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家唐德刚认为:“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史上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次大“转型”的主要

  • A+
所属分类:历史学题库

答案查询网公众号已于近期上线啦

除基本的文字搜题外,准备上线语音搜题和拍照搜题功能!微信关注公众号【答案查询网】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体验。

(1)【◆题库问题◆】:[单选] 史学家唐德刚认为:“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史上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次大“转型”的主要表现是()
A.世袭替代禅让制
B.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C.行省制代替郡国制
D.内阁制代替三省

【◆参考答案◆】:B

(2)【◆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试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基本内容。怎样分析其历史意义?

【◆参考答案◆】:孝文帝拓拔宏即位时(471年)只有五岁,由他的祖母冯太后辅政,孝文帝改革主要由冯太后主持。这次改革的大事有六项。(1)整顿吏治:规定守宰的任期要按治绩的好坏决定,不固定年限。又制定俸禄制度和惩治贪污的办法。(2)均田制:规定农民和奴婢都可受一定数量的田地,不得买卖;地方官吏各随在职地区给予公田。(3)三长制: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以此来代替宗主督护制的基层政权制度。(4)户调制:废除九品混通制,实行定额租税制。即一夫一妇的家庭,纳户调帛一匹,粟二石等。(5)迁都洛阳:公元490年,冯太后死,孝文帝亲政,继续进行改革。494年把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6)改易习俗:易鲜卑服装为汉服;在朝廷上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迁洛阳的鲜卑人,以洛阳为籍贯,死后不得归葬平城;改从汉姓,定门第等级。意义:一、整顿吏治,始班俸禄,严惩贪赃枉法,对于消除百年来的官吏、守宰鱼肉人民之积弊,改造封建政权,起了积极作用。二、实行均田制、三长制和改革户调制,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士族门阀地主,抑制了他们的恶性发展;另一方面,有助于招引广大劳动人民回到土地上来,开垦荒地,恢复发展生产。三、提倡鲜卑族接受汉文化,推动了北方民族的融合过程。

(3)【◆题库问题◆】:[单选] ()主要分布在河北北部、北京、内蒙古赤峰等区域,是北方地区比较典型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
A.红山文化
B.良渚文化
C.马家浜文化
D.仰韶文化

【◆参考答案◆】:A

(4)【◆题库问题◆】:[填空题] 明末农民战争中李自成在襄阳建立政权,在西安建国,国号“()”。

【◆参考答案◆】:大顺

(5)【◆题库问题◆】:[单选] 下列各项,出现在元代的是()
A.划全国为25个省级行政区
B.设宣政院管理藏族地区事务
C.设理藩院管理少数民族事务
D.废丞相制设立三司

【◆参考答案◆】:B

(6)【◆题库问题◆】:[判断题] 西方社会的发展进程具有向着一统性的发展态势,而中国社会最终都会走向分裂。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正确

(7)【◆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秦灭六国.统一中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在发展,可是当时诸侯割据混战的政治形势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存在严重的矛盾。战争对当时的社会经济和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破坏,人民普遍厌战。因此,消除封建割据混战的政治局面,实现全国的大一统,是当时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在当时,秦国各方面的条件都要优越于其它各国。在政治方面,已基本上建立起了一套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在经济方面,相当彻底地废除了领主制的农奴制度,建立了土地私有制度;又实行奖励耕织的政策,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军事方面,秦对士卒的训练是严格的,又实行"军功爵"的政策,所以士卒勇于战斗。秦的疆土也在不断扩大。至此时,已可以看出,由秦来消灭六国,实现全国的大一统,是历史的必然。

(8)【◆题库问题◆】:[单选] 「皇舆全览图」是下列哪一位皇帝在位时所绘制的?()
A.清圣祖
B.元世祖
C.宋太祖
D.清世祖

【◆参考答案◆】:A

(9)【◆题库问题◆】:[填空题] 清代影响最大的考史、论史著作是:王鸣盛《()》、钱大昕《廿二史考异》、赵翼《廿二史札记》、章学诚《文史通义》。

【◆参考答案◆】:十七史商榷

(10)【◆题库问题◆】:[问答题] 试析隋统一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参考答案◆】:
(1)隋统一的原因:
1)民族矛盾的消除,民族融和的加强。西晋时,汉族大臣中盛行"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论调。主张把少数民族迁出中原。十六国时期,民族矛盾尖锐,如后赵的赵冉闵就曾下令在都城内大杀胡人,"一日之内,斩首数万。"直到孝文帝汉化,胡汉民族矛盾始逐渐消弭,直到隋,无论北方或南方,民族都在迅速融和,像匈奴、鲜卑、氐、羌这些少数民族的称号已不常见,逐渐融合到汉族中间。这是国家消除分裂割据,重新走向统一的重要因素。连最高统治者隋文帝的家庭都是胡汉混血的。杨坚的妻子独孤氏就是鲜卑人。
随着南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打破关禁的要求日益迫切,淮汉边境经常进行着边境贸易,南北人民要求加强经济联系和交流,结束政治上的对峙局面。
2)门阀大族逐渐衰弱,寒族地主力量发展壮大。前者是造成四百年分裂割据的重要原因,后者则促进中央集权。经过东汉的党锢之祸,名士豪族不再热衷政治,转向清谈。只求保其一姓家族之荣耀,而不顾国家利益之得失。甚至皇帝的更换,也不能影响到这些大族的利益。他们操纵着地方的实权,靠九品中正制操控着国家的选举,形成很大的地方分权势力。而寒族地主由于力量较小,需要统一的国家保护其利益,同时他们也衷心盼望国家的统一。
3)南方北方的力量对比:北方经济、政治、军事力量逐渐超过南方,从而造成北统南的局势。从经济上说,隋朝由于实行了严格的户籍制度和赋税征收制度,所以国家的经济实力很强大。而南朝的经济把持在世家大族之手,政府较穷。政治上,陈也比较腐败。所以最后由隋完成了统一大业。
(2)统一的意义:
1)秦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一统时期,此后统一成为历史的主流,分裂割据只是暂时的。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大统一时期。这次大统一,是由隋朝开创的。这次大统一是建立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经济都有了相当发展这一坚实的基础上的。所以这次的大统一比以前更加巩固。
2)隋的统一,不仅是版图的统一,而且是国内各族人民和汉族人民及其文化的统一,这与西晋的统一三国,有所不同。
3)隋的统一,不仅是两、三世纪以来种族融合和经济文化发展的结果,而且统一更促进了种族融合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所以自隋统一后,国内各族人民和汉族人民之间的隔阂,更获得进一步的消除。长期以来发展迟缓的封建社会,迅速走上了繁荣和富庶。
4)隋的统一也抵制了突厥贵族的南侵,保卫了内地人民的和平生产,这也是分裂的政权无法做到的。隋的统一也为后来唐王朝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唐代的政治制度和经济政策,基本上是沿袭隋代再加以发展而成的.这就是史学界常提的"汉承秦制,唐承隋制。"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