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是与物理知识紧密相关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所属分类:公务员

答案查询网公众号已于近期上线啦

除基本的文字搜题外,准备上线语音搜题和拍照搜题功能!微信关注公众号【答案查询网】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体验。

(1)【◆题库问题◆】:[单选] 我们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是与物理知识紧密相关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秋高气爽的夜里,当我们仰望天空时会觉得星光闪烁不定,是因为星星在运动
B.许多电冰箱的背后被漆成黑色是利用黑色物体的热辐射能力强的特点
C.飞机在起飞时前轮先离开地面,降落时前轮先接触地面
D.天冷时玻璃上结有的小水珠是空气液化形成的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A项,秋高气爽的夜里,当我们仰望天空时会觉得星光闪烁不定,是因为大气的密度分布不稳定,星光经过大气层后,折射光的方向随大气密度的变化而变化,而不是星星在运动。B项,许多电冰箱的背后被漆成黑色,原因是黑色物体的热辐射能力较强,能向外辐射更多的热量,使从冷冻室内出来的蒸气经过散热管后温度更低。C项,为了保证飞机在起降过程中的安全,根据惯性原理,飞机起飞时前轮先离开地面,降落时后轮先接触地面。D项,天冷时,玻璃上结有的小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而不是空气形成的。故本题选B。

(2)【◆题库问题◆】:[单选] 就在三十多年前,专家们对于地球变暖还是变冷的问题 仍然是一头雾水,他们仍然无法断定未来的世界是一个冷库还是一个温室。在1975年,第一批静谧的计算机模型就显示,如果大气层整的二氧化碳成倍增加,全球气温将会上升大约三度。然而,当时的科学家们和社会大众却依然波澜不惊。有一段时间,一些研究者甚至认为大气层中多余的二氧化碳会肥沃全球的农田,农民们将迎来一个繁荣盛世。从这段文字,我们可以推出:
A.科研工作者需要靠数据说话、避免臆测
B.并非所有的科学研究都对农业有指导意义
C.全球变暖的严重程度使人们始料未及的
D.以前专家们对气候年后变化的判断和理解与现在不同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考点:意图判断解析本题是一道意图判断题,文段首句指出专家们对于地球变暖与变冷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之后出现转折关联词“然而”,转折之后是重点。后文中叙述部分带有明显的消极倾向性,说明对于作者作于当时的观点不认可。同意替换得出D项。A项与原文无关,直接排除。B项与原文话题不一致,排除。C项中的“严重程度”原文中没有体现,直接排除。

(3)【◆题库问题◆】:[单选] 根据我国《行政复议法》的规定,下列关于行政复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行政复议既可以采取书面申请,也可以采取口头申请的方式
B.行政复议申请人应当在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六十日内提出申请
C.行政机关应当在收到行政复议申请之日起三日内审查申请并作出决定
D.行政复议不适用调解的制度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答案】C。解析:行政机关应当在收到行政复议申请之日起五日内审查申请并作出决定。故本题答案选c。

(4)【◆题库问题◆】:[单选] 某国采用了一种新方法来测试献血者是否携带NANB肝炎病毒。在实施这种方法前估计因此将被淘汰的NANB病毒携带者将占整个报名献血者的5%。实际结果显示,仍然有三分之二的携带NANB病毒的报名献血者通过测试而献了血,他们占实际献血人数的10%。 由此可以推出,(  )。
A.NANB病毒的测定是国际范围内医学界的难题
B.实施测试方法前对被淘汰的NANB病毒携带者数量百分比的估计偏高
C.实施测试方法前对被淘汰的NANB病毒携带者数量百分比的估计偏低
D.实施测试方法前对被淘汰的NANB病毒携带者数量百分比的估计非常准确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解析:由“仍然有三分之二的携带NANB病毒的报名献血者通过测试而献了血,他们占实际献血人数的10%”可知,被淘汰的三分之一的携带NANB病毒的报名献血者占实际献血人数的5%。而实验前的估计是“被淘汰的NANB病毒携带者将占整个报名献血者的5%”。由于报名献血者的人数等于实际献血人数加被淘汰的人数,因此实验前的估计高于真正被淘汰的人数,故答案选B。

(5)【◆题库问题◆】:[单选] 元代的方回,论诗颇有眼力,而对朱熹的诗却抬举过分,事出反常。这里除了有乡里私心的原因之外,很可能与方“秽德彰闻,依托道学”的隐曲有关,文人既心存依附之含,势必_______,再如,中国古代文论的作者,常常自己就兼作家身份,“文章得失寸心知”,发而为论,时有取长补短或______的隐衷。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进退维谷 才短思塞
B. 随波逐流 博采众长
C. 进退失据 扬长避短
D. 骑虎难下 避实就虚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进退失据 扬长避短。文段是说方回明明自己论诗很有眼力,却对诗文并不出众的朱熹的诗文抬举过分,这说明方回是处于一种“两难”的状况。“进退失据”符合文义。第二空中根据提示词“隐衷”可知,古代文章评论的作者由于某些因素的影响在发表议论时,为了突出被评论者的好,就只能是取长去补其短或者扬长补其短,因此“扬长避短”符合文义。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

(6)【◆题库问题◆】:[单选] 一次考试共有5道试题,做对第l、2、3、4、5题的分别占考试人数的81%、91%、85%、79%、74%。如果做对三道题或三道以上为及格,那么这次考试的及格率至少是多少?
A.70%
B.75%
C.80%
D.85%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答案】A。解析:假设共有100个学生参加考试,那么他们做错的题一共有19+9+15+21+26=90道,要想让及格率尽量低.也就是不及格的人尽量多,那么要使90÷3=30人每人错3道,即有30人不及格、70人及格,所以及格率至少是70%。

(7)【◆题库问题◆】:[单选] 农业和土地问题一直是中国政府所关注的重要问题,以下关于税收土地等政策按照时间顺序排序.正确的是:
A.两税法一租庸调制》——一条鞭法》——摊丁人亩
B.农民交租交息,地主减租减息》——耕者有其田》——《中国土地法大纲》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俄国农奴制改革一林肯颁布《宅地法》》——日本明治维新一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
D.《汜胜之书》》——《齐民要术》》——《农政全书》》——《农桑辑要》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两税法在唐代中后期,租庸调制在隋代及唐代前期,一条鞭法在明代实施,摊丁入亩在清代。故A错误。“农民交租交息,地主减租减息”是抗日战争时期的方针,“耕者有其田”是1949年9月29日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提出的,《中国土地法大纲》是在1947年颁布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以后实施的。故B错误。俄国农奴制改革又称1861年改革,林肯颁布《宅地法》在1862年,日本明治维新发生在1877年,“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是中国1931年提出的口号。故C正确。《汜胜之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农书,《农政全书》为明代徐光启所作,《农桑辑要》为元代著作,而《齐民要术》为北魏贾思勰所作。故D错。

(8)【◆题库问题◆】:[单选] 一般而言,史学家对史料有兴趣,文学家对铺张场景、________气氛有兴趣.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爱好文学的人读不下去;太史公写的“鸿门宴”。史学家认为________。依次填人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烘托有失偏颇
B.制造不忍卒读
C.描绘堪为典范
D.渲染不足奉法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可从第二空人手解答。题干说,因为史学家与文学家感兴趣的对象不一样.所以.如同文学家读不下去《资治通鉴》这样的史料一样,史学家也不认同太史公写的“鸿门宴”。故第二空所填词语应该表示不认同的意思。“不忍卒读”指不忍心读完,常用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恸人。其与“堪为典范”均不符合语境.排除B.C。再看“有失偏颇”与“不足奉法”,前者强调不公正,后者强调没有可值得借鉴的,即不认可。由此可知,本题选D。

(9)【◆题库问题◆】:[单选] 笔试︰场地驾驶︰机动车驾驶证
A.阳光︰氧气︰鲜花
B.软件︰硬件︰计算机
C.地震︰乱砍滥伐︰泥石流
D.石油︰汽油︰汽车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题干中,只有通过笔试和场地驾驶考试,才能获得机动车驾驶证,但是光通过这两项是不够的,还要参加道路驾驶考试,因此,前两项是第三项的必要非充分条件。符合此规律的为A项,阳光和氧气是种植鲜花的必要条件,但光有这些还不够,还要有水等物质。B项,前两项与第三项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排除。C项,地震和乱砍滥伐可能会诱发泥石流,但并非绝对的,其既不是发生泥石流的必要条件,也不是充分条件,排除。D项明显不符合规律。本题正确答案为A。

(10)【◆题库问题◆】:[单选] 某单位利用多余时间举行了3次义务劳动,总计有112人次参加。在参加义务劳动的人中,只参加1次,参加2次和3次全部参加的人数之比为5:4:1。问该单位共有多少人参加了义务劳动?
A.70
B.80
C.85
D.102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假设只参加1次、参加2次、和3次全部参加的人数分别为:5x、4x、x。根据容斥原理公式:5x+2×4x+3x=112,得x=7,所以总人数为5x+4x+x=70人。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