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报答上师和佛陀的恩德?你做到了吗?

  • A+
所属分类:宗教学题库

答案查询网公众号已于近期上线啦

除基本的文字搜题外,准备上线语音搜题和拍照搜题功能!微信关注公众号【答案查询网】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体验。

(1)【◆题库问题◆】:[问答题] 如何才能报答上师佛陀恩德你做到了吗?

【◆参考答案◆】:上师诸佛视三界众生如爱子,愿他们都离苦得乐,如果我们尽一切力量让众生欢喜,那么上师佛陀一定会感到欣慰,这才是报答佛恩的唯一方法。《楞严经》中说:"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将成佛度尽众生的心愿,去付诸实际行动,供奉微尘数的诸佛,这才能算是修行人的真正报佛恩德。

(2)【◆题库问题◆】:[问答题] “如空及四大”一颂与“迨至尽空际”一颂,两颂都是讲发愿变成四大来利益众生,难道不重复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并没有重复的过失。因为前一颂主要是从空间上讲的,东南西北广大无边的范围内,四大没有一个不遍的地方。后一颂是从时间上讲的,在一切众生获得涅槃这么长的时间里,发愿变成四大来利益他们。

(3)【◆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小乘

【◆参考答案◆】:是声闻的法门,以修身自利为宗旨。

(4)【◆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按照《毗奈耶经》的观点,对哪几种人不能讲法?如果闻法时行为不如法,这会导致什么过患?正确的闻法方式是什么样的?

【◆参考答案◆】:(1)不传法:《入行论》云:"无病而覆头,缠头或撑伞,手持刀兵杖,不敬勿说法。"1、不敬:对不恭敬的人,不能说法。2、无病而覆头:除非是有病而特殊开许,没有病的话,以披单等盖着头的人面前,不能传讲佛法。3、持伞:天气炎热或者下雨时,撑着伞听课也不行。当然,如果上师特殊开许倒可以。4、持杖:拄着拐杖。5、持兵器:手拿兵器。都是不恭敬的行为。6、缠头:缠着头的人面前,也不能讲法。(2)过患:听法一定要规规矩矩、如理如法,否则过失非常大,甚至会成为堕入旁生之因。《梁皇宝忏》中也说:"闻说法语,心不飡cān采,后生长耳驴中。"又云:"闻说法语,于中两舌,乱人听受,后堕耽耳狗中。"如果闻法时行为不如法,依此堕三恶道。《三戒论》时也讲过,对具不如法行为的二十六种人,譬如穿鞋的、戴帽子的、持伞的、持武器的,比丘不得说法,否则犯恶作罪。(3)正确闻法方式:《本生传》中云:"坐于极下地,当具温顺仪,以喜眼视师,如饮语甘露,当专心闻法……"A"坐于极下地":传法上师坐在高高的法座上,闻法弟子应坐得比上师低,不能与上师平起平坐,也不能让上师坐在矮矮的小凳子上,自己则坐在高高的豪华沙发上。B"当具温顺仪":听法时应具足温顺、调柔的威仪,杜绝暴躁、不如法的行为。C"以喜眼视师":以欢喜的眼神看着上师。但也不能过于欢喜。D"如饮语甘露,当专心闻法":犹如饮用甘露般接受法义,津津有味地专心谛听。

(5)【◆题库问题◆】:[单选] 《抱朴子·内篇》的作者是()。
A.陶弘景
B.陆修静
C.陶渊明
D.葛洪

【◆参考答案◆】:D

(6)【◆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五盖

【◆参考答案◆】:贪盖,嗔恚盖,睡眠盖,掉悔盖,疑法盖。

(7)【◆题库问题◆】:[问答题] 本论前三品的关系是什么?请以比喻说明。

【◆参考答案◆】:前三品讲的是菩提心未生者令生起,第一品主要宣讲了菩提心的功德,第二品讲了菩提心的前行——积累资粮和断除罪障,第三品是受持菩提心。打个比方说,譬如我们要买一样东西,首先要了知它的功能,对此产生真实的兴趣(第一品);然后考虑需要多少资金,应该排除哪方面的困难(第二品);买到以后,自他心里都非常高兴(第三品)。

(8)【◆题库问题◆】:[单选] 阿弥陀经是()所依的经典
A.法相宗
B.净土宗
C.密宗

【◆参考答案◆】:B

(9)【◆题库问题◆】:[问答题] 有些人在利益众生的过程中,遭到别人的轻辱诽谤,就不愿意再发心了。这时候你会怎么劝他?

【◆参考答案◆】:引用比喻劝说他:比如太阳在普照大地的时候,虽然盲人看不见,群山中有个别地方照不到,但太阳不会因此而干脆不来人间,不管怎么样,它都会平等地普照大地。同样,菩萨在度化众生的过程中,虽有野蛮众生对他毁谤、造违缘,并做各种各样的邪行,但发心强烈的菩萨不应退失信心,因个别人的不良行为而放弃利益众生。否则,这不是大乘的行为。

(10)【◆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佛教智慧的产生跟定没有什么关系吗?

【◆参考答案◆】:大乘佛教行的纲领是六度。前三度修积福德资粮,定慧二度修真智慧——即智慧资粮,精进度是二资粮的助缘。修禅定的目的是为了克服散乱心,激发真智慧;戒能护定、定能生慧、慧能解脱。所以,佛陀制定戒定慧三学,这是佛教的基本常识。说"智慧的产生与禅定没有什么关系"这句话足以证明,说这种话的人是十足的法盲外道。世间智慧是分别思维,在散乱心中也可以获得,但超世现观真智必须在九止心的定中才能显现。故圣地真智分定中智和后得智两种,真智始终与定心相伴,出定后的智慧混杂散乱心,称为有漏智慧。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