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餐厅设有可坐12人和可坐10人两种规格的餐桌共28张,最多可容纳332人同时就餐,问该餐厅有几张10人桌?

  • A+
所属分类:公务员

答案查询网公众号已于近期上线啦

除基本的文字搜题外,准备上线语音搜题和拍照搜题功能!微信关注公众号【答案查询网】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体验。

(1)【◆题库问题◆】:[单选] 某餐厅设有可坐12人和可坐10人两种规格的餐桌共28张,最多可容纳332人同时就餐,问该餐厅几张10人桌
A.2
B.4
C.6
D.8

【◆参考答案◆】:A

(2)【◆题库问题◆】:[单选] -1,2,1,8,19,( )
A.62
B.65
C.73
D.86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原数列为二级等比数列。该数列两两相加可以得到1、3、9、27、(81),构成等比数列。故未知项为。故正确答案为A。

(3)【◆题库问题◆】:[单选] 2010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一、根据以下资料。回答81—85题。2011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23980元,其中,人均可支配收入21810元,比上年增长14.1%。剔除价格因素影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4%。人均总收入中,人均工资性收入15412元,增长12.4%;人均经营净收入2210元,增长29.0%;人均财产性收入649元,增长24.7%;人均转移性收入5709元,增长12.1%。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为19118元,比上年增加2279元。2011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977元,比上年增加1058元。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2963元,同比增加532元,工资性收入对全年农村居民增收的贡献率达50.3%。工资性收入占农村居民纯收入的比重达42.5%。人均家庭经营第一产业纯收入2520元,增长12.9%。其中,人均农业纯收入1897元,增加173元,增长10.0%。人均牧业纯收入463元,牧业收入在2009年和2010年出现连续下降后,增速大幅度回升至30.1%。这主要是牧业产品价格上涨,尤其是生猪价格大幅上涨所致。2011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家庭经营二三产业纯收入702元,增加101元,增长16.7%。其中,人均第二产业纯收入193元,增加11元,增长5.8%;人均第三产业纯收入509元,增加90元,增长21.4%。人均财产性收入229元,增加26元。人均转移性收入563元,增长24.4%。
A.20120元
B.19120元
C.19115元
D.21015元

【◆参考答案◆】:C

(4)【◆题库问题◆】:[单选] 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下列关于我国国家机构的表述错误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
B.代表在人民代表大会各种会议上的发言和表决,不受法律追究
C.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D.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年满五十周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可以被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D选项错误,根据《宪法》第79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年满四十五周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可以被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D项中的“五十周岁”表述不准确。故正确答案为D。

(5)【◆题库问题◆】:[单选] 某重点高校20岁的大二学生王晓,起诉要求父亲王军支付大学期间的教育费和生活费,但王军因收入有限拒绝支付。对此,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甲认为王晓仍为在校生,王军有义务支付其在校期间的教育费和生活费
B.乙认为王晓虽已成年,但无独立生活来源,王军仍有支付的义务
C.丙认为王晓已成年,王军没有义务继续支付王晓教育和生活费用
D.丁认为王军在能力所及的范围内有义务支付王晓教育费和生活费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我国《婚姻法》中,对已成年子女的抚养,有如下规定:(1)成年子女因自身的生理、心理的客观障碍和短期内学习条件的限制,没有劳动能力或独立经济来源,确实需要他人供养或扶助;(2)父母在现实条件下具备承担供养义务的经济承受能力或提供扶助的身心操劳能力。只有在这两方面同时符合的前提下,父母才对子女承担抚养义务。故正确答案为C。

(6)【◆题库问题◆】:[单选] 古人行文简略,优秀的作品常常“字不虚设”,阅读者决定不予深究的地方,有可能正是作者用心良苦之所在。因此我们阅读时不宜有所偏,应该像作家写作这些文章时那样“______”。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孜孜不倦
B.精益求精
C.字斟句酌
D.心无旁骛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由“字不虚设”、“阅读者决定不深究的地方,有可能是作者用心良苦之所在”“阅读时不宜有所偏”可知,作家写作对细节之处十分重视,字字珠玑,那阅读者对待这些文字的状态就应该是C项“字斟句酌”,即对每一字、每一句都仔细斟酌、推敲,符合文意。A项“孜孜不倦”侧重勤奋,B项“精益求精”侧重好上加好追求更完美,D项“心无旁骛”形容心无杂念、专心致志,三项均不能体现出对细节、在每个字上狠下功夫的特点,故均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

(7)【◆题库问题◆】:[单选] 墨子熟悉儒家,但终于否定了儒家。其中最重要的,是以无差别的“兼爱”,否定了儒家有等级的“仁爱”。他认为,儒家的爱,有厚薄,有区别,有层次,集中表现在自己的家庭,家庭里又有亲疏差异,其实最后的标准是看与自己关系的远近,因此核心还是自己。这样的爱,是自私之爱。他主张“兼爱”,也就是祛除自私之心,爱他人就像爱自己。从这段文字可以推出:
A.墨子是伟大的爱国主义先驱
B.墨学站在更高的角度对统治阶级提出了“兼爱”的要求,实用性更强
C.墨子主张打破等级森严的封建宗法观念而去追求一个虚幻的平等社会
D.等级制度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现象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第一步:抓住每句话中的对象及其关系。第一句说墨子否定儒家。第二句说以“兼爱”否定“仁爱”。第三句说“仁爱”是有等级的,其核心是自己。第四句说“仁爱”是自私之爱。第五句说墨子主张“兼爱”。第二步:判断整体关系。题干整体说明了墨子否定有阶级的“仁爱”,主张人人平等,无差别的“兼爱”。第三步:逐一判断选项的作用。A中“墨子是伟大的爱国主义先驱”在题干中并没有涉及,A错误;B中“对统治者提出要求”在题干中并没有相关内容予以支持,B错误;由题干可知墨子主张“兼爱”否定“仁爱”,也就是说他是追求人人平等的社会,想打破有等级之分的社会体制,C正确;D中“等级制度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现象”在题干中并未得到体现,题干的焦点在于“仁爱”和“兼爱”的抉择,D错误。故正确答案为C。

(8)【◆题库问题◆】:[单选] 某高中只有文科班和理科班,男生人数比女生多,理科班人数比文科班多。根据以上条件,可以判断下列说法必定为真的是:
A.文科班的男生总人数多于文科班的女生总人数
B.理科班的男生总人数多于理科班的女生总人数
C.文科班的男生总人数多于理科班的女生总人数
D.理科班的男生总人数多于文科班的女生总人数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分析题干已知条件可知:①男> 女;②理> 文。由于高中只有文科班和理科班,①可以转化成③男(理+ 文)> 女(理+ 文),即:男理+ 男文> 女理+ 女文;同理②可以转化为④理(男+ 女)> 文(男+ 女),即:男理+ 女理> 男文+ 女文;③ + ④可得:2 男理+ 男文+ 女理>2 女文+ 女理+ 男文去掉相同项可知2 男理>2 女文,即男理> 女文,只有D 项符合。故正确答案为D。

(9)【◆题库问题◆】:[单选] 定义:①实质正义:指正义的终极状态必须实现,也就是善人、善行应该得到善报,恶人或恶行必须得到恶报。②形式正义:指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办事,注重形式和手段的正义性,具体案件的当事人之间是否实现了正义,则非所问。③校正正义:指涉及对被侵害的财富、荣誉和权利的恢复和补偿,不管谁是伤害者,也不管谁是受害者,伤害者补偿受害者,受害者从伤害者处得到补偿。典型例证:(1)很多关于打黑除恶取得重大成果的报道文章在结尾通常会有“大快人心”之类的字眼。(2)长期以来,对人身损害赔偿的范围和计算标准,都没有统一的规范可供遵循,已有的几类人身赔偿范围和标准也因法出多门,相互间差异悬殊。(3)邓某等人大肆侵吞信用社资金,挥金如土,造成严重的社会危害,后被控职务侵占罪,按最高法定刑期判15年有期徒刑。对上述典型例证与定义的关系判断不正确的是:
A.例证(1)(3)分别与定义①②不相符
B.例证(1)(2)分别与定义②①不相符
C.例证(2)(3)分别与定义③①不相符
D.例证(1)(2)(3)分别与定义③②①不相符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①定义中强调“正义的终极状态必须实现”;②定义中强调“形式和手段的正义性”;③定义中强调“伤害者补偿受害者”。第二步:逐一判断例证。(1)中的“大快人心”体现正义必须实现,符合①定义中的关键词;(2)中赔偿的标准不一,未体现上述任何定义的关键词;(3)中邓某由于形式和手段不正义而被处罚,符合②定义中的关键词。故正确答案为A。

(10)【◆题库问题◆】:[单选] 有了社会契约,人们失去的是其自然的自由,以及他们愿意拿什么就拿什么的绝对的权利;通过社会契约,他们得到的是文明的自由以及对自己所拥有的财物的法定权,在权衡利弊的时候,如果要避免出现错误,我们必须清楚地辨明什么是自然的自由以及什么是文明的自由——自然的自由只受到个人实际力量的控制,而文明的自由却受到公众意志的限制,步入文明社会,人类获得了道德自由,仅这一点就使人类成了自身的主宰。根据上述文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社会契约规定了自然的自由和文明的自由各自的界限
B.社会契约强调的是有约束而非完全的自由
C.人们只有服从社会契约才能获得文明的自由
D.社会契约赋予人们文明的自由、限制自然的自由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文段只阐述了何为自然的自由、何为文明的自由,A 项中“各自的界限”未提及,且其定义也非社会契约所规定的,而是实际存在的,排除; C 项“只有……才……”的逻辑关系文段未提及,且“服从社会契约”文段也未提及,排除;D 项中“限制自然的自由”与原文“失去自然的自由”概念不一致,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