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送参寥师》一诗中提出用佛教“空静”观来说诗的是()。

  • A+
所属分类:文学题库

答案查询网公众号已于近期上线啦

除基本的文字搜题外,准备上线语音搜题和拍照搜题功能!微信关注公众号【答案查询网】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体验。

(1)【◆题库问题◆】:[单选] 在《送参寥师》一诗中提出用佛教“空静”观来说诗的是()。
A.司空图
B.欧阳修
C.白居易
D.苏轼

【◆参考答案◆】:D

(2)【◆题库问题◆】:[多选] 常见的文学批评文章体式一般有()
A.论著体文学评论
B.随笔体文学评论
C.对话体文学评论
D.书信体文学评论
E.序跋体文学评论

【◆参考答案◆】:A, B, C, D, E

(3)【◆题库问题◆】:[多选] 文学批评的审美功能主要体现在()
A.阐释作家作品
B.深化读者审美体验
C.提供建设性的理论成果
D.增加读者的审美愉悦
E.提高读者辨别能力

【◆参考答案◆】:B, D

(4)【◆题库问题◆】:[问答题] 批评家在评论抒情作品时应该如何感知意象。

【◆参考答案◆】:①首先要把握意象的外部特征和外观形式,抓住其重神写意的特征。②感知意象还应该把握作者的立意,作者的抒情言志往往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故而意象蕴涵着抒情言志因素。③文学意象是一种审美意象,不仅意象具有审美性,而且意象具有大象无形、象外之象的特点。④感知意象还必须善于抓住意向的特殊性和普遍性。

(5)【◆题库问题◆】:[问答题] 简述社会历史批评的三个操作层面在具体运用中的关系。

【◆参考答案◆】:社会历史批评是三个操作层面:阐释作品的社会历史内容,考察作家与所处时代、环境的关系,强调文学的社会作用。这三个操作层面在具体的文学批评往往连在一起。在分析作品的历史内容是可以窥视到作家的思想感情并由此显示作品的社会意义和作用。当然在具体的运用中也可能有所侧重

(6)【◆题库问题◆】:[多选] 汉代文学批评的发展集中体现在()
A.对《诗经》的评论
B.对《尚书》的评论
C.对《楚辞》的评论
D.对汉赋的评论
E.对《易经》的评论

【◆参考答案◆】:A, C, D

(7)【◆题库问题◆】:[单选] 下列哪种作品不是王小波创作的()。
A.《个狗主义》
B.《黄金时代》
C.《沉默的大多数》
D.《思维的乐趣》

【◆参考答案◆】:A

(8)【◆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什么是李渔的“立主脑”?

【◆参考答案◆】:李渔认为戏曲创作要"立主脑"。所谓主脑,是指一部戏曲的主要人物和中心情节:"此一人一事,即作传奇的主脑也。"其所谓"立言之本意",就是说一部戏曲是为何人而作,为何事而作。如《琵琶记》的中心人物是蔡伯喈,中心事件是重婚相府,这就是这部作品的主脑。传奇有众多的人物和事件,但都要围绕中心人物和中心事件来展开,互相关联,不能互相矛盾。

(9)【◆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沈德潜的)“格调”说

【◆参考答案◆】:明代前后七子推崇盛唐诗,认为盛唐有高古之格,宛亮之调。主张从格调上学习古人,提倡格调。到沈德潜则提出了格调说。从他的论述看,体裁和音节二者就是所谓格调。体裁指的是诗歌的艺术表现方式及技巧系统,包括意象的构成方式、篇章、字句的组合方式等,体现为一套具体法则;音节是字音经过选择和有规则的组合构成的语音模式所形成诗歌的音乐美。他继承了明七子高古之格,宛亮之调的主张;认为诗应比兴互陈,反对质直敷陈;欣赏唐诗的"蕴蓄"、"韵流言外",而不欣赏宋诗的"发露"、"意尽言中"(《清诗别裁集·凡例》),要求诗歌有音调美。但沈德潜在体裁和音节外,又主张"蕴藉"和"温柔敦厚"的诗教,所以他的格调还应该包含。有益于教化的内容因素。

(10)【◆题库问题◆】:[填空题] 唐代的一位来中国留学的日本僧人所写的一部有关中国诗歌理论的著作是《()》,作者名叫()。

【◆参考答案◆】:文镜秘府论;空海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