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出案例中的违法主体,并指出其违反的法律。(4分)

  • A+
所属分类:教师类

答案查询网公众号已于近期上线啦

除基本的文字搜题外,准备上线语音搜题和拍照搜题功能!微信关注公众号【答案查询网】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体验。

(1)【◆题库问题◆】:[问答题,材料题,分析] 列出案例中的违法主体,并指出其违反的法律。(4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林某12岁的女儿在农村小学上五年级。林某认为女孩迟早要嫁人,读再多书也没用,还不如早早地让她去赚钱,于是在暑假的时候将女儿送到镇上的一个个体户处打工。新学期开学,学校领导多次登门家访,但林某拒送女儿返校。

【◆参考答案◆】:本案例中的违法主体是林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九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第五十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为其未成年子女或者其他被监护人受教育提供必要条件,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配合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对其未成年子女或者其他被监护人进行教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四条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第五条规定,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依法保证其按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林某侵犯了未成年女儿的受教育权,未履行自己监护人的义务,违反了上述法律。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教育法律法规的相关知识

(2)【◆题库问题◆】:[判断题] 德、智、体、美、劳是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基本构成。()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略。

(3)【◆题库问题◆】:[单选] “教学是教儿童,不是单纯教教材,要展开真正的学习,儿童必须参与教学过程。有意义的学习只有在教材同学生自身的目的发生关系,由学生去认知时,才能产生。”持这一主张的是()。
A.建构主义课程理论
B.人本主义课程理论
C.改造主义课程理论
D.要素主义课程理论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人本主义课程理论是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基础,它的主要观点有:(1)教育的根本价值是实现人的潜能和满足人的需要;(2)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完人”;(3)主张平行与并行课程;(4)组织意义学习。

(4)【◆题库问题◆】:[单选] 以问题为中心,将知识抛锚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的教学模式是()。
A.情境教学
B.认知学徒教学
C.随机进入教学
D.自上而下的教学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题干所述为抛锚式教学的概念。抛锚式教学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所以有时也被称为“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或“情境性教学”。所以,答案选A项。

(5)【◆题库问题◆】:[单选] 下列关于课程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A.教师和学生不是课程资源
B.课程资源越多越好
C.课程资源具有多样性
D.课程资源就是教科书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我们可以把课程资源认为是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编制过程中可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包括教材以及学校、家庭和社会中所有有助于提高学生素质的各种资源。课程资源既是知识、信息和经验的载体,也是课程实施的媒介。其中,教材是课程资源的核心和主要组成部分。课程资源涉及学生学习与生活环境中一切有利于达成课程目标的资源,它弥散于学校内外的方方面面,因而课程资源具有广泛多样的特点。

(6)【◆题库问题◆】:[单选] 教育目的可以发挥()。
A.导向、规范和权威作用
B.激励、评价和统一作用
C.导向、激励和评价作用
D.宣传、引导和激励作用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教育目的具有导向、激励和评价功能。

(7)【◆题库问题◆】:[判断题] 不同的学生受同一个老师教育,心理反映各不相同,说明人的心理现象是先天固有的。()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而社会环境和社会生活条件对人的心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心理现象是天生的说法不恰当。

(8)【◆题库问题◆】:[问答题,材料题,分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应当建立安全制度,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安全教育,采取措施保护未成年人的____________安全。

【◆参考答案◆】:人身

【◆答案解析◆】:《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二条。

(9)【◆题库问题◆】:[问答题,材料题,分析] 请你结合新课程的相关理念,对此案例进行分析。小明是班长,班主任要求他放学后“留意”那些经常去网吧同学的去向,并及时报告老师。后来发展到上课有哪些人玩手机、有哪些人抄袭作业之类的事,都要他暗中“监视”,定期汇报。一段时间下来,班主任“无事不晓”,同学们个个“心中忐忑”。于是小明渐渐地被同学们疏远了,他开始感到孤立、孤独;而自从发现小明是老师的“眼线”之后,连最要好的朋友也离他而去,小明内心感到前所未有的迷茫。

【◆参考答案◆】:(1)新课程倡导的教师观,要求教师做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让小明去“监视”同学,做“眼线”容易培养学生阴暗的人格,这样对学生的人格和心理健康都是不利的,班主任的做法极为不妥。 (2)新课程倡导教师做学生人生的引路人。教师(班主任)“无事不晓”是通过学生小明出卖同学而做到的,这不利于学生人格的发展。 (3)新课程倡导“教师是一种灵魂的启迪,一种精神的唤醒”,作为班主任如此要求小明做伤害同学的事,实则为一种畸形教育。 (4)教师(班主任)此种做法,是对学生的不信任、不尊重,丧失了教育学生的前提。因为信任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前提,“监视”实为一种不信任。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的知识。

(10)【◆题库问题◆】:[多选] 在社会主义中国,德育包括()。
A.思想教育
B.政治教育
C.艺术教育
D.道德教育

【◆参考答案◆】:A B D

【◆答案解析◆】: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基本内容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