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讲《大圆满前行》之前,为何要先讲《胜利道歌》?这个道歌来源是怎样的?

  • A+
所属分类:宗教学题库

答案查询网公众号已于近期上线啦

除基本的文字搜题外,准备上线语音搜题和拍照搜题功能!微信关注公众号【答案查询网】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体验。

(1)【◆题库问题◆】:[问答题] 在传讲《大圆满前行》之前,为何要先讲《胜利道歌》?这个道歌来源是怎样的?

【◆参考答案◆】:1)法王如意宝再地讲过,《胜利道歌》有相当大的意义和加持,倘若一个法师在传法之前,或者一个人在修行之前,把它读一遍或者传讲一遍,就以顺利实现愿望,不会遭受障碍和违缘。因此,学习本论有分别念难以揣测的甚深缘起,末法时代魔障层出不穷,很多人遇到一点违缘,马上就弃甲投降了,这是令人痛心的现象。上师非常希望大家能克服一切障碍,在两年中把加行修完,这对一生来讲是最大的收获。为了保证自他学修圆满,在此之前,首先讲由上师如意宝智慧中自然流露的金刚道歌——《胜利道歌》。2)1995年,法王如意宝示现重病。大概在9月份时,上师本想先去台湾,再去尼泊尔,到莲花生大士的长寿里住一段时间修长寿法。但到了成都,一方面办护照出现违缘,同时上师病情也日渐严重,在川医那里查不病因,于是上师就在"国际大都会"住了五个多月。他老人家在五个月中,除了吃饭以外,基本上处于入定状态,什么话都不说。后来有一天晚上,在上师的梦境中,阿底峡尊者、仲敦巴尊者、麦彭仁波切、罗珠上师一同出现在面前。阿底峡尊者缄默不语,慈眸凝视。仲敦巴尊者说;"我们番前来,主要是因为阿底峡尊者倍加垂念你。现在汹涌澎湃的大海波浪,3月10日就会中断,你明白这其中的涵义吗?(意为法王的病完全康复。)说完,二位尊者就消失于法界中了。麦彭仁波切威严而坐,以极为忿怒的形象猛厉祈祷莲花生大士,遣除内、外、密的一切违缘,降伏迷乱分别所现的各种鬼神。之后化光而去。罗珠上师慈悲地开示说:"你应当安住于现空无二、本来光明的大圆满境界中,出定后以自他相换的菩提心来利益众生,如是一切违缘将会消于虚空……"又讲了其他一些教言,随后也融入了光明之中。此后,确如仲敦巴尊者所授记,上师的病情日趋好转,到了3月10日,已完全复原。之后返回学院,大家以最隆重的仪式恭迎上师归来。上师即兴唱了一个《胜利道歌》,当时,四众弟子集聚在一起的快乐,无法用语言来形容上师还将汉族弟子的道场取名为"金刚降下魔洲",也是获得胜利的一种象征。

(2)【◆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有人说:“学佛应从读经入手,不应从读论入手。”此话有道理吗?

【◆参考答案◆】:持这种观点的人都是对佛教缺乏深入了解的人。初学佛的人直接读佛经,无法掌握佛法的宗旨和精神实质,会把特定环境下对特定对象所说的法,当成普遍原则;会把字面的意思当成精神实质,会把局部当作全面。犹如瞎子摸象,会把象鼻当作象身,因而会产生许多偏见,始终得不到佛法的全貌和要领。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佛是对不同层次的度化对象说不同的法,如良医治病,对症下药。因此,对一个事物,有时说有、有时说空、有时说非空非有;对同样的行为有时肯定、有时否定;有些戒行,对有些人严格禁止,对有些人放宽或开许等等。不懂佛法的人看到这种情况就会对佛法产生不正确的看法,如有人说"佛说话常自相矛盾"。要想真正懂得佛法,首先必须学习龙树、弥勒、无著等总结归纳解释佛经的疏论。在全方位理论的指导下,再读佛经就不至于迷失方向,混淆二谛。如弥勒《现观庄严论》把全部《般若经》的内容总结为八事七十义是对佛法理论的高度概括。若不懂《现观庄严论》,而直接读《般若经》,虽读得头白纸黄,也只有读经的善功德而已,对《般若经》深广义理的理解却没有任何效果。除非有龙树、弥勒、无著的博学天才,和与他们相同的证悟地道位。

(3)【◆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一空

【◆参考答案◆】:一切法的自性皆空。

(4)【◆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八灾患

【◆参考答案◆】:八种能够妨害禅定的灾患,即忧、喜、苦、乐、寻、伺、出息、入息等八法。劫末来临的水火风三灾是属於外灾,而此八灾患是属於内灾,谁能够杜绝此八灾患,就能够成就色界的第四禅定,则外三灾无法对他为害,因为外三灾不能到达第四禅天。

(5)【◆题库问题◆】:[单选] 人天果报以()为主。
A.布施、持戒、忍辱
B.布施、持戒、爱语
C.布施、持戒、修定

【◆参考答案◆】:C

(6)【◆题库问题◆】:[问答题] 从哪几个角度说明:我们不应贪著身体?请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1)在我们死后,身体被送到尸陀林,为秃鹫所争夺、撕扯,此时意识毫不介意、毫无反应,那么平时对自身为何那么执著呢?2)既然意识与身体是分开的别体,那执著身体又有什么作用呢?3)如果意识必须要依靠身体才能存在,要是身体坏了,依存处就没了。那意识为什么不去守护干净的树木身躯,反而要去守护腐朽、肮脏的人体呢?4)用智慧来一层层剖析自身,身体也没有值得贪著的精妙之物。

(7)【◆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心目中的老师,怎么样亲近才可以得到他的摄受?

【◆参考答案◆】:求法要拜师,拜师要选师,选师需要有慧眼。不但弟子要选择上师,而且良师传法也会选择弟子。因此,拜师求法,不但师徒相互之间要有缘分,也要看有无机遇。

(8)【◆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不思考无常有什么过患?

【◆参考答案◆】:(1)不会珍惜随时可能失去的生命和时光。(2)不会意识到生命的短暂而作常住久留的打算,在无意义的事务中消耗时光。有诗云:"人无百年寿,常作千年计。"这确实是非常愚蠢、非常可怜的。因为贪心不足,还会做出许多不道德的坏事。(3)对死亡平时无思想准备,死亡突然来临时就会承受极大的痛苦而不知所措。总之,后世至永世的幸福靠的是今生今世的善德善行因缘,今生今世能不能积极有效地发挥利己利众的有益作用,靠的是对自身生命无常规律的认识和自觉。因此佛教把认识万物无常、人生无常看做是向积极的方面发展的精神动力。

(9)【◆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为什么说单凭显教无法最终成佛?

【◆参考答案◆】:因为唯有密法才能破除微细的知识障。解脱的主要障碍是烦恼障,但成佛的主要障碍是知识障。因此,密修法是成佛必经之路。一般修显道的菩萨在十地的后期临成佛前得到密法灌顶,在显法佛教理论的研究中达到真正深层次部分就会知道这一道理。十地菩萨在临成佛之前要得到灌顶,这种灌顶就是密法灌顶。最细微的障碍,靠显教的智慧是破不了的,必须要用密法才能彻底破除。用金刚禅破除隐分的细微障碍才得以成佛,这是密法独有的特点。

(10)【◆题库问题◆】:[填空题] 六度是指:()、()、()、()、()、()。

【◆参考答案◆】: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