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店进了100件同样的衣服,售价定为进价的150%,卖了一段时间后价格下降20%继续销售,换季时剩下的衣服按照售价的一半

  • A+
所属分类:公务员

答案查询网公众号已于近期上线啦

除基本的文字搜题外,准备上线语音搜题和拍照搜题功能!微信关注公众号【答案查询网】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体验。

(1)【◆题库问题◆】:[单选] 商店进了100件同样的衣服,售价定为进价的150%,卖了一段时间后价格下降20%继续销售,换季时剩下的衣服按照售价的一半处理,最后这批衣服盈利超过25%。如果处理的衣服不少于20件,问至少有多少件衣服是按照原售价卖出的?()
A.7件
B.14件
C.34件
D.47件

【◆参考答案◆】:D

(2)【◆题库问题◆】:[单选] 下列诗句背景与科举制实行无关的是:
A.慈恩寺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B.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C.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D.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A项,“慈恩寺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是白居易27岁时参加科举,考中之后与其他同僚一起到西安的慈恩塔下游玩,所写的诗。表现了作者当时少年得志,意气风发的心情。因此与科举制度有关。B项,“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长策”指科举制度,因此与科举制度有关。C项,“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语出颜真卿《劝学》,意为年轻时不知道勤奋学习,年老时读书就晚了。与科举制度无关。D项,“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出自唐朝诗人孟郊的《登科后》,这两句诗也成为千古名句。“春风得意”原指读书人考中后的得意心情,现在一般形容事情办成功,达到目的后那种得意洋洋的情态。与科举制度有关。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

(3)【◆题库问题◆】:[单选] 在中国传统观念中,雕塑一直未被看作是与绘画同等的艺术形式;在中国传统学术中,也只有“画学”而没有“雕塑学”,历史上的这种不重视,造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量具有极高史料研究价值的石雕作品流失海外。而今天,新兴收藏家们的目光也只停留在艺术品的财富表象上,因此使得元、明、清三代的铜鎏金佛像价格一路飞涨,而面对那些真正体现中国雕塑文化及历史岁月的高古石雕时,他们表现得却有些畏畏缩缩、举棋不定,这难免让人觉得遗憾。这段文字主要谈论的是:
A.观念上重视雕塑艺术的意义
B.高古石雕在中国不受重视的原因
C.目前雕塑收藏家不成熟的心态
D.雕塑收藏品价格与价值背离的状况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文段前半部分,通过中国传统观念和中国传统学术中雕塑的地位,说明历史上对石雕作品的不重视。紧接着述说当今石雕亦未受重视的原因。“因此”因果关联词引出文段主旨即真正体现中国雕塑文化及历史风貌的高古石雕不受重视,让人遗憾。因此,结合选项应该选择C,“高古石雕在中国不受重视的原因”是对原文因果关系文段的凝练概括,为正确选项。

(4)【◆题库问题◆】:[单选] 小张的手表每天快30分钟,小李的手表每天慢20分钟,某天中午12点,两人同时把手表调到标准时间,则两人的手表再次同时显示标准时间最少需要的天数是()
A.24
B.36
C.72
D.144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解析】C。小张的手表每比标准时间快12小时后会再次显示标准时间,即每次需要经过12×60÷30=24(天)。小李的手表每比标准时间慢12小时后会再次显示标准时间,即每次需要经过12×60÷20=36(天)。24和36的最小公倍数是72,即最少经过72天两人的手表才能再次同时显示标准时间。

(5)【◆题库问题◆】:[单选] 根据①与②之间的关系,③与下列()图具有同样的选择关系。
A.如图A
B.如图B
C.如图C
D.如图D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素的种类和个数问题。通过①和②的对比可以发现,前者是由1个圆和3个三角形构成,后者是由1个三角形和3个圆构成,并且彼此之间没有交点。③是1个正方形和4个十字,所以④应该是1个十字和4个正方形,并且图像之间不能有交点,所以排除B.C.D项。因此,本题答案为A选项。

(6)【◆题库问题◆】:[单选] 某水果超市购进苹果和葡萄共计100千克,总值若干元,定价标准是苹果降价20%,葡萄提价20%,这样苹果和葡萄每千克价格均为9.6元,总值比原来减少140元。计算一下,该超市购进苹果有多少千克:
A.65
B.70
C.75
D.80

【◆参考答案◆】:C

(7)【◆题库问题◆】:[单选] 作者引用韩愈诗歌,意在( )。古代书画以纸或绢为载体,因而也被称为“纸绢画”。不同时代的纸绢会自然而然带有该时代造纸或丝织工艺的特点。  绢是一种平纹组织的丝织物,早在原始社会就已出现。最初用生丝织造,质地比较粗疏;通过捶压等整理工序,生绢可以变成密度较大、坚韧挺括、平整均匀的熟绢,这种工艺大概在战国、秦汉时期已经出现于丝织业发达的山东一带。从实物和文献记载看,初唐以前书画都用生绢,经纬间并不十分精密,很难画得精细入微。这种生绢直至晚唐仍在使用,韩愈《桃源图》“生绡数幅垂中堂”中的“生绡”就是生绢。盛唐时期,画家开始使用洁白如银、质地平滑的熟绢,材料加工的进步,为丹青与水墨画风的细密精丽提供了保障。不过以生绢作画仍很流行,张僧繇、阎立本等人的画作都用生绢。  五代绘画用绢极粗,质地如布。宋人绘画用绢分为两种,一种是社会上普通画家所用的质地稀薄的绢,一种是为满足宫廷书画需要而特别制作的“细密如纸”的院绢。宋徽宗《听琴图》用的应该就是院绢,质地细密,灰尘不易沾污,加之保存较好,千年后仍洁白如新。  绢有一定幅宽,这是丝织工艺和政治制度双重因素作用下的结果。从工艺角度而言,古代的绢都是人工织成的,绢的幅宽和织布人的肩宽有密切关系,幅面太宽,投梭织纬就会十分困难。从政治角度而言,绢在古代是一种特殊商品,曾长期作为实物货币使用,西汉之后的历代官府都实行“钱帛兼行”的政策,绢帛不仅可以输纳捐税,还可用以偿付债务、俸禄等,因而要求统一规格和质量。西周时期规定绢帛幅宽为2.2尺,约合现在的43.8厘米,这个标准一直沿用到隋朝,但是由于尺寸变迁,绢的实际幅宽总体上呈逐代增长趋势,最宽时约合65.93厘米。唐、五代基本以1.8尺为官方标准,约合55厘米;宋代以2尺(61.44厘米)为幅宽标准。因为绢的幅面是个常数,作画人可在单幅绢面上绘制小型画;若要创作大型画面,通常采用将两幅或三幅绢面拼接起来的方法获得足够的宽度,比如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和郭熙的《早春图》,都画在两幅拼接起来的绢面上;范宽的《雪景寒林》和李唐的《万壑松风》,则是用三幅绢面拼合而成的。
A.说明晚唐画家所使用的绘画材料
B.赞美唐画家精湛的绘画艺术水平
C.介绍唐人以书画装饰厅堂的习俗
D.展示绢质改进对绘画风格的影响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为意图判断题。韩愈的诗歌出现在第二段后半部分。之前论述的是“这种生绢直至晚唐仍在使用”,紧接着举韩愈诗歌的例子,通过诗歌内容来证明“晚唐使用生绢”这一观点。故本题答案为A项。

(8)【◆题库问题◆】:[多选] 下列哪些选项被认为是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两大预期?
A.通货膨胀预期
B.工作收入预期
C.企业盈利预期
D.政府税收预期

【◆参考答案◆】:A D

【◆答案解析◆】: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两大预期是通货膨胀预期和政府税收预期,通货膨胀和政府的税收对于经济的运行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因此通货膨胀的预期是要随时应对的,而税收关乎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需要更多关注,因此选AD。

(9)【◆题库问题◆】:[单选] 设想用以下的方式来教授孩子关于花的结构:在黑板上画一株植物,标明其各个部分:雄蕊,雌蕊,茎柄等,解释每个名词术语。让孩子们都写在本子上,直到把它们都记住后,孩子们才能观察和接触真正的植物。没有人会容忍这种愚蠢的教授生物学的方法。但是几百年来,学习外语运用的恰恰是这种方法——至今,这种方法还未结束呢!从上文看,作者认为不恰当的外语学习方法是:
A.边学语法边说话
B.先学语法再学说话
C.先学说话再学语法
D.只学语法不学说话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文段先陈述教授孩子花的结构的教学过程,即先解释每个名词术语,背诵名词术语,接触真正实物的过程,作者批判的就是这种先学习理论知识,再实际运用的过程。就像学习外语时,先学习语法知识,记住语法知识后再学习说话,则可判断B项“先学语法再学说话”是作者批判的学习方法。故正确答案为B。

(10)【◆题库问题◆】:[单选] 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败,这个“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酿成乃是中国农耕文明()与西方工业文明() 的双重结果。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式微 侵凌
B.消亡 侵略
C.衰落 熏陶
D.变革 影响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近义实词的辨析填空,难度较大。第二空,根据短时间内发生了“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显然不可能是“熏陶”“影响”这些渐进复化的结果,且“烟片战争”和“甲午海战”都有外国的侵略性,所以不能说熏陶和影响,故排除C.D选项。第一空,在A.B中选择,“中国农耕文明”显然并没有“消亡”,“式微”原指天将黄昏,现指事物由兴盛而衰落,用在此处合适,故排除B选项。故正确答案为A。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