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散2功效与作用

  • A+

答案查询网公众号已于近期上线啦

除基本的文字搜题外,准备上线语音搜题和拍照搜题功能!微信关注公众号【答案查询网】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体验。

(1)【◆题库问题◆】:[问答题] 百合散2功效作用

【◆参考答案◆】:子嗽。

【◆答案解析◆】:百合散2【来源】《胎产秘书》卷上。【组成】百合6克桑皮2.1克前胡2.4克桔梗2.1克芍药3克赤苓2.4克贝母3克橘红3克甘草1.5克【用法】加生姜少许为引,水煎服。【主治】子嗽。

(2)【◆题库问题◆】:[问答题] 柏仁散功效与作用

【◆参考答案◆】:小儿囟开不合。

【◆答案解析◆】:柏仁散【来源】《备急千金要方》卷五。【组成】防风45克柏子仁白及各30克【用法】上药为细末。用乳汁调涂囟门上,每日一次。十日知,二十日愈。【主治】小儿囟开不合。按:本方在原书中无方名,现据《奇效良方》卷六十四补。

(3)【◆题库问题◆】:[问答题] 赤石脂禹余粮汤功效与作用

【◆参考答案◆】:久泻、久痢,肠滑不能收摄者。

【◆答案解析◆】:赤石脂禹余粮汤【来源】《伤寒论》【组成】赤石脂30克(碎)禹余粮30克(碎)【用法】上二味,以水1.2升,煮取400毫升,去滓,分三次温服。【功用】收敛固脱,涩肠止泻。【主治】久泻、久痢,肠滑不能收摄者。【禁忌】急性肠炎及痢疾初起不宜使用。

(4)【◆题库问题◆】:[问答题] 大青膏功效与作用

【◆参考答案◆】:小儿热盛生风,欲为惊搐,口中气热者。

【◆答案解析◆】:大青膏【来源】《小儿药证直诀》卷下。【组成】天麻(未)3克白附子(末,生)4.5克青黛(研)3克蝎尾(去毒,生,末)乌梢蛇肉(酒浸,焙干,取末)各3克朱砂(研)0.3克天竺黄(研)3克【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生蜜和成膏。每服半皂子大至1皂子大,月中儿,粳米大;同牛黄膏、薄荷水溶化混匀服;五岁以上,同甘露散服之。【主治】小儿热盛生风,欲为惊搐,口中气热者。

(5)【◆题库问题◆】:[问答题] 收口生肌散功效与作用

【◆参考答案◆】:多年顽疮,久不收口者。

【◆答案解析◆】:收口生肌散【来源】《仙拈集》卷四。【组成】象皮(火焙干)9克龙骨乳香没药轻粉各3克朱砂1.5克冰片0.15克【用法】上药为极细末。先以茶椒汤洗净患处,再敷药。【主治】多年顽疮,久不收口者。

(6)【◆题库问题◆】:[问答题] 顺气和中汤2功效与作用

【◆参考答案◆】:噎膈翻胃,嘈杂吞酸,痞闷噫气,心腹刺痛,恶心呕吐痰水。

【◆答案解析◆】:顺气和中汤2【来源】《万病回春》卷三。【组成】陈皮(盐水浸,炒)3克半夏(姜汁炒)2.1克白茯苓(去皮)2.1克白术(去芦,土炒)2.4克枳实(麸炒)1.5克香附(醋浸,炒)3克砂仁(炒)0.9克黄连(姜汁和猪胆汁拌炒)1.8克山栀(姜汁炒黑)3克神曲(炒)1.8克甘草(炙)0.9克【用法】上药锉碎。用生姜3片,清水200毫升,煎至140毫升,入竹沥、童便、姜汁,不拘时候温服。【主治】噎膈翻胃,嘈杂吞酸,痞闷噫气,心腹刺痛,恶心呕吐痰水。【加减】气虚,加黄耆、人参各2.4克;血虚,加当归2,1克,川芎1.5克,气恼或气不舒畅,加乌药1.5克、木香0.9克;胸膈饱闷,加萝卜子(炒)1.8克;心下嘈杂,醋心,加吴茱萸1.2克,倍黄连、白术;如欲呕吐,加藿香梗2.1克。

(7)【◆题库问题◆】:[填空题] 同时含有桃仁、川穹、当归的方剂是();补阳还五汤。

【◆参考答案◆】:血府逐瘀汤

(8)【◆题库问题◆】:[问答题] 葛根橘皮汤功效与作用

【◆参考答案◆】:冬温,壮热而咳,肌肤发斑,状如锦纹,胸闷作呕,但吐清汁者。

【◆答案解析◆】:葛根橘皮汤【来源】《外台秘要》卷四引《小品方》。【组成】葛根6克橘皮6克杏仁6克(去尖,皮)麻黄6克(去节)知母6克黄芩6克甘草6克(炙)【用法】上药七味,切。以水700毫升,煮取300毫升,分三次温服。【主治】冬温,壮热而咳,肌肤发斑,状如锦纹,胸闷作呕,但吐清汁者。

(9)【◆题库问题◆】:[问答题] 蝉花散3功效与作用

【◆参考答案◆】:夏月犬伤及诸般损伤,创口溃烂,孳生蛆虫,腐败臭恶者。

【◆答案解析◆】:蝉花散3【来源】《普济方》卷三○六引《卫生家宝》。【组成】蛇退皮30克(烧存性,研末)蝉壳15克青黛15克细辛10.5克【用法】上为细末。每服9克,酒调下。【主治】夏月犬伤及诸般损伤,创口溃烂,孳生蛆虫,腐败臭恶者。

(10)【◆题库问题◆】:[问答题] 半夏干姜散功效与作用

【◆参考答案◆】:胃中有寒,干呕吐逆,吐涎沫。

【◆答案解析◆】:半夏干姜散【来源】《金匮要略》卷中。【组成】半夏干姜各等分【用法】上二味,研为粗末。每次3克,用浆水300毫升,煎取210毫升,顿服之。【功用】温胃止呕。【主治】胃中有寒,干呕吐逆,吐涎沫。【方论】本方证属胃中有寒,津液凝为痰涎,随胃气上逆,因而干呕、吐涎沫。方中干姜温胃散寒;半夏化痰,降逆止呕。二味配合,共成温胃止呕之功。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