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持正念会得到哪两种果?请具体分析其原因。

  • A+
所属分类:宗教学题库

答案查询网公众号已于近期上线啦

除基本的文字搜题外,准备上线语音搜题和拍照搜题功能!微信关注公众号【答案查询网】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体验。

(1)【◆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护持正念会得到哪两种果?请具体分析其原因

【◆参考答案◆】:1)相续中很容易生起随念佛陀的心态。因为从外缘来讲,我们要经常依止上师,上师就是佛的化身;从内缘来讲,我们不能做坏事,不然诸佛以慧眼能无余照见。这种念头实质上就是随念佛。2)正知也自然地随之而来,有时暂时失坏也能回复。因为如果正念没有了,经常观察三门的正知也会离开;如果有了念念不忘善法的正念,正知也会随时到来。所以,正知和正念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关系。

(2)【◆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一说部

【◆参考答案◆】:又名执一语言部,小乘二十部之一,是佛灭後二百年间由大众部中分化出来的一个流派。

(3)【◆题库问题◆】:[问答题] 佛陀开许在特殊情况下可以说妄语,有些修行人就以此为由,为了做生意赚钱,动不动就说谎话骗人,这种行为触犯戒律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肯定触犯戒律。佛陀说特殊情况下可以开许,是指无有自私心,完全是利他的情况下可以,而对有自相烦恼之人,是从来没有开许过的。

(4)【◆题库问题◆】:[问答题] 有些居士特别讨厌蟑螂、蚊子,一看到它们,就边念佛边打死它们,嘴里还说希望它们早日超生,这种行为是否会破皈依戒?为什么?作为大乘行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些所谓的害虫?

【◆参考答案◆】:如果故意杀生,那就是破了皈依戒。因为皈依三宝以后不能伤害众生。应随学本师释迦牟尼佛,如佛陀在因地时曾用自己的鲜血、生命来救护众生,他的所作所为如此伟大,作为佛陀的随学者,也应该宁舍生命也不伤害任何有情。同时,多给它们念皈依、佛号,令其相续中种下解脱的种子,早日摆脱这种恶趣之身,趋入佛门。

(5)【◆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中观所说的“假名安立”如何理解?

【◆参考答案◆】:所谓"假名安立",就是指"名相性存在",并非"只有空名称"。"名相"主要指思维语言的"名相"——即思维观念。"名相性存在"就是指"观念性存在"。这观念性存在,并不像唯识家那样否定一切外境客观存在,只是说对事物的有无和现象的确定离不开观念。当然这种"观念",并不是指某一个人的个体的观念,而是指人类的观念。如果是个体的观念的话,这个个体的消失,就意味着整个世界的毁灭。但这是违背客观事实的,中观家并不主张纯观念性存在。

(6)【◆题库问题◆】:[单选] 净土三经是指()
A.般若经、华严经、法华经
B.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

【◆参考答案◆】:B

(7)【◆题库问题◆】:[问答题] 有些人看到佛像就马上磕头,看到怨恨的敌人就咬牙切齿,这种做法对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不对。恭敬佛像可以积累资粮、净除业障,而敌人也是一样,依靠他的损害,自己才有机会修安忍,才能圆满安忍波罗蜜多的功德。二者都是修行所缘,故应平等恭敬。

(8)【◆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八万四千法”的“法”指什么?

【◆参考答案◆】:"法"是dharma(达摩)的译名。佛教中对"法"的含义有许多种解释,但最主要的有以下几种含义:①存在、事物、所知对象;②道路、悟境;③文化、生活习俗、生活方式;④慈善行为,纯洁高尚的德性;⑤教义、教言、修道行为,等等。对佛经中出现的"法"这个词,要根据具体情境具体地理解,不能光凭辞典的解释。辞典中的词是死的,语言环境中的词是活的。佛法若无传承,光靠经典和辞典对经义永远也得不到正确的理解。"八万四千法"的"法"是指教理和方法。

(9)【◆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七佛八菩萨

【◆参考答案◆】:七佛八菩萨神咒经所说,七佛是维卫佛、式佛、随弃佛、拘留秦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释迦牟尼佛。八菩萨是文殊师利菩萨、虚空藏菩萨、观世音菩萨、救脱菩萨、跋陀和菩萨、大势至菩萨、後大势至菩萨、坚勇菩萨。

(10)【◆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有人说,密法的佛身观法是“无异乞丐妄称国王”,这话对吗?

【◆参考答案◆】:有的人带着无知偏见的有色眼镜,嘲笑密宗的自观佛身是经不起分析的。无上密成佛理论的合理性和严密性,与显乘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1)佛身观并非密法独具特点,净土宗也有类似的佛相观。如说:"念佛观是五停心观之一,恶业障多者,一心观佛之相好而治之也"。(丁福保《佛学大辞典》677页)这"念"字不是只念佛号的意思,既然净土宗"观佛相好能消业障",为什么密宗自观佛身就是"乞丐妄称国王"?(2)显宗以僧人自居,比丘自居,想到自己的身份时就会起到自重自律,防止破戒的作用,那么自观为佛,以佛自居者,能不能起到防止身言意恶行的发生,以佛的标准要求自己行为的作用呢?如果后者不起作用,前者比丘僧,自念为比丘身也起不到防止犯戒的作用。(3)迷悟只是一念之差,心不净而起烦恼恶念,心净而凡尘恶念俱息——这是佛教的常理。在修行中观佛国净土,观佛菩萨,抑制凡心杂念生起,以净心代替染心,是止观双修,其错在何处?(4)观佛身若是:"乞丐妄称国王",那么念佛号想往生西方净土,是不是也是乞丐妄想当皇太子呢?(5)诸法法性平等。在法性上佛与凡夫平等,须弥山和芥子平等,粪土与黄金平等——这叫作法界平等智。既然在法性上一切事物没有什么差别,难道"国王"的法性比"乞丐"更优越吗?难道"乞丐"就永远当不了"国王"吗?(6)"一切众生都有佛性",故《坛经》云:"凡夫即佛",既然凡夫可以称"佛",为什么乞丐不能称国王呢?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