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人的两大事情是什么?你平时是怎么做的?

  • A+
所属分类:宗教学题库

答案查询网公众号已于近期上线啦

除基本的文字搜题外,准备上线语音搜题和拍照搜题功能!微信关注公众号【答案查询网】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体验。

(1)【◆题库问题◆】:[问答题] 修行人的两大事情是什么?你平时是怎么做的?

【◆参考答案◆】:要么为众生做事情,要么自己好好地修持,这是修行人的两大事情。萨迦班智达在《格言宝藏论》中云:"智者或为人讲经,或者静处自修行,如同宝石或顶饰,或者住留海岛中。"

(2)【◆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了生

【◆参考答案◆】:了脱生死。

(3)【◆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八位胎藏

【◆参考答案◆】:婴儿在母胎中的八个时期。一、受胎後七日间,叫做羯罗蓝,华译为凝滑。二、受胎十四日後,形状如疮疤,叫做额部昙,华译为□。三、受胎後二十一日,其状如聚血,叫做闭尸,华译为聚血或软肉。四、受胎後二十八日,渐渐坚固,有身意二根,但还没有眼耳鼻舌之四根,叫做健南,华译为凝厚。五、受胎後三十五日,肉团渐渐增长,四肢与身分之相貌也开始显现,叫做钵罗奢□。六、受胎後四十二日,毛发爪齿逐渐生长,叫做毛发爪齿位。七、受胎後四十九日,眼耳鼻舌等四根已经俱备,叫做根位。八、受胎後五十六日,在胎藏中,形相完备,叫做形位。

(4)【◆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有人说,有实相正见就可以成佛,何必修密法的佛身瑜伽呢?

【◆参考答案◆】:实相智或空慧可以破我执法执,但不能成就报化色身。色身之成因是福德资粮,悟在一刹那,悟后需经过长时间的积德修福(三个阿僧祗劫)才能修成庄严佛身。智慧是三乘共因,无此智慧,声闻、缘觉、菩萨都不见实相。但小乘罗汉求入寂灭,不求现身说法,故可以不修色身的福德资粮。但佛却不同,说法利众,离不开可见色身。故成佛必须同修色法二身的成因福慧资粮。显宗菩萨道在七地前修无量功德,在八地时,形成外貌上与佛相似,具相好庄严意生身。此意生身经过八、九、十地的继续修炼,十一地成佛时就化为真实圆满报身。无上密根据成佛规律得出成佛的快慢不在证空性与否,而在色身成就的修证方法上,而佛身瑜伽正是快速成就的最佳方法。如《金刚帐续》云:"若空即方便,则不能成佛。""为遮我执故,诸佛宣说空,故曼陀罗轮,方便安乐律,由佛慢瑜伽,成佛非遥远。"

(5)【◆题库问题◆】:[单选] 智者大师是()的祖师。
A.三论宗
B.天台宗
C.华严宗

【◆参考答案◆】:B

(6)【◆题库问题◆】:[问答题] 有些人认为:“我现在身体健康、丰衣足食,生活顺缘圆满具足,所以放逸一点无所谓,以后再精进也不迟,反正自己无病无灾,时间还长着呢!”这种想法对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不对。这种想法只不过是自己欺骗自己而已。因为我们的生命是无常的,就像过山的瀑布水一样,一刹那也不会停留,从我们出生时起,即使没有遇到违缘,它也在日缩月减,不停地向死亡奔去。不仅如此,我们的身体也是暂时的借用品,是死主暂时借给我们的宅舍,主人什么时候要收回去,谁都无法决定。我们只不过是一个房客,死主随时都有可能通知自己从身体这个房间里搬走。所以即使自己无病无灾,也不能认为自己不会马上就死,而应当抓紧时间精进修行。

(7)【◆题库问题◆】:[问答题] 燃指供佛时,由于特别痛而产生了后悔心,这样的供养还有功德吗?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参考答案◆】:有没有功德,以凡夫的分别念也很难判断。如果是我的话,在没有真正对无我空性产生一定的证悟之前,不敢贸然行事,但现在可以随喜、发愿,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燃指供佛,舍弃对身体的执著。

(8)【◆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决定有情转世轮回的因素是什么?

【◆参考答案◆】:决定转世的因素,一是烦恼,二是造业行为。烦恼有多种,但作为转世主因的烦恼,是执实无明。从无明产生贪嗔痴等各种烦恼,由烦恼引起各种造业行为。无明是造业的思想根源,造业行为是无明引起的身言意行为。在转世中无明是作用力的本源,如火种;造业行为是引发作用力的助剂,如氧气。虽然烦恼未除,只要断绝造业的行为,无明就像真空中的火种一样,发挥不了燃烧释放能量的作用。业对转世的作用就像阳光、水分和肥料对种子发芽生长的作用一样。业分三类:一是善业;二是恶业;三是不变业。善业是感招人天善报、善果和一切幸福快乐的因缘;恶业是下堕三恶道和招致一切不幸恶果的因缘;不变业,也叫不动业,是转生色界或无色界的因缘。

(9)【◆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在世间层面上,如何分上师的功德和弟子的功德?这和“视师如佛”相违吗?

【◆参考答案◆】:据堪布所讲,在世间层面,按佛经的意趣,上师的功德一定要超过弟子。比如我是一个资粮道的修行人,那我的上师,至少应该是加行道的;如果是我加行道的,上师就应该是见道以上的菩萨……以此类推。这与"视师如佛"并不相违,因为"视师如佛"是从最终的密意融入无二无别。因此,在祈祷时,应把上师观作和佛一模一样,但在平常学习、依止的过程中,尤其是初学者,最好先把上师当做一个非常善良的人来看待。

(10)【◆题库问题◆】:[问答题] 获得菩提心后,自己通过哪些方面生起欢喜心?

【◆参考答案◆】:通过两方面生起欢喜心,一是因成办自利而生欢喜,二是因成办他利而生欢喜。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