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追求的快乐,与修行人追求的快乐有何本质上的差别?明白此理之后,我们应当怎样做?

  • A+
所属分类:宗教学题库

答案查询网公众号已于近期上线啦

除基本的文字搜题外,准备上线语音搜题和拍照搜题功能!微信关注公众号【答案查询网】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体验。

(1)【◆题库问题◆】:[问答题] 世人追求的快乐,与修行人追求的快乐有何本质上的差别?明白此理之后,我们应当怎样做?

【◆参考答案◆】:世人勤求安乐,但能否成功也无有定准。而修行人修学佛法,为自他二利而行持六度万行,百分之百可以获得安乐。明白此理之后,我们在自由自在之时,应精进努力行持善法。若不脚踏实地付诸实际行动,安乐不会自动地降临,就像一大盆美味的水果摆在面前,如果不自己动手取食,那也不可能品尝到美味。

(2)【◆题库问题◆】:[问答题] 如果你周围的人特别恶劣,经常无事生非、造谣诽谤,你会怎么对待?为什么?

【◆参考答案◆】:以欢喜心去对待。因为这些人实际上是帮助我们成就一切功德之因,如同核桃,表面凹凸不平很不好看,但里面却有着美味可口的果仁。如果只看表面,而失去其实际的功用,这不是一般的愚痴,而是断毁解脱功德至命的愚痴行为。以这份实实在在的助成佛果之功德,完全值得我们至心恭敬供养。

(3)【◆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十八不共法

【◆参考答案◆】:佛的十八种功德法,惟佛独有,不与三乘共有,故云不共,即身无失、口无失、念无失、无异想、无不定心、无不知己舍、欲无减、精进无减、念无减、慧无减、解脱无减、解脱知见无减、一切身业随智慧行、一切口业随智慧行、一切意业随智慧行、智慧知过去世无碍、智慧知未来世无碍、智慧知现在世无碍。

(4)【◆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听闻佛法时不应作意法师哪五处?

【◆参考答案◆】:(1)戒穿缺(2)种性下劣(3)文辞鄙恶(4)形貌丑陋(5)句粗不悦

(5)【◆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三障

【◆参考答案◆】:烦恼障,业障,报障。

(6)【◆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菩萨成佛前必须完成的三件大事指什么?

【◆参考答案◆】:三件大事是:(1)福慧双修功德圆满;(2)度脱的对象因缘成熟(成佛是为了度众,成佛就意味着第二次入世来度众);(3)弘法国土的条件具备。不具备第一条不能证得无上圆满正觉,不具备第二条就没有度脱的对象,不具备第三条就不能弘法。

(7)【◆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在开始做一件事情时,如何以正知观察自己的念头?你平时做到了吗?

【◆参考答案◆】:我们行住坐卧、言行举止,无论做任何一件事情,首先都要观察自己的心态是善、不善或是无记。如果是不善,那尽量把它停下来;如果是无记,看看能不能把它转变为善法;如果是善心,那你一定要去做。在行事之初,观察内心非常必要,倘若发现它正处于污染状态、与烦恼相应,那应该做到如树般安住,不为烦恼所动。

(8)【◆题库问题◆】:[问答题] 菩萨戒明明有十八条,为什么《虚空藏经》中只说有十四条?

【◆参考答案◆】:大臣的前四条与国王的前四条相同,所以从本质上归纳,菩萨戒律可以摄为十四条。

(9)【◆题库问题◆】:[问答题] 如果布施只是从心上安立,是否就不需要布施财物身体了?为什么?

【◆参考答案◆】:不是。如果你心上能舍,那身体和财物也会舍得的。《释迦牟尼佛广传》中处处都讲到,世尊在行持布施波罗蜜多时,舍弃身体及妻子儿女的现象比比皆是。并且布施是四摄法之一,也是将来成就佛陀色身之因,所以自己有能力时,应精勤布施,积累福德资粮。

(10)【◆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十界互具

【◆参考答案◆】:十界互具十界而成百界的意思。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