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潮社的小说家主要有()、杨振声和叶绍钧,其中()1925年创作的中篇()在当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 A+
所属分类:文学题库

答案查询网公众号已于近期上线啦

除基本的文字搜题外,准备上线语音搜题和拍照搜题功能!微信关注公众号【答案查询网】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体验。

(1)【◆题库问题◆】:[填空题] 新潮社的小说家主要有()、杨振声叶绍钧,其中()1925年创作的中篇()在当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参考答案◆】:汪敬熙;杨振声;《玉君》

(2)【◆题库问题◆】:[问答题,论述题] 《车站》在艺术形式上有哪些新的尝试,在内容上又融入了作家对当时社会问题的什么看法?你是如何评价这部作品的?

【◆参考答案◆】:无场次多声部生活抒情喜剧《车站》,在艺术的探索方面比《绝对信号》走得更远。剧作有一个简单的情节八个人为了各自不同的目的和愿望在周末的下午来到一个车站等车进城,几次车过不停之后,其中一个"沉默的人"坚定地迈开双腿徒步进城,其余的七个人则在焦躁不安、抱怨责骂和偶尔对"沉默的人"的猜想中继续原地等待,一年过去了,十年过去了,车还是没来,人们这才偶然发现这个车站早被废弃了。现在看来,剧作家在作品中所表现的对于积极行动、自我救助的现代人生主体精神的肯定。以及对因循保守、目光短浅、缺乏主见、消极被动的人生态度的善意嘲讽和警示,恰恰是剧作家敏锐把握社会观念变革并积极运用创新的艺术形式将其表现出来的探索先锋进取的特点。在艺术形式上,《车站》明显地借鉴了贝克特《等待戈多》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文立足于本土的日常生活经验之上,两相结合,对剧中所欲表现的主旨赋予了新的内涵。剧中人各自带着自己的生活背景而来,并满怀着对现实生活中不同目标的憧憬,家长里短的主妇、初次赴约的少女、满怀理想的青年考生、自信技艺超群的师傅、满足于现实既得利益的主任、无所事事却对现实处境愤懑不满的愣头青小伙、痴迷棋艺的大爷,还有不说一句话只有行动的"沉默的人",戏剧台词几乎全是平直朴素的生活语言,从剧作结尾所有角色还原成普通观众"甲乙丙丁……"并对剧中人加以评论的设计可以得到体现。而人们在车站一等就是十年,这种用荒诞的手法来表现的象征性极强的行为,何尝不是一种隐喻,嘲弄了盲目、被动、保守,在无望的等待中自白耗费时间的生活态度和行为。剧作家以这样新奇独特的现代手法,打破了舞台与生活的界限,调动起观众的生活经验、思考和感受来参与"演出",与角色一起创造出一个不可思议的艺术世界荒诞感。《车站》最重要的艺术创新。从而揭示出生活内在的矛盾性、复杂性以及还在于剧作家第一次实验了多声部的戏剧语占表达方法。在剧中,不同人物组成不同声部,同时揭示不同的心理情绪和思想活动,或者几条行动线索齐头并进,交织成复杂、丰富的合音,造成内涵饱满的综合戏剧效应。这种实验既是剧作家实践自己的现代戏剧观的有益尝试,激发了导演和演员表演的新的创作欲望和艺术手段,也开拓了中国话剧史上新的审美形式。

(3)【◆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金锁记》里曹七巧人物形象分析

【◆参考答案◆】:曹七巧是个悲剧人物,是一个受害者。她所嫁的丈夫是个"骨痨"病人,但七巧是个健康的人,她正常的情欲因难以满足而受到压抑,是个被锁在黄金枷锁里的女人。但是,曹七巧的悲剧更在于她是一个施害者,而且受害的对象不是别人,而是她亲生的儿女。七巧因得不到情爱而受到压抑,在压抑中她开始疯狂,因为疯狂她做出种种可怕的事情。她百般破坏儿女的婚姻幸福,是中国小说中少见的具有变态人格的女性形象。

(4)【◆题库问题◆】:[问答题] 左联时期进行了几次“文艺大众化”讨论?主要收获是什么?

【◆参考答案◆】:第一次:1930年3—5月第二次:1931年11月—1932年6月第三次:1934年初关于大众语的讨论收获:1.认识了文艺大众化运动的性质、中心任务2.明白了大众化的根本在于作家深入生活,改造世界观。3.认识到要正确地利用旧形式和大众语

(5)【◆题库问题◆】:[填空题] 阐述艺术之朦胧美的《艺术之本原与其命运》一文的作者是()。

【◆参考答案◆】:李金发

(6)【◆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艾青诗歌创作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参考答案◆】:(1)现实主义艺术精神。艾青的诗歌忠实于现实的战斗的传统,始终把时代与自我、政治性与艺术性的统一看作现实主义的本质规定,从而使他的创作保持了现实主义本色,忠实于自己对时代、对生活的真切感受,将自己的爱恨情感真诚地抒写出来。(2)融会古今中外文学艺术。他继承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以天下为己任"的忧患意识,发扬中国诗歌以抒情为本,以意境为审美追求的最高境界,以赋、比、兴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诗学传统;同时受西方印象派绘画和象征主义的影响。(3)追求诗歌的散文美:艾青追求诗歌形式的自由性,追求语言的口语美。

(7)【◆题库问题◆】:[问答题,论述题] 茅盾在《从牯岭到东京》一文中说,他的《蚀》三部曲试图表现“现代青年在革命壮潮中所经过的三个时期;(1)革命前夕的亢昂兴奋和革命既到面前时的幻灭;(2)革命斗争剧烈时的动摇;(3)幻灭动摇后不甘寂寞尚思作最后之追求”。请结合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加以阐明。

【◆参考答案◆】:《蚀》是茅盾的小说处女作,它是由三个系列中篇所组成:《幻灭》《动摇》《追求》。这三部作品各自独立成篇,但又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整个作品以大革命前后一群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的生活经历和心灵历程为题材,深刻地揭示了革命营垒中林林总总的矛盾和在动荡斗争中的阶级分化。在《幻灭》中,茅盾着力描写了一位抱着美好幻想参加革命的小资产阶级女性静女士的悲剧。静女士把革命看作是诗情画意的事情,然而每每一接触现实的社会生活,就给这个毫无思想准备的女性带来了精神世界的"幻灭"。从静女士的生活过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踏入革命道路前后的思想境界,他们在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投身于大革命,在革命动荡中必然就会表现出个人主义的悲观幻灭心态,革命给予他们更多的是思想的考验和肉体的磨练,而非罗曼谛克式的理想的胜利呈现。《动摇》反映的是1927年春夏之交,"武汉政府"蜕变之前,湖北一个小县城的风波。主人公方罗兰是革命队伍中思想极不稳定的知识分子典型代表,身为国民政府管辖下的县党部委员兼商民部长,在激烈的阶级斗争面前,他表现得软弱与动摇。一些反面人物的描写如土豪劣绅胡国光,展示了大时代风起云涌浪潮中的各色人等的行状作了非常概括的表现。在这错综复杂的人物矛盾中,暗示着革命的必然趋向。《追求》是描写在大革命失败后,一群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各自的追求中所遭受的不同悲剧命运。在白色恐怖之下,他们来到纸醉金迷的上海滩,悲观、颓废、失望是他们流行的心理通病,然而,不甘黑暗现实的压迫,企图作一次新的挣扎和追求,双是他们的共同愿望。在这种心理矛盾中,作者勾画了形形色色的小资产阶级

(8)【◆题库问题◆】:[多选] 1942年以前的解放区先后建立的文艺界统一战线组织和文艺团体有()。
A.边区文协
B.新诗歌会
C.文抗
D.中国诗歌会(1932年国统区)
E.左联(1930上海国统区)

【◆参考答案◆】:A, B, C

(9)【◆题库问题◆】:[单选] 《前锋周刊》、《前锋月刊》是哪个文学团体、流派的刊物()。
A."第三种人"
B."民族主义文学"
C.论语派
D.京派

【◆参考答案◆】:B

(10)【◆题库问题◆】:[问答题,论述题] 谈谈郭沫若早期历史剧的创新性。

【◆参考答案◆】:戏剧创作,在我国和西方,都有源远流长的历史,也都产生过彪炳史册的巨著。郭沫若在他早期从事历史剧创作的时候,从戏剧的内容到艺术手法,都直接地借鉴了中西戏剧的艺术经验。但是,郭沫若又根据时代的新需要给予了改造,具有了"创新性"。这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①他的历史剧再没有中国旧戏中那种主人公登场后自报"家门"的繁琐细节,而代之以现代方式的舞台提示。②他的历史剧再没有中国旧戏中生、旦、净、末、丑等角色的固定脸谱,也没有各种身份角色的固定、刻板的情态表现。③对中国旧戏的歌舞形式,郭沫若进行了改造和继承,而变成了现代大众感受深切的一种更为简洁的动作,歌谱也运用了现代音乐中的曲谱。④吸收了外国诗剧的长篇抒情独白,增强浪漫气息,以达到诗人"由内而外"的感情抒发的目的。郭沫若早期历史剧的这种既借鉴中外艺术经验,又融会贯通,立意创新的特点,使他的历史剧当之无愧地成为了五四时期历史剧的"东风第一枝"和最高成就的代表。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