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明一般形成于中度大河沿岸的内陆地区,适宜的气候、肥沃的土壤条件较适宜于人类活动。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些要素逐渐被

  • A+
所属分类:公务员

答案查询网公众号已于近期上线啦

除基本的文字搜题外,准备上线语音搜题和拍照搜题功能!微信关注公众号【答案查询网】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体验。

(1)【◆题库问题◆】:[单选] 古文明一般形成于中度大河沿岸的内陆地区,适宜的气候、肥沃的土壤条件较适宜于人类活动。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些要素逐渐被弱化,人类活动已经从内陆转向沿海,出现了现代沿海向内陆的经济梯度。对比古文明与现代沿海文明的环境差异,其中最核心的是交通和可接近性对相关环境要求的改变。但高速公路和铁路等陆上交通的发展,又为内陆地区发展带来新机遇。根据文段,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不同时期文明对环境要素的要求不同
B.环境要素是某一时期文明形成至关重要的要素
C.交通能够在不同时期给某一区域的发展带来新机遇
D.科学技术的发展能改变某一时期文明对环境要素的要求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材 料首先提出优越的地理环境条件是文明产生的必要条件,第二句话的转折后面是重点,提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地理环境因素被弱化,不再是文明产生的必要条件,最后一个转折“但”后面的“高速公路和铁路”依然属于现代科技的范畴,因此材料的主旨信息为科学技术影响了文明诞生对于地理环境的需求。同义替换答案为D项。

(2)【◆题库问题◆】:[单选] 著作:书:丛书
A.成语:词语:词汇
B.树:树林:森林
C.裙子:衣服:服装
D.人:人群:人民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著作是书的一种,很多的书构成丛书。前两者为种属关系,后两者为组成关系。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A项,成语是词语的一种,二者为种属关系;词汇由词语构成,二者为组成关系,与题干关系对应,当选;B项,树与树林非种属关系,而为组成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符,排除;C项,衣服与服装之间为同一关系,非组成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符,排除;D项,人与人群非种属关系,而为组成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

(3)【◆题库问题◆】:[单选] 博喻又称连比,就是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说明一个本体。博喻运用得当,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运用博喻能加强语意,增添气势。博喻能将事物的特征或事物的内涵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表现出来,这是其他类型的比喻所无法达到的。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博喻的是:
A.这个整天同钢铁打交道的技术员,他的心倒不像钢铁那样
B.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
C.上海人叫小瘪三的那批角色,也很像我们的党八股,干瘪得很,样子十分难看
D.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第一步,找到定义关键词。关键词为“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说明一个本体”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把心比喻为钢铁,是从单一角度设喻,不符合“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排除;B项:把“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多项景色比喻“闲愁”,符合“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符合定义关键词,当选;C项:把角色比喻为党八股,是从单一角度设喻,不符合“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排除;D项:把汪伦与李白之间的感情之深比喻为超过千尺潭水的深度,是从单一角度设喻,不符合“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

(4)【◆题库问题◆】:[单选] 下列关于2002-2005年中国污染治理资金来源的说法正确的是:2000一2005年中国污染治理资金来源构成 (亿元)
A.“财政预算内资金”逐年增加
B.“其它资金”逐年增加
C.“财政专项资金”逐年增加
D.“财政专项资金”的比重逐年增加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A选项错误,在图表中查找相应的条形图,发现“财政预算内资金”逐年减少;B选项正确,“其它资金”逐年增加;C选项错误,“财政专项资金”2004年较2003年低,不是“逐年增加”;D选项错误,污染治理总资金逐年增加,而“财政专项资金”不是逐年增加的,故“财政专项资金”的比重不可能逐年增加。故正确答案为B。

(5)【◆题库问题◆】:[单选] 2007年的城镇家庭食品支出额约为:请根据表一和文字资料回答126—130题。
A.1172元
B.1433元
C.3629元
D.4309元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设2007年的城镇家庭食品支出额约为:x。根据2007年的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6.3%,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9997(元)得到等式:x/9997=36.3%,解析X=3628.9=3629。所以正确答案为C。

(6)【◆题库问题◆】:[单选]
A.A
B.B
C.C
D.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解析】D。图形方向不变,而题干第一幅图中出现了竖直线,竖直线无法与其他图形拼接,因此答案中必然有竖直线,D项正确。

(7)【◆题库问题◆】:[单选] -30,-4,(),24,122,340
A.-1
B.-2
C.6
D.13

【◆参考答案◆】:B

(8)【◆题库问题◆】:[单选] 世界上最早种植棉花的国家是:
A.中国
B.美国
C.印度
D.埃及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棉花种植最早出现在公元前5-4千年的印度河流域文明中。故正确答案为C。本题相关知识点:在棉花传入我国之前,我国只有可供充填枕褥的木棉,没有可以织布的棉花。宋以前,我国只有带丝旁的"绵"字,没有带木旁的"棉"字。

(9)【◆题库问题◆】:[单选] 2013年11月我国货物周转总量中,水运周转量占比在以下哪个范围之内?2014年1~11月我国货物运输情况
A.低于40%
B.40%~50%
C.50%~60%
D.高于60%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由题干“2013年11月份水运周转量占比”可知,本题为基期比重的计算问题。参照表格材料,查找数据代入为÷,即×,略小于,因此水运周转量占比为40%~50%。故正确答案为B。

(10)【◆题库问题◆】:[单选] 我国古代对于公文的保密最早可以追溯到夏朝。据史书记载,太史令将“图法”(即国家的重要典志、档案)官藏;商朝时,设立了守藏史这一官职,专门负责保管政府公务文书和典册;周朝继承了商朝的传统,将文书正本收藏于天府——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中央档案机构。到了秦朝时,在文书上玺印封缄,在传递过程中使用“封泥”已是普遍的一种做法。到了东汉时期,办公文件保密用的“封泥”竟然成为把守关隘的比喻词。《后汉书·隗嚣传》记载:“(王)元请以一丸泥为大王东封函谷关,此万世一时也。”说明守关如封泥,应小心翼翼,不得有一丝疏漏。这段文字主要介绍的是:
A.历代公文的保密方法
B.“封泥”一词的演变过程
C.档案储存办法的演变
D.史书对文书保存方法的记载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文段为按时间先后顺序论述的并列结构,首句指出文段谈论的核心话题“我国古代对于公文的保密”,接着依次论述了夏朝、商朝、周朝、秦朝和东汉时期的公文保密办法。对文段内容归纳概括,A 项准确。B 项“封泥”只出现在秦朝和东汉,表述片面,排除。C.D 两项主题词与文段不符,文段谈论的是公文的保密方法而非“档案存储方法”或“文书保存方法”,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