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五佛忏悔文》为什么又叫《三聚经》?昼夜各三次诵读此经有什么必要?

  • A+
所属分类:宗教学题库

答案查询网公众号已于近期上线啦

除基本的文字搜题外,准备上线语音搜题和拍照搜题功能!微信关注公众号【答案查询网】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体验。

(1)【◆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三十五佛忏悔文》为什么又叫《三聚经》?昼夜各三次诵读此经有什么必要?

【◆参考答案◆】:因为此文将忏悔罪业、随喜功德、善根回向这三种善法聚集在一起,所以又叫《三聚经》。三十五佛在因地发心时,特别发愿将来要遣除众生的罪障。修此忏仪者,依靠三十五佛愿力加持,触犯大大小小的戒律,以及无始以来自相续中的染污和罪过,都能够逐渐清净。《优波离经》中说:"倘若依靠《三十五佛忏悔文》,昼夜励力地忏悔,即使造了五无间罪等,也能得以清净。"

(2)【◆题库问题◆】:[问答题] 为什么说贪执无常的亲友,是非常愚痴的行为?我们应怎样将此转为道用?

【◆参考答案◆】:为了贪执一个人,便会造作种种恶业,种下种种恶的习气,果报成熟以后,后世将堕入恶趣,千百万劫中见不到所喜爱的人。纵然下一辈子偶尔见面,是亲是怨也很难预料。所以贪执无常的亲友,去观察时无有任何意义,反而是毁坏自己的根本因。在修行中舍弃暂时的亲人,应了知一切众生都曾做过自己的亲人,从而抛弃狭隘的贪爱烦恼,代之以广大平等的慈悲心,以此才能真正地报答轮回中一切父母亲人的恩德。

(3)【◆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二道

【◆参考答案◆】:1.难行道和易行道。凡依经教,在此土积累功勋,断惑证真,修因得果者,皆属难行道摄;凡依念佛法门,往生净土、於彼国中,仗佛威神,终成正觉者,皆属易行道摄。2.有漏道和无漏道。漏是烦恼的别名,有漏道就是带有烦恼不清净的道法,加三乘行人在见到真理以前所修的一切行法是;无漏道是无烦恼及清净的道法,如三乘行人在见到真理以後而顺著真理起修的一切行法是。

(4)【◆题库问题◆】:[问答题] 有些人认为出家人应该本本分分,唱歌跳舞非常不庄严,这跟世间人没什么两样。你是怎么看待的?

【◆参考答案◆】: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出家人平时虽不能歌舞,但在特殊情况下,为了供养三根本、遣除违缘、利益众生,也是可以开许。佛经中说,以前文殊菩萨经常到未生怨王的皇宫里,跟王妃们一起唱歌跳舞。当时文殊菩萨现出家相,这种行为似乎非常不如法,但实际上通过他的这种善巧方便,后来度化了许许多多的众生。上师如意宝以前也说过:"我们出家人唱歌、跳舞,平时是不允许的,但在特殊情况下,会供、共修法会时也可以开许。"

(5)【◆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十二缘起

【◆参考答案◆】:十二因缘的别名。缘起是诸法众缘和合而生起的意思。

(6)【◆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凡上师的话都要无条件地服从吗?

【◆参考答案◆】:在修佛的道路上拜师是最重要的一环,因此,宗喀巴大师的《菩提道次第广(略)论》中称拜师是入道之本,作了详细的论述。尊师重教是文明社会的美德,对学佛的人来说,对上师的尊敬和一般意义上的尊师还有所不同,应将具德的上师视为代佛传道的佛的化身和三宝合一的皈依对象。因此,对上师尊敬与否,忠诚与否,就会成为学道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所以,学佛不能不重视师道。在拜师之前要十分慎重,不能"见庙"就烧香,要从品德、学问、教派传承各方面对投拜对象进行了解,慎重决定取舍。对上师的品德、学问必须按佛教的标准衡量。不能靠商品社会的虚假广告,要经过可靠的途径了解。经过慎重选择而决定投拜皈依的上师,就应该看做入道之本,加持之源,尊敬供奉,不能三心二意。只要上师的所作所为合乎教义,就应服从支持。如果有些上师的行为不合教义法规,弟子应该像子女对待父母的错误那样,善言奉劝改正制止。这就是《菩提道次第广(略)论》中指示的对待上师错误言行的态度。这有以下经典根据:《律》中说"所说背离教义,应制止";《宝云经》中说,"对善法行,应随从奉行,对恶行为应当背弃"。这就是说,对上师的服从并不是无条件的。

(7)【◆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念佛菩萨心咒和圣号有什么异同?

【◆参考答案◆】:基本一样,但心咒最好要得到传承,这样会有传承的加持力。在密法中,有些咒语必须要灌顶才能念诵的,比如无上密中大威德、空行母等;有些没有灌顶也可以念,主要是下三部的,比如六字真言等。但即使下三部,最好也要得到灌顶传承。

(8)【◆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十号

【◆参考答案◆】:佛有十种的尊号,即一、如来,乘如实之道来成正觉。二、应供,应受人天的供养。三、正遍知,真正遍知一切法。四、明行足,宿命明天眼明漏尽明等三明与圣行、梵行、天行、婴儿行、病行等五行悉皆具足。五、善逝,自在好去入於涅盘。六、世间解,能了解一切世间的事理。七、无上士,至高无上之士。八、调御丈夫,能调御修正道的大丈夫。九、天人师,佛是一切天、人的导师。十、佛世尊,佛是一切世人所共同尊重的人。

(9)【◆题库问题◆】:[问答题] 面对伤害痛苦时,坚忍者和懦弱者有什么截然不同的表现?这是由痛苦本身所导致的吗?

【◆参考答案◆】:坚忍者见到自己为敌所伤而流血,反而会增强坚毅和勇气,而懦弱者看到他人流血,也会惊慌害怕,甚至吓得昏死过去;懦弱者在遇到苦难时,心烦意乱,毫无主见,只有可怜地随业风而浮沉,可对坚忍者来说,他具有坚强的毅力,明鉴诸法的智慧,面对苦难时,自心澄净而清明,不会有浮躁不安、忧恼的情绪。

(10)【◆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修持佛法的过程中,需要经历哪五个阶段?其各自有什么特点?请以比喻一一说明。

【◆参考答案◆】:修持佛法的过程中,需要经历一、闻——听闻佛法;二、思——思维佛法;三、修——观修佛法;四、行——行持佛法;五、果——最后得果五个阶段(一)、闻——听闻佛法正见依靠听闻而产生。佛教是最科学、最完整、最圆满的学说,把一辈子的精力和时间用在这上面,也是非常值得的。我们有幸听闻佛法时,当如野兽闻声般专注。二、思——思维佛法:听完上师所讲之法后,应逐字逐句地思维,就像北方人剪羊毛一样。我们在思维法义时,要将上师所讲的道理全部细细分析,不应该有所取舍。三、修——观修佛法:观修的时候,应该像愚人品尝美味一样,有感觉却说不出来。四、行——行持佛法:行持时,应当如理如实地做到,而且一定要有强烈意乐。就像饥饿的牦牛找到一片草地,饥不择食地一扫而光,而不是四处都品尝。我们行持佛法,每一个法义都应在实际行动中身体力行,而不是中间取舍一部分。五、果——最后得果:得果时不能糊里糊涂的,而要像云散日出一样,完全显露实相,没有任何怀疑。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