违因。

(10)【◆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一空一切空

【◆参考答案◆】:在修空假中三观之空观时,应观不只是空才是空,就是假和中也都是空。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