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见

  • A+
所属分类:宗教学题库

答案查询网公众号已于近期上线啦

除基本的文字搜题外,准备上线语音搜题和拍照搜题功能!微信关注公众号【答案查询网】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体验。

(1)【◆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十见

【◆参考答案◆】: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贪见、恚见、慢见、无明见、疑见。

(2)【◆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佛教中的“手印”一词是指手势动作吗?

【◆参考答案◆】:"印"所指的是一种思想原则和事物的法则。前者如诸行无常、有漏皆苦、诸法无我、涅槃寂静被称作四法印;后者如"大手印"是指诸法性空的法性、法则。瑜伽部的三昧耶印指观想,业印指手势,法印指咒法,大印指空观。在无上密部,业手印指业身明妃,慧手印是指已成佛的真空行母,大手印是指性空正见。所以"手印"一词有多种含义,有些人把"大手印"当成手势动作,那是大错特错。

(3)【◆题库问题◆】:[问答题] 饮酒属于佛制罪还是自性罪?各大论师有什么不同的看法?你是怎么认为的?

【◆参考答案◆】:律藏中定为自性罪,巴智仁波切引用《圣欢喜经》说明饮酒是自性罪;功德光和释迦光两位尊者认为属佛制罪,《俱舍论》中也说为佛制罪。《善恶所起经》、《圣欢喜经》、《大智度论》等经论中指出饮酒的种种过患,以及佛对病人也未开许饮酒,从这一点可知,饮酒本身是自性罪。又因为佛亲自制定不能饮酒可知,饮酒也属于佛制罪。故由于侧重点不同,饮酒既可属于自性罪,也可属于佛制罪。

(4)【◆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佛教的出世思想是消极的厌世思想吗?

【◆参考答案◆】:很多人把佛教的出世思想和消极的厌世思想混为一谈是十分错误的。厌世思想或叫遁世思想都是悲观厌世,逃离现实的一种避世思想,其根源是对社会缺乏正确的认识,自己缺乏处世的勇气和责任感。这种厌世、避世思想缺乏度众悲智的小乘人有之,教外隐士之类有之,生活处于逆境中的人也有之,但这和大乘佛教的出世思想不同。大乘佛教的出世思想是建立在对虚幻假象掩盖下的无常苦空世界本质的觉悟和对常乐我净彼岸的追求的理想基础上的。大乘的出世思想原则是悲不弃世,智不堕世。就是说,要认识世界的无常苦空、虚幻不实的本质而放弃一切贪恋之心,但需要有济世度众的大慈大悲心,不能放弃苦海众生,自求彼岸的涅槃寂静(堕入寂灭)。虽然破除了粗细两种转世因缘,对虚幻的世界没有丝毫贪恋之心,但为度化苦海众生,需要处在世上,与众生同甘共苦,承受众生苦难,直至一切众生脱离苦海。在处世期间,由于慧心常明,不会堕落为贪嗔痴诸惑的奴役,如同莲藕,虽在泥中,却能保持洁白如玉的品质,即生在泥中而不染。大乘出世思想的本质是消除无明贪恋之心,并不是厌恶和逃避现实,自求净乐。身处五欲之中而以智慧常保清醒,不贪恋荣华富贵,这才是真正的佛教出世思想。在成佛之前需要无数世的双资粮成熟期,在这期间脱离不了粗细两种生死,想出世实际上出不去,仍须处在世上,既然避免不了转世,就要积极创造转世殊胜人身的福德因缘。在诸福德资粮中发利众菩提心,行利众诸善,戒自身诸恶行是最主要的。因此,悲观厌世,放弃利众善行,自己单独寻求离世寂灭常乐是违背大乘教义的。

(5)【◆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九结

【◆参考答案◆】:九种的烦恼。结就是烦恼的别名,因烦恼能使众生结缚於生死。九结就是爱结(贪爱)、恚结(□恚)、慢结(骄慢)、痴结(愚痴)、疑结(疑正法)见结(身见边见邪见等)、取结(见取见及戒禁取戒)、悭结(悭惜财物)、嫉结(嫉妒他人)。

(6)【◆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一心三观

【◆参考答案◆】:又名圆融三观、不可思议三观、不次第三观等,是天台宗圆教的观法。天台宗说宇宙万有,都具有空假中三种谛理,而这三种谛理又互具互融,空即假中,假即空中,中即空假,如果我们在一心之中这样作观,即叫做一心三观。

(7)【◆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佛教内部各宗到底承认几识?

【◆参考答案◆】:在佛教四大哲学体系中,小乘毗婆沙和经部遵照佛陀的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的开示只承认六识,不承认八识(见《毗婆沙论》、《俱舍论》等)。大乘中观宗根据《般若部》诸经只承认六识说。唯有大乘唯识宗承认八识。严格地说,也不是所有唯识门中人都承认八识,只有顺经唯识家承认八识,顺理唯识家如陈那、法称在其著作《集量论》和《释量论》中只有六识说,只字未提八识。因为因明的基本世界观与经部的观点相同,承认外境的物质性和与内识相对的独立性,这个观点与以实际经验为根据的科学的观点是一致的。如果承认阿赖耶识的话,就要承认"唯识无境"的一套否定客观物质世界独立存在的理论,而这种理论,与人们的实际经验相矛盾。而因明论是以实际经验现量为真实的。中观宗在世俗谛上是顺世的,故承认与识相对的外境物质世界的存在,认为在世俗谛上"识境俱有",在胜义谛上"识境俱空"。所以,六识为大小乘通论,八识乃唯识一家之言。严格地说,只是唯识门中顺经派之言。顺经的"经"指《楞伽经》。除了"六识"说和"八识"说而外,佛教内部还有"一识"说,如小乘成实宗;"二识说",如《起信论》;"三识"说,如《楞伽经》略说三识;"五识"说,亦《起信论》别说;"九识"说,如无著《摄大乘论》;"十识"说,如依《摩诃衍论》而说;"十一识"说,见《世亲摄论》;"无量识"说,东密胎藏说。对意识的分分合合的许多种说法,都不是哪个论师的无知或杜撰,都有佛经的根据

(8)【◆题库问题◆】:[问答题] 请写出八种无暇,为什么称这些地方是无暇?请分别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八种无暇之处,包括非人中的四种、人中的四种。非人的四种:1)地狱:恒时有寒热的痛苦,根本没有修行的空闲;2)饿鬼:整天有饥渴的痛苦,不可能有修行的机会;3)旁生:有愚痴和被役使的痛苦,也没有修行的机会;4)长寿天:在四禅广果天的附近,转生于此的天人,很多大劫中一直处于禅定,没有任何意念,故也不会有机会修法。人中的四种:1)边地:转生到偏僻的地方,佛法一点都不兴盛,在那里人们把佛教当作神学,甚至有些地方连三宝的名号也听不到;还有些人,虽然生于佛法兴盛的中土,但由于家庭的关系,对佛教一无所知,这些人都没有修法的机会;2)佛不出世:虽然没有转生到偏僻的地方,但佛没有出世,就像暗劫一样,也没有修法的机会;3)持邪见者:即使转生到佛出世的地方,但相续中生起了邪见,对佛教的所作所为不相信,这样也没有机会修法;4)喑哑:虽然没有生起邪见,但自己特别愚痴,怎么听经闻法也没有思维能力,这种人也没有机会修法。

(9)【◆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一刹

【◆参考答案◆】:一佛所教化的国土。刹就是国土的意思,通常一个三千大千世界称为一刹。

(10)【◆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二种三宝

【◆参考答案◆】:自性三宝和别相三宝。佛法僧三宝在自己的心性上现出来,叫做自性三宝;佛法僧三宝有各别的形相,如佛有法报应三身的分别,叫做别相三宝。自性三宝是体,别相三宝是用。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