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说明老舍幽默风格与外国文学的关系。

  • A+
所属分类:文学题库

答案查询网公众号已于近期上线啦

除基本的文字搜题外,准备上线语音搜题和拍照搜题功能!微信关注公众号【答案查询网】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体验。

(1)【◆题库问题◆】:[问答题,论述题] 简要说明老舍幽默风格外国文学关系

【◆参考答案◆】:首先影响老舍小说讽刺、幽默风格的是古希腊的喜剧,尤其是阿里斯托芬的喜剧。其次影响老舍小说讽刺、幽默风格的是狄更斯和狄更斯小说的"幽默"风格。20世纪30年代,老舍在《谈幽默》一文中说到他所受西方近代文学影响的时候,特别谈到了狄更斯对他的影响。狄更斯对老舍小说风格的影响,我们进行直观的比较,也许可以看得更清楚,也能更直接地说明问题。这里我们就将老舍前期的小说《老张的哲学》与狄更斯前期的小说《匹克威克外传》进行简单地比较。狄更斯《匹克威克外传》中的滑稽人物,与老舍《老张的哲学》中"人物的滑稽"相映成趣。老张卑琐、可恶的德行、心态,与《匹克威克外传》中的匹克威克一脉相承,都具有那种既可意会,又可言说的滑稽味。狄更斯《匹克威克外传》的叙说语言十分幽默,老舍《老张的哲学》中叙说语言也十分幽默。狄更斯《匹克威克外传》幽默的目的仅仅是"为笑而笑",老舍《老张的哲学》的幽默的目的也是如此,两者的目的是一致的。最后,老舍小说的讽刺、幽默的风格,随着老舍创作的发展也在发展,而老舍对外国文学的接受,也在发展。其基本路向是:从"单一"地接受某一位外国作家的影响,走向综合地汲取众多外国作家,包括威尔斯、康拉德、福楼拜、莫泊桑等现实主义作家作品的营养。

(2)【◆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白洋淀诗群

【◆参考答案◆】:“白洋淀诗群”是指60年代末70年代中期,一批由北京赴河北水乡白洋淀插队的知青构成的诗歌创作群体。主要成员有芒克、多多、根子、方含、林莽、宋海泉等。此外,还包括虽未到白洋淀插队,但与这些人交往密切,常赴白洋淀以诗会友、交流思想的文学青年,如北岛、严力、江河、郑义、陈凯歌等。

(3)【◆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简析《北京人》中的愫方的形象?

【◆参考答案◆】:A.是生活在曾文清和曾思懿之间的苦恋者;出身名门承受着陈旧的旧思想、旧传统、旧文化的负担。B.寄人篱下,忍受着曾浩和曾思懿精神上的双重折磨。C.性格又坚强的一面,也有着一颗追求美好生活的心。

(4)【◆题库问题◆】:[填空题] 为中国新诗大厦奠定第一块基石的是胡适的《()》。

【◆参考答案◆】:尝试集

(5)【◆题库问题◆】:[单选] 不同于《呐喊》,鲁迅小说集《彷徨》中“不幸的人们”,主要是指()。
A.农民
B.知识分子
C.新知识分子
D.农村劳动妇女和新知识分子

【◆参考答案◆】:D

(6)【◆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简述郭沫若散文创作中的感伤情绪。

【◆参考答案◆】:感伤,是郭沫若这一时期浪漫性散文的基调,也是郭沫若牧歌情绪的酵母,它酿成了一系列情趣盎然,格调新颖,意境轻灵的小品,也培植了刺人灵魂的几株"曼陀罗华"。郭沫若感伤的中心对象是自我。尽管他有时也为别人的不幸掬几把同情的泪,但峰回路转,最终仍回到自我。《人力以上》,是他浪漫散文中最现实的作品,也是感伤味最浓最直接的作品。他如实描写了日本友人S这个下层职员在病苦、家累、贫困中挣扎、毁灭的遭遇,通篇满溢着凄凉与悲哀,然而,当这种悲哀达到高峰时,郭沫若的情感意向又不由自主地回到了自我。"我一面哀悼他,但一面有感到自己的身世上来,我觉得S的一生就好像我自己的一面镜子一样!"

(7)【◆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请以《狂人日记》与《长明灯》比照,分析鲁迅革命思想的发展。

【◆参考答案◆】:《长明灯》与《狂人日记》的主人公,都以被迫害的疯狂者出现。都对封建主义采取反叛的立场。但就主题思想说,《长明灯》的战斗性却更坚决,更彻底。《狂人日记》是一篇振聋发聩的新小说,自有它强烈的战斗意义。鲁迅认为它"忧愤深广",但对其思想内容似乎不甚满意。若干年后,不仅再取材于病狂者,写了《长明灯》,还批评前者所发的"救救孩子"的议论,"四平八稳","空空洞洞"。这是唯一的对自己小说的公开批评,不是针对其他作品,而是针对这成名杰作。其原因,就在于它只是"暴露旧礼教和家族制度的弊害",只有反封建思想革命的主题,而且在如何实现思想革命的答案上,又停留在思想感化和劝转上。《长明灯》的疯子,却丝毫没有劝转的念头,他蓄意要熄灭那盏象征着封建传统统治的"长明灯",当熄灭不了时,他又喊出了一个新的战斗口号:"我放火!"即从反封建传统统治,到要用一把火来烧掉长明灯的所在地——古老的社庙——黑暗的王国,这反映出鲁迅思想的巨大跃进。如果说"熄灯"比起劝转来,在思想革命的范围内,是一个发展的话,那么"放火"比起前两者来,更是一个伟大的发展,反映出他从思想革命而进向政治革命。

(8)【◆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为什么说《狂人日记》是彻底反封建主义的战斗檄文?

【◆参考答案◆】:《狂人日记》是鲁迅奉献给中国新文学的第一篇小说,最初发表于1918年五月的《新青年》4卷5号上,它是现代中国小说伟大奠基工程的第一块基石,它在中国旧文学向新文学转型的交接点上,竖立起了一座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说它是彻底反封建主义的战斗檄文,这是与鲁迅关于《狂人日记》"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的评价是一致的,强调的是小说反封建主义的巨大启蒙意义和独特的艺术表现。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首先,"格式的特别"即艺术表现的独特。《狂人日记》的主体部分纯粹用现代白话写成;它结构新颖,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只以十三则不著年月的日记,连缀一个迫害狂患者的一系列变态心理、幻觉和言行,成功地刻画了一个狂人形象;更值得重视的是作者以高远立意和精妙的构思,将现实主义、象征主义、浪漫主义等多种创作方法有机融合,使狂人这个既有高度真实性品格,又具有强烈象征意义的人物形象,成为一个奇特的文学典型。一方面,作者采用现实主义方法,刻画了一个真实的狂人形象——他以病态的敏感感知人们要从肉体上吃他,以及由此而生的联想、幻觉与荒唐言行,都符合迫害狂患者的病理特征;另一方面,作者又以象征主义方法及双关、隐喻、暗示等手法,从整体上赋予狂人病态感知、联想、幻觉以及疯言疯语以鲜明的象征意义——狂人所感知的"吃人"幻想,实际上是封建专制及其礼教道德从肉体上摧残人,更从精神上奴役人,使人异化成"非人"的象征。而作者关于封建主义的"仁义道德"就是"吃人"的结论,对"吃人"现象发出"从来如此,便对么?"的怀疑与质问,对没有"吃人"的社会理想和"救救孩子"呼声等等思想、情感与愿望,都是通过狂人之口呼喊出来的,这显然又表明着小说的浪漫主义因素。其次,"思想的深切"即历史内容的深厚。这可从三个方面来理解:第一,表现为《狂人日记》对封建主义"吃人"的实质性内容的彻底揭露。小说将"吃人"与"仁义道德"并提,有其深刻的含义:"吃人"是指对人肉体的蚕食和精神的虐杀,体现着封建专制主义的凶残;"仁义道德"则是对封建专制及其礼教道德的美化,体现着封建蒙昧主义的虚伪。而专制主义与蒙昧主义的交相使用,就构成了封建主义"吃人"的实质性内容。《狂人日记》对封建主义的揭露,并非局部或枝节性的,而是具有总体的或根本的性质。第二,《狂人日记》揭露了封建主义"吃人"的特征。从纵向来看,"吃人"现象贯穿了中国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从横向而言,这些社会中充斥着"自己被人吃,但也可以吃别人"的惨剧,那些被"吃"者,诸如给知县打枷过的、给绅士掌过嘴的、被衙役占了妻子的、娘老子被债主逼死的人们,不也加入了要"吃"狂人的行列么?所谓"狮子似的凶心,兔子的怯弱,狐狸的狡猾",揭示了封建主义"吃人"的多重性格或特点——或似狮子般凶残,或如狐狸般狡猾,或以"翻天妙手"制造舆论,或在"从来如此"的旗号下进行。然而,"吃人"者们总避免不了兔子般怯弱的实质。第三,《狂人日记》预言了"真的人"的出现。从对封建主义的彻底揭露与否定中,升华起对新的理想社会的向往,是《狂人日记》的又一重要思想内涵。当狂人洞察一切后,就开始规劝、警告吃人者们不得继续"吃人",预言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对不吃人的人即"真的人"的社会的向往,当然是作者美好理想的显现。

(9)【◆题库问题◆】:[填空题] 五四时期创作《隔绝》、《旅行》等小说的女作家是()。

【◆参考答案◆】:冯沅君

(10)【◆题库问题◆】:[填空题] 孙犁以描绘青年妇女的优美形象而著称,其中,主要有();双眉;妞儿等。

【◆参考答案◆】:小满儿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