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观郭沫若的历史剧创作,可以发现这样的特点()。

  • A+
所属分类:文学题库

答案查询网公众号已于近期上线啦

除基本的文字搜题外,准备上线语音搜题和拍照搜题功能!微信关注公众号【答案查询网】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体验。

(1)【◆题库问题◆】:[单选] 综观郭沫若的历史剧创作,可以发现这样的特点()。
A.着重塑造悲剧人物形象
B.着重描写富有讽刺意味的喜剧形象
C.着重描写平凡的现实的小人物

【◆参考答案◆】:A

(2)【◆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你如何理解鲁迅的“孤独”?

【◆参考答案◆】:(1).从个人生活来看:由于种种原因,纵观鲁迅的一生,在他的社交圈子里,尤其是在文化人圈子里,与他心心相印的朋友说不出几个。所谓五四时期的“同人”,如胡适、刘半农、钱玄同及后来的创造社诸君郭沫若等,与鲁迅均没有什么深交。他一生崇尚独往独来,虽然在理智上他曾说,他要“听将令”,但在社交中,他是孤独的。他有很多追随者,多为青年人,他们追随他,是因为景仰他;鲁迅帮助他们并与之交往,主要是出于对后辈的奖掖。他交往较深,被他视为知己的人大概只有两个:一个是日本人内山完造;一个是瞿秋白。可惜,鲁迅与瞿秋白不仅结识得晚,且结识两年后,瞿秋白就被国民党杀害了。交友不广,一方面说明鲁迅很孤独,缺少交流很寂寞,另一方面说明他个性太突出。有突出的个性,正是“巨人”的品质之一。同时,鲁迅的家庭生活也是不幸的。这种“不幸”既加重了他的孤寂,又构成了孤寂的内容。少年时代家道衰落,饱尝了人间的冷暖。1906年26岁时,又奉母命与朱安女士结婚,以后几十年一直受到这桩无爱的婚姻的折磨。之后(1927年到上海后)与许广平同居。此时,鲁迅仍是孤独的。从《两地书》来看,我们难以找到抚慰鲁迅情感的内容,更多的是老师与学生在漫谈社会、人生、人际等等。西方人说,书信是最温柔的艺术,更何况是“情书”!在情书中都难找到“温柔”,其处境就可想而知了。(2)从情感世界看:鲁迅的情感丰富而鲜明:爱如阳光温暖人心;憎如冬寒砭人灵魂。但又爱憎分明。敏感而忧郁:对一切关己不关己的人和事都会引发一种感情倾向;对社会、自身常怀忧郁之情。鲁迅的情感世界由两部分组成:A.民族、大众情感。对民族,鲁迅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怀;对大众,他“哀其不幸”(同情),又“怒其不争”(恨铁不成钢)。B.个人情感。他渴望爱,重情,正如他所说的“无情未必真豪杰”。鲁迅有这样崇高的情感:“爱国”,“忧国忧民”,可是没人理解他,鲁迅对民众如此倾注同情,盼他们觉醒,不仅民众“不察”,连文化同人也“不察”。创造社同仁说他是“封建余孽”,“二重反革命”(郭沫若语);太阳社的阿英说他将民众写得如此落后,看不到光明,是落伍者,冷眼旁观者,等等。他渴望爱,可母亲送给他的“礼物”(婚姻),却使他不知道爱情为何物,所以,他又是孤寂的。许广平曾回忆,鲁迅有时喝很多的酒,到阳台上躺着。这也是心中痛苦、寂寞的一种表现与排遣(3)从思想境界看:鲁迅的思想,犀利、睿智、深邃、明达。他对中国历史、中国现实、中国人的认识既独特又深刻。他对中国历史的方方面面,从政治、文化、哲学、宗教、艺术,给予了全面的反省,既首肯了中国历史的伟绩,更发现了它的弊端,如礼教“吃人”,制度的专制等。他对中国现实中各种革命的性质及问题,洞若观火。他对辛亥革命的失败教训的总结是无人能比的(没有唤醒民众),对革命文学的真知灼见,今天看来,仍是深刻的。至于他对中国“国民性”的发掘、批判的深度,至今也是让人惊叹的。总之,他当时的思想境界,在中国的思想界、文学界的同仁中是最高的。这无疑直接显示了他巨人的风范。但是,事物的辩证法恰恰就在这里:曲高则和寡。由于他的思想境界太高了,他同时代人都难以达到,所以引不起共鸣。他与中国的许多文化名流进行过“论争”。他论争的目的很清楚:探索真理,也检验自己对历史、现实、人的看法是否正确,他希望在“论争”中进一步完善自己。可是,他失望了。每一次论争,从五四时期与封建复古派的论争,关于“问题与主义”的论争,与现代评论派的论争;到左联前期与创造社、太阳社的论争,直至晚年关于“国防文学”与“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的论争„„没有一个人真正以理论的力量说服过他,所有的人都不是他的对手。他似乎“胜利”了,但这是苦涩的胜利。所以他更感到孤独、寂寞。

(3)【◆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谢眺和谢灵运同族,世称“二谢”,谢灵运为大谢,谢眺为小谢。二人的诗境与诗意有何不同?

【◆参考答案◆】:1)大谢的山水诗仍然带有一些"玄言"的色彩,小谢的山水诗则抒发了思想感情,玄言诗的影响差不多已被消除殆尽。2)谢眺的山水诗把描写景物和抒发感情自然地结合起来。他浮沉于政治旋涡之中,目睹仕途的险恶和现实的黑暗,因此常常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现出对于宦途的忧惧和人生的苦闷。

(4)【◆题库问题◆】:[填空题]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李白《蜀道难》

【◆参考答案◆】: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猿猱欲度愁攀援

(5)【◆题库问题◆】:[填空题] 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最先出现的颂歌主要有郭沫若的《新华颂》、何其芳的《我们最伟大的节日》、艾青的《我想念我的祖国》、()的《时间开始了》、臧克家的《有的人》等。

【◆参考答案◆】:胡风

(6)【◆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简析许地山后期小说《春桃》等作品的现实主义特色

【◆参考答案◆】:许地山后期小说改变了早期小说的浪漫倾向,走上了切实的现实主义道路,代表作为《春桃》《铁鱼的鳃》。1、《春桃》刻画了一位下层劳动妇女春桃,在命运恶浪的捉弄前稳健地驾驶着人生之舟。战乱使春桃的生活中同时出现两个男人,这位朴实坚强的劳动妇女作出了自己勇敢的选择,在“我是我自己的”的信念下,她和两个男人开起了三人公司,以自己的意志支配自己的命运,表现了劳动者在生活的重压下“相濡以沫”的高尚情操和道德准则。下层劳动者的真实描写,自尊自强的劳动女性的塑造,显示了作品以现实主义为特色。2、《铁鱼的鳃》以报国无门的科学家雷教授的不幸遭遇、不幸结局为基干,把批判的矛头指向国民党当局的卖国政策,既歌颂了雷教授的爱国热忱,又暗示了“科学救国”纯属幻想。《春桃》《铁鱼的鳃》以切实的现实背景和鲜明的时代色彩,改变了人们对他初期小说的观感,从浪漫传奇转向客观写实。

(7)【◆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分析沈从文短篇小说的思想

【◆参考答案◆】:一、对湘西劳动人民悲惨命运的关注、同情,揭露旧社会的黑暗。如《丈夫》描写一个青年农民进城看望当船妓的妻子,目睹妻子被人蹂躏,自己被人凌辱,麻木的灵魂终于有了人的自尊和初步觉醒,带着妻子回乡下去了。小说揭示了在经济压迫下和金钱魔力下人性畸形,批判了造成这种现象的社会根源。二、对现代都市文明的嘲讽与批判。如《绅士的太太》流露了上流社会人物的假道学、假文明内质。《八骏图》是讽刺知识分子的代表作,八位专家学者都是假正经假道学,他们奢谈文明而压制自己的人性形成性变态。这是作者对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阉寺性”问题的嘲讽和批判。三、对湘西完美人性的表现与思考。短篇小说中,表现的是“优美、自然”的人性思想,而又以表现青年男女的性爱作为切入视角与中心话题。如《柏子》写船夫柏子与妇人之间男欢女爱的故事。两人共同创造了食色和爱情的传奇,其中包含着人的自然性与人性本真的哲学思考。四、重建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创作用意。沈从文的小说里有湘西人性世界和都市世界两个并存的世界,他用湘西人性世界反观和批判都市文明世界,而统一于完美人性的思考、表现和重建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创作用意。作者追求的完美人性,是一种未被都市文明扭曲、纯朴自然的人性。

(8)【◆题库问题◆】:[单选] 李劼人的《死水微澜》的女主人公是()。
A.李妈
B.蔡大嫂
C.钟么嫂

【◆参考答案◆】:B

(9)【◆题库问题◆】:[填空题] 在解放区小说家中,着重塑造刚柔相济,既有革命觉悟又富有人情味的农村年轻劳动妇女优美形象的作家是()。

【◆参考答案◆】:孙犁

(10)【◆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简略概括鲁迅艺术思维中民族文化素养的主要来源。

【◆参考答案◆】:鲁迅对于民族传统文化采取了二分法的态度。事实上,对于儒家文化,他是接触甚多、了解很深的。但是,鲁迅主要接受、喜爱而受到甚深影响的,是民族文化的另一个支脉。这是由屈原《离骚》、魏晋文章,唐代三李(李白、李贺、李商隐)、宋元话本、明清小说以及民间艺术(从小说、戏曲、花纸到民间故事、传说)所组成的一个文学的文化传统,它以根本精神上的现实主义和充满着浪漫主义性格为特征,它在鲁迅眼里,更偏重于审美文化和审美理想。鲁迅从这个传统中,主要吸收了(个体的)和提取了(民族的)忧患意识、爱国爱民的热忱、献身的精神、傲岸坚韧的品格,以及颇富浪漫主义的审美心理与艺术风格。鲁迅收集整理校订《古小说钩沉》、《小说旧闻钞》、《唐宋传奇集》、《嵇康集》、《会稽郡故书杂集》的功能古籍、小说资料,研究中国小说的发展的历史,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他还深入地研究汉唐文化,特别是唐文化。在古老文学、文化研究的延长线上,他对碑帖石刻、汉画像以及文学史、中国画史等也做了独特的研究。这些杰出的学术成就和深入的研究,都是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吸收、掌握和继承、发扬的表现和"物化形态"。这种中国文化传统,成为他的艺术思维的民族血脉和文化基础。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