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利他的过程中,众口难调,无法令所有的人都一一满意,这时候应该怎么办?

  • A+
所属分类:宗教学题库

答案查询网公众号已于近期上线啦

除基本的文字搜题外,准备上线语音搜题和拍照搜题功能!微信关注公众号【答案查询网】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体验。

(1)【◆题库问题◆】:[问答题] 在利他的过程中众口难调,无法令所有的人都一一满意,这时候应该怎么办?

【◆参考答案◆】:佛陀都无法满足所有众生的愿望,我们凡夫人恐怕更不行了。只要自己发心清净,对得起一切众生,应该自己做主、凭良心做事。做是肯定要做,不能因为有人诽谤就放下来。

(2)【◆题库问题◆】:[填空题] 八正道中,定学的内容有:()、()、()。

【◆参考答案◆】:正精进;正念;正定

(3)【◆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所谓的“开天目”和佛教的“开悟”是一回事吗?

【◆参考答案◆】:根本不是一回事。佛教无论显宗、密宗,所谓"开悟",指的就是见道开悟,即见性开悟,是经过修资粮道、加行道,破除见惑,明见性空的超世第一智初生境界。这种定中智是无色相如虚空无分别境界,也就是无色相意识境界,并非眼睛看到什么东西。所以,经论中称见性开悟境界为"无相虚空"境。外道和气功师宣称的所谓"开天目"或"开慧眼"指的是一种视觉神经和听觉神经的特异功能。因为他们宣称所谓"开悟"的标志是"看见特异景物和光,听见特异声音"。既然"见光"、"闻声"就不是无意识、无色相虚空境界,怎能和佛门的"见性开悟"相提并论?

(4)【◆题库问题◆】:[单选] 佛陀在()为五比丘说法。
A.七叶窟
B.王舍城
C.鹿野苑

【◆参考答案◆】:A

(5)【◆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有人说“学佛不需要学佛经”,“佛经过时了”。这种说法是否有道理?

【◆参考答案◆】:所谓“学佛”就是指“学习佛法”,“学习佛陀为人处世的思想行为”。佛经包括佛陀演讲的教理和大菩萨解说的疏论两个部分。佛教经论是一切学人研究佛陀思想的根据,是佛门弟子学习佛法教义的教科书。不学佛便罢,倘若学佛,必须从拜师求法,学习佛教经论开始,因为修得慧生于思得意,思得慧生于闻得慧,所谓闻得慧,就是学习佛教经论所获得的智慧。若无三学三慧,怎会入道、证道、修成法身真果呢?佛法不是僵死的教条,而是智慧的明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任何地区、任何时代、任何文化环境、任何民族都需要聪明智慧,都追求美好的愿望,因此就像阳光和雨露那样,佛教的理想和智慧受到普遍的欢迎。20世纪3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现代物理学领域中的粒子理论及量子力学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了佛教哲学的普遍真理。有些神汉巫婆粉墨登场,冒充“佛陀”、“观音”,打着佛门的大旗,大放厥词,说什么“佛经是过时皇历”,只有她(他)们口中吐出的才是“字字甘露”、“句句法宝”,闻声便能解脱成佛。但打开她(他)们的所谓比佛法更高超的“开示录”、“演讲集”之类的东西一看,别说“精通佛理、高于佛理”,就连佛学基本常识的脱盲水平都远未达到,不禁令人对他们的空虚无知产生可怜。

(6)【◆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一业所感

【◆参考答案◆】:又名共业共果,即众生如果造作了同一种的业因,就会召感同一种的业果。

(7)【◆题库问题◆】:[问答题] 菩提心与世间的善心有何区别?你属于哪一种?

【◆参考答案◆】:菩提心的条件,是要缘一切众生,令其获得无上圆满正等觉的果位,这两个条件不能离开。世间的善心则离开这两条,光是希望这个众生快乐一点,有吃有穿。区分二者的关键,要看有没有希望众生暂时离开痛苦,究竟超离轮回获得佛果。如果没有这种心态,则不包括在菩提心中。

(8)【◆题库问题◆】:[问答题] 为什么将生死轮回比喻成监狱?

【◆参考答案◆】:监狱里的犯人只有一个小小的空间可容自己活动,此外根本没有任何自由。同样,轮回也相当于是个监狱,上去最多只能到有顶,下去就是无间地狱,好像蜜蜂被关在瓶子里一样,根本不能超越这个范围。

(9)【◆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八辈

【◆参考答案◆】:指四向四果的圣人。

(10)【◆题库问题◆】:[单选] 佛教以莲花代表()
A.智慧
B.清净
C.不贪着。

【◆参考答案◆】:B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