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药功效与作用

  • A+

答案查询网公众号已于近期上线啦

除基本的文字搜题外,准备上线语音搜题和拍照搜题功能!微信关注公众号【答案查询网】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体验。

(1)【◆题库问题◆】:[问答题] 麻药功效作用

【◆参考答案◆】:咽喉部诸证需用刀针割烙者。麻醉止痛,

【◆答案解析◆】:麻药【来源】《喉科紫珍集》卷下。【组成】川乌15克白芷9克川椒21粒草乌15克半夏9克胆南星4.5克全蝎9克细辛4.5克炒盐15克【用法】上药共为细末。用时吹患处。令喉内肉麻不知疼痛而下刀烙。【功用】麻醉止痛,【主治】咽喉部诸证需用刀针割烙者。

(2)【◆题库问题◆】:[问答题] 夺命丹5功效与作用

【◆参考答案◆】:重伤险证,脏腑蓄瘀。现用于头部外伤所致的昏迷及骨折等早期重伤。

【◆答案解析◆】:夺命丹5【来源】《伤科补要》卷三。【组成】归尾90克桃仁90克血竭15克地鳖虫45克儿茶15克乳香30克没药30克自然铜60克红花15克大黄90克朱砂15克骨碎补30克(去毛)麝香1.5克【用法】上为细末,用黄明胶烊化为丸,每丸重9克。每服1丸,陈酒磨开冲服,每日三至四次。【主治】重伤险证,脏腑蓄瘀。现用于头部外伤所致的昏迷及骨折等早期重伤。

(3)【◆题库问题◆】:[问答题] 消乳汤功效与作用

【◆参考答案◆】:结乳肿疼,或成乳痈新起者;并治一切红肿疮疡。清热解毒,消肿止疼。

【◆答案解析◆】:消乳汤【来源】《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组成】知母24克连翘12克金银花9克穿山甲(炒,捣)6克瓜蒌(切丝)15克丹参12克生明乳香12克生明没药12克【用法】水煎服。【功用】清热解毒,消肿止疼。【主治】结乳肿疼,或成乳痈新起者;并治一切红肿疮疡。

(4)【◆题库问题◆】:[问答题] 进食散功效与作用

【◆参考答案◆】:脾胃虚冷,不思饮食,及久病脾虚全不食者。温中祛寒。

【◆答案解析◆】:进食散【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组成】青橘皮(去瓤)陈皮(去白)高良姜(薄切,炒)肉桂(去粗皮)甘草(炙)各7.5克草果肉川乌头(炮)各3个诃子(煨,去核)5个【用法】上药研细末。每服6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5片,煎至210毫升,空腹时服。【功用】温中祛寒。【主治】脾胃虚冷,不思饮食,及久病脾虚全不食者。

(5)【◆题库问题◆】:[问答题] 六磨饮子功效与作用

【◆参考答案◆】:郁火伤中,痞满便秘。下气通便。

【◆答案解析◆】:六磨饮子【来源】《重订通俗伤寒论》。【组成】上沉香3克尖槟榔3克小枳实3克广木香3克台乌药3克生锦纹3克(各用原支)【用法】用开水各磨汁2匙。仍和开水1汤碗服。【功用】下气通便。【主治】郁火伤中,痞满便秘。

(6)【◆题库问题◆】:[问答题] 铁粉散1功效与作用

【◆参考答案◆】:风痰迷塞心窍而发癫狂者。祛风化痰,镇心安神,

【◆答案解析◆】:铁粉散1【来源】《病源流犀烛》卷七。【组成】真铁粉半夏南星白附子羌活各60克生川乌45克朱砂琥珀白僵蚕各30克枯矾15克全蝎50个金箔30片,【用法】上药共为末。每次12克,用姜汁少许调下,或水调亦可。【功用】祛风化痰,镇心安神,【主治】风痰迷塞心窍而发癫狂者。

(7)【◆题库问题◆】:[问答题] 人参五味子汤功效与作用

【◆参考答案◆】:久嗽脾虚,中气怯弱,面白唇白者。

【◆答案解析◆】:人参五味子汤【来源】幼幼集成》卷。【组成】人参3克漂白术4.5克白云苓3克北五味1.5克杭麦冬3克炙甘草2.4克【用法】上药加生姜3片,大枣3枚,水煎,温服。【主治】久嗽脾虚,中气怯弱,面白唇白者。

(8)【◆题库问题◆】:[问答题] 硇砂煎丸功效与作用

【◆参考答案◆】:积块痃癖。

【◆答案解析◆】:硇砂煎丸【来源】《卫生宝鉴》卷十四。【组成】黑附子2个,各重16克以上(炮,去皮、脐,剜作瓮子)木香9克破故纸(隔纸微炒)荜茇(真者)各30克硇砂9克【用法】先将硇砂用水150毫升,续续化开,于瓮内熬干为末,安在附子瓮内,却用剜出附子末盖口,用和成白面裹,约半指厚,慢灰火内烧,呈均匀黄色,去面,同木香等药为细末,却用原裹附子熟黄面为末,醋调煮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5~30丸,生姜汤送下。屡有神功。【主治】积块痃癖。

(9)【◆题库问题◆】:[问答题] 立效散2功效与作用

【◆参考答案◆】:偏头痛。

【◆答案解析◆】:立效散2【来源】《圣济总录)卷十六。【组成】地龙(去土,炒,为末)30克麝香少许(研)【用法】上二味,再同研匀。每次用1.5克,掺纸上作纸捻,于灯上烧,随痛左右熏鼻。【主治】偏头痛。

(10)【◆题库问题◆】:[问答题] 二贤散功效与作用

【◆参考答案◆】:痰饮。

【◆答案解析◆】:二贤散【来源】《百一进方》卷五。【组成】橘红500克甘草盐各120克【用法】上药用水1.25升,慢火煮烂,晒干,为末。温开水调服。【主治】痰饮。按:本方在原书中无方名,现据《医学纲目》卷二十五补。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