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被称为“20世纪的瘟疫”,艾滋病病毒将人体内的_____作为攻击目标。

  • A+
所属分类:公务员

答案查询网公众号已于近期上线啦

除基本的文字搜题外,准备上线语音搜题和拍照搜题功能!微信关注公众号【答案查询网】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体验。

(1)【◆题库问题◆】:[单选] 艾滋病被称为“20世纪的瘟疫”,艾滋病病毒将人体内的_____作为攻击目标。
A.红细胞
B.血红蛋白
C.淋巴细胞
D.神经系统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后,首先遭到巨噬细胞的吞噬,但艾滋病病毒很快改变了巨噬细胞内某些部位的酸性环境,创造了适合其生存的条件,并随即进入T-CD4淋巴细胞大量繁殖,最终使淋巴免疫细胞遭到完全破坏。故正确答案为C。

(2)【◆题库问题◆】:[单选] 下列关于水生动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鲨鱼用鳃呼吸,鲨鱼属于鱼类
B.黄鳝的鳃严重退化无法用鳃呼吸,黄鳝不属于鱼类
C.蓝鲸没有鳃,用肺进行呼吸,蓝鲸属于哺乳动物
D.海龟没有鳃,用肺进行呼吸,海龟不属于哺乳动物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黄鳝的鳃已经退化,不能独立完成水中呼吸,所以口腔及咽腔壁膜帮助呼吸,常将头伸露水面外进行呼吸。水枯竭时,尚能退到低湿处或钻入淤泥内较长时间而不致死亡。但黄鳝仍属于鱼类。A.C.D三项均正确。故正确答案选B。

(3)【◆题库问题◆】:[单选] 全球变暖是老天爷对人类开出的罚单,便宜且容易利用的矿石燃料,是推动近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之一,但科学证明这可能带来灾难性的气候变化。目前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人类必须为自己的排放买单。如果世界上只有一个国家,此事就相对简单,不管成本多大,最终都由这个国家承担。但问题是,世界上有许多国家,国情历史大不相同,这张巨额罚单究竟在各国间如何分配,就成了关于全球变暖问题谈判最核心的问题。所有的国家,他们做出的所有的减排承诺,最后都会有一张价格标签,承诺越多,价码越高。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减排成本份额应按各国的排放量合理分配
B.沉重的减排成本有可能拖累全球经济增长
C.遏制全球变暖需要支付巨额经济成本
D.利益是应对全球变暖问题的最大症结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文段第一句话介绍了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且指出其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接着引出了为排放买单的话题。后文“但”表转折意,提出问题所在,即重点意思,将买单问题转变为分配问题,最后将各国对减排做出的承诺与价格标签挂钩,适当延伸可以推知,关于减排谈判各国相持不下的原因就是价格问题,归根结底是利益问题。因此,结合选项应该选择D项。A项,文段中关于减排成本的分配问题并未得出结论;B项是说减排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文段中并未提及,属于无中生有;C项表述正确,但并非文段重点。故正确答案为D。

(4)【◆题库问题◆】:[单选] 史学研究如果离开了哲学的______ ,不关注重大的历史事件和基本的理论问题,以繁琐考辨取代理论思维,以堆砌资料为______,以叠床架屋为______,拾芝麻以为玑珠,袭陈言而自诩多闻,见枯木以为树林,______ ,见小遗大,就注定要湮没在史料的汪洋之中,堕落为服务故纸堆的陈腐工具。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指引 多 强 一孔见天
B.引导 广 美 窥斑见豹
C.指导 博 精 以偏概全
D.指点 全 妙 以管窥天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成语和实词的混搭填空。先看第四空,结合本空前一句“见枯木以为树林”,“枯木”是“偏”,“树林”是“全”,故此句话较形象地表现出了“偏”及“全”的含义,因此C项的“以偏概全”与语境最符合,“以偏概全”指用片面的观点看待整体问题。第一空,根据文意,哲学是帮助了史学关注重大的历史事件和基本的理论问题,即哲学需要在大方向和理论方法上帮助,显示出哲学的作用比较大,“指导”可以通过组词的方法来理解记忆,其包含了“指点”“引导”,词义更重,更符合语境。第二空,文段“以……为”的句式,后面的词都是比前面的词意思更好,“堆砌”的字面即强调资料“多”,因此“博”比“多”更符合语境的逻辑。第三空,将C项的“精”代入句中,符合文意。故正确答案为C。【成语积累】一孔见天:形容看问题的角度单一、范围狭小。窥斑见豹: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指所见不全面或略有所得。以管窥天:通过竹管子的孔看天,比喻见闻狭隘或看事片面。

(5)【◆题库问题◆】:[单选] 某电影公司准备在1-10月中选择两个不同的月份,在其当月的首日分别上映两部电影。为了避免档期冲突影响票房,现决定两部电影中间相隔至少3个月,则有_____种不同的排法。
A.21
B.28
C.42
D.56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是排列组合题。可采用枚举法,含1月的有:(1月,5月)、(1月,6月)、(1月,7月)、(1月,8月)、(1月,9月)、(1月,10月)共6种;含2月的有:(2月,6月)、(2月,7月)(2月,8月)(2月,9月)(2月,10月)共5种;含3月的有:(3月,7月)(3月,8月)(3月,9月)(3月,10月)共4种;含4月的有:(4月,8月)(4月,9月)(4月,10月)共3种;含5月的有:(5月,9月)(5月,10月)共2种;含6月的有:(6月,10月)共1种;共有6+5+4+3+2+1=21种可能,由于两部电影在不同的月份上映,需要将两部电影排序,因此需将21×=42种情况。

(6)【◆题库问题◆】:[单选] 在下列年龄段的年满16岁以上的自由公民中,失业率超过10%的是:注:就业人口占比=就业人口/年满16岁以上的自有公民数 劳动力人口占比=劳动力人口/年满16岁以上的自由公民数失业率=失业人口/劳动力人口
A.16~19岁
B.25~34岁
C.45~54岁
D.65岁以上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A项,16-19岁群体的失业率为39/152;B项,25-34岁群体的失业率为108/1207;C项,45-54岁群体的失业率为73/1139;D项,65岁以上群体的失业率为18/251。通过估算可知,只有A项16-19岁这一群体的失业率超过10%,故正确答案为A。

(7)【◆题库问题◆】:[单选] ()之于大米相当于()之于面粉
A.米粉 小麦
B.农民 面点师
C.稀饭 早点
D.稻谷 麦子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第一步:将选项逐一代入,判断各选项前后部分的逻辑关系。A项代入后,“米粉”是大米的制成物,而后两词中“小麦”却是面粉的材料,前后逻辑不一致;B项代入后,农民种植大米,而面点师使用面粉来加工面包,前后逻辑不一致;C项前两个词构成对应关系,而“早点”和面粉之间没有逻辑关系;D项代入题干后,“稻谷制成大米,麦子制成面粉”,这是事物与原材料之间的对应关系。第二步:逻辑关系相同即为答案。由第一步可知逻辑关系完全相同的是D项。故正确答案为D。

(8)【◆题库问题◆】:[单选]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要机会均等,合法竞争,不坑蒙拐骗、不搞特权和腐败,社会中贫富差别的出现,就只能归结为个人的先天差异、后天努力及机会运气等原因。据此,可以推出:
A.社会中的贫富差距总是需要改变的
B.社会中贫富差别的出现,如果不是因为个人的先天差异,那可能是因为社会中存在着特权和腐败
C.社会中贫富差别的出现,如果不是因为个人的后天努力,那肯定是因为个人的机会不均等
D.如果社会中坑蒙拐骗、特权和腐败到处横行,则贫富差别的出现就不能归结为个人的先天差异、后天努力及机会运气等原因了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第一步:翻译题干,利用充分必要条件。机会均等∧合法竞争∧不坑蒙拐骗∧不搞特权和腐败⇒贫富差别的出现的原因是个人的先天差异∨后天努力∨机会运气第二步:逐一翻译选项并判断正确选项。A项与题干无关,排除;由题干可知,贫富差别的出现是有很多原因的,除了个人的先天差异外,还有其他的原因,B项是推出可能性的原因,故B项正确;C项中影响贫富差别出现的原因有很多,而C项只否定了个人后天努力,除此之外,还有“机会不等”、“个人的先天差异”等原因。故C项排除;D项中的坑蒙拐骗、特权和腐败到处横行,是否前件,推不出任何绝对化的结论,D项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

(9)【◆题库问题◆】:[单选] 沉锚效应,指的是人们在对某事做出判断时,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支配,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人们的思想固定在某处。第一印象和先入为主是其在社会生活中的表现形式。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没有应用到沉锚效应的是:
A.一家粥店服务员为客人盛粥后总问:“加一个鸡蛋还是两个?”另一家服务员总问:“加不加鸡蛋?”头一家店日销售额总高于后一家
B.男孩邀请心仪女生说:“出去玩好吗?”女孩觉得拒绝好像很自然,答应显得太主动,所以就说:“下次吧。”男孩认为女孩无意与他交往
C.邻居偷走华盛顿的马被发现拒不承认,华盛顿捂住马的双眼问邻居:“马哪只眼瞎的?”邻居说“右眼”,事实上,马的两只眼睛都没毛病
D.你去商场闲逛,导购小姐诱导说:“反正今天是出来买鞋的,甲或者乙都很适合你的气质,请选一双吧。”然后你就挑选了其中一双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定义关键词:人们在对某事做出判断时,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支配。A项,加一个鸡蛋还是两个鸡蛋给人传递的信息是加鸡蛋,只是加多加少的问题,因此销售额高,符合定义;B项,女孩并没有受到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的支配,不符合关键词;C项,华盛顿传递出来的第一信息是马有一只眼睛是瞎的,邻居的回答受其影响了,因此,符合定义;D项,导购小姐传递的信息为今天是来买鞋的,不是来闲逛的,顾客受到信息影响从中选了一双,因此,符合定义。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

(10)【◆题库问题◆】:[单选] 中国服饰被引入日本并制度化,应该是从奈良时代开始的。日本的奈良时代正值中国盛唐时期,日本派出大批学者、僧侣到中国学习,这些遣唐使者把唐代文化艺术、律令制度都带回了日本,“衣服令”就是奈良时代模仿唐代制定的制度之一,韩服则是受汉服和蒙古服饰的影响从古代演变到现代的传统服装,形制上更多模仿明朝服饰。下列说法与上述文字相符的是()
A.日本奈良时代派出的遣唐使者都是一些著名僧侣。
B.韩服在形制上更多模仿中国汉朝与元朝时期的服饰。
C.日本从奈良时代开始引进中国服饰并且使之制度化。
D.“衣服令”是日本奈良时代模仿明朝制定的服饰制度。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A选项错在一些著名僧侣,而文中明确指出是大批学者、僧侣;B项错在韩服在形制上模仿的是明朝服饰。D项错在“衣服令”是日本模仿唐朝的服饰制度。因此应该选C。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