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军事,战略威慑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战略威慑的实力,由常备军和后备力量两个部分组成,要确保这两支力量正常运转和发展,除

  • A+
所属分类:公务员

答案查询网公众号已于近期上线啦

除基本的文字搜题外,准备上线语音搜题和拍照搜题功能!微信关注公众号【答案查询网】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体验。

(1)【◆题库问题◆】:[单选] 在现代军事,战略威慑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战略威慑的实力,由常备军后备力量两个部分组成,要确保这两支力量正常运转和发展,除了国民经济动员外,还需要一种无形力量的支持,这正是信息化战争中,新闻舆论战所承担的战略任务。因为没有媒体的宣传,别人就不可能全面感受到你的“强大”,其威慑作用也会大打折扣,从海湾战争到伊拉克战争,美国都是借助媒体挥舞“威慑大棒”,战前就发动大规模的舆论攻势,使对方先失一局。可见,通过舆论战抢占话语权,先发制敌,形成对己有利的战争环境,有助于实现战略目标。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新闻舆论战对战略威慑至关重要
B.舆论战成为打赢信息化战争的重要手段
C.大规模舆论攻势成为现代战争的前哨战
D.媒体宣传是联结常备军与后备力量的纽带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文段首句先论述战略威慑的重要性,进而引出新闻舆论战对于战略威慑实力是一种无形的支持,并解释了原因,举了美国的实例。最后由“可见”引出结论,论述新闻舆论战在现代军事中的作用。B项,“打赢”二字程度过重,文中只是说对于战争有利,且并未提及“威慑”这一主题词,排除。C项,没有提及舆论战的重要作用,排除。D项,文段的主题词是舆论战而非媒体宣传,同时联结纽带也非文段重点,排除。

(2)【◆题库问题◆】:[单选] 在金属发展史上,从陨铁的锻制到人工冶炼铁的出现,这一演进绝不是______ 的,而是经历了长达600年以上的______。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一蹴而就 摸索
B.自然而然努力
C.一朝一夕 改进
D.轻而易举 发展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这是一道成语和实词辨析题。语境中强调“长达600年的探索”,所以选择并非“一蹴而就”和“摸索”。所以选择A选项。

(3)【◆题库问题◆】:[单选] 下列情境不可能发生在 19 世纪的是( )
A.杰克打电话约玛丽一起去看电影
B.史蒂芬逊乘火车到斯托克顿旅行
C.约翰乘电梯登大楼楼顶拍照留念
D.汤姆通过广播收听葛底斯堡演说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广播诞生在20世纪,所以汤姆不可能在19世纪通过广播收听葛底斯 堡演说。D项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

(4)【◆题库问题◆】:[单选] 2009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约为多少万亿美元()2010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为29727.6亿美元,同比增长34.7%。2010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9334.3亿美元,同比增加30.9%;高新技术产品出口4924.1亿美元,同比增长30.7%。船舶、汽车零部件出口保持较快增长,其中船舶出口同比增长44.5%,汽车零部件出口同比增长44.1%。2010年,机电产品进口额达到6603.1亿美元,同比增长34.4%,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额达到4126.1亿美元,同比增长33.2%。
A.1.6
B.2.2
C.2.6
D.3.0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2009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为(万亿美元)。

(5)【◆题库问题◆】:[单选] 下列行为中构成犯罪的是:
A.张某,20岁,遇人抢劫奋起反击,将对方打成重伤
B.王某,30岁,为了躲避仇人追杀,抢了路人的摩托车逃跑
C.刘某,13岁,盗窃价值人民币50万元的财物
D.赵某,30岁,醉酒驾驶撞死路人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属于法理人情型。即使不熟悉有关的法律规定,也可以运用排除法作出判断。A项张某遇抢反抗,明显属于正当防卫;B项王某强路人的摩托车,是危急情况下的权宜之计,可以原谅;C项刘某的年龄不满14周岁,年龄太小。由此可以推知,ABC三项的行为都不构成犯罪,排除。所以,正确选项是D。 相关法律:根据有关的法律规定,A项张某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B项王某的行为属于紧急避险;C项刘某的年龄不满14周岁,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都不构成犯罪。只有D项赵某醉酒驾驶撞死路人,犯交通肇事罪(醉酒不是免责事由)。

(6)【◆题库问题◆】:[单选] 签约:解散
A.结婚:离婚
B.订货:收货
C.上班下班
D.借款:贷款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题干表述的关系是:组合解散,组合成员可以重新签约。A项的关系与此相同:夫妻离婚,夫妻双方可以重新结婚。所以,正确选项是A。

(7)【◆题库问题◆】:[单选] 经济学上所推崇的“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是指低收入和高收入相对较少、中等收入占绝大多数的收入分配结构。我国正在采取措施,实施“提低、扩中、调高、打非、保困”的方针,使收入分配朝着“橄榄型”方向发展。这主要是为了促进:
A.生产的发展
B.效率的提高
C.社会的公平
D.内需的扩大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十七大调整收入分配格局,概括地说,就是十个字:“提低、扩中、调高、打非、保困”。所谓“提低”,就是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这是缓解收入差距扩大的基础性工作。“扩中”,就是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高”,就是有效调节过高收入。“打非”,就是坚决取缔非法收入“保困”,就是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总之,就是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更加注重分配公平,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所以,正确选项是C。

(8)【◆题库问题◆】:[单选] 把下面的六个图形分为两类,使每一类图形都有各自的共同特征或规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⑤⑥,②③④
B.①③⑤,②④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⑤,③④⑥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①②⑤图形都有三条对称轴;③④⑥图形都只有一条对称轴。

(9)【◆题库问题◆】:[单选] 品牌一词,“品”在前,“牌”在后,这说明要先有“品”,才有“牌”,也就是说,要是没有好的产品做支撑,单靠打广告,搞赞助,即使能做出个名牌,也只是______。这方面的教训______。所谓的“品”,不仅指“产品”、“品质”,还包括企业的“品行”,也就是说企业还要积极地履行社会责任。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掩耳盗铃比比皆是
B.昙花一现不胜枚举
C.名实不符振聋发聩
D.浮光掠影屡见不鲜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通过第一个空排除A.D。掩耳盗铃:掩:遮蔽,遮盖;盗:偷。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浮光掠影: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晃就消逝。比喻观察不细致,学习不深入,印象不深刻。通过第二空排除C 振聋发聩:聩,天生耳聋,引伸为不明事理。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

(10)【◆题库问题◆】:[单选] 关于图中示意的自然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山峰两侧可能呈现完全不同的自然景观
B.气流随地形抬升是图中降水的主要成因
C.图中的降水往往会持续较长时间
D.翻过山脉后气流温度会有所上升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图中所示为地形雨。当潮湿的气团前进时,遇到高山阻挡,气流被迫缓慢上升,引起降温,发生凝结,这样形成的降雨,称为地形雨,其降雨时间不长。地形雨多降在迎风面的山坡(迎风坡)上,背风坡面则因空气下沉引起增温,反使云量消减,降雨减少。可见C项说法错误,当选。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