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以比喻说明,出家人与施主之间应保持什么样的关系?否则会有哪些过患?对此你有何深刻体会?

  • A+
所属分类:宗教学题库

答案查询网公众号已于近期上线啦

除基本的文字搜题外,准备上线语音搜题和拍照搜题功能!微信关注公众号【答案查询网】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体验。

(1)【◆题库问题◆】:[问答题] 请以比喻说明,出家人与施主之间应保持什么样的关系?否则会有哪些过患?对此你有何深刻体会?

【◆参考答案◆】:作为一个出家人,外出化缘乞食时,应像蜜蜂采蜜而不恋花一样,取得所需的食物之后,对施主应视为素昧平生,与他们淡然相处。如果一个凡夫出家人,长期与固定的施主来往,贪执习气难免增长,结果施主把上师执为己有、上师把施主执为己有,对双方都是一场灾祸。彼此互相舍弃、制造违缘、争斗诋毁的情况会经常发生,甚至僧人因与施主经常交往,最后会还俗成家,堕入世俗之网。

(2)【◆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二边中间无碍

【◆参考答案◆】:受五蕴身心是一边,解脱五蕴身心又是一边,受了今之五蕴身心後,中间因修八正道,而解脱了後之五蕴身心,这就是由此一边,经过中间,而到另一边,三者相关连,而性相皆寂,无可取著,名二边中间无碍。

(3)【◆题库问题◆】:[问答题] 为什么要以悦耳的歌声供养诸佛菩萨,难道他们也喜欢听音乐吗?

【◆参考答案◆】:不是。诸佛菩萨已经断除了习气垢染,不会像凡夫一样有喜欢听音乐的分别妄念,但是如果我们以真诚、清净之心供养诸佛菩萨悦耳歌声,则能积累无量的资粮,因为诸佛菩萨是殊胜对境之故。

(4)【◆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十戒

【◆参考答案◆】:不杀生、不偷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不著华□好香涂身、不歌舞观听、不坐高广大床上、不非时食、不捉钱金银宝物。

(5)【◆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有些人没有遇到佛法之前,造过许多堕恶趣的重罪,如此是否没有解脱的希望了?为什么?请举一则公案进行说明。

【◆参考答案◆】:不是。有些人以前造下滔天大罪,只要有后悔心,不放逸地行持善法,最后也可以机会。比如难陀、指鬘、具见、能乐等一样。

(6)【◆题库问题◆】:[问答题,论述题] 有人说“知识越多知识障就越多”,“读佛经多,也会变成知识障”,这话对吗?

【◆参考答案◆】:这真是闻所未闻的奇谈怪论。照这些人的说法,没有知识的人就不会有知识障(所知障)。弥勒大菩萨说:"不精通五明,虽然是大菩萨也成不了佛。"佛主张"无明"是苦根祸源。开发智慧、破除烦恼性无明和非烦恼性无明(所知障)就是彻底解脱、彻底自由。而开发智慧的途径是闻、思、修,即博学多闻、慎思明辨、反复实践。佛法中的术语、概念,虽然各派的理解不完全相同,但在佛教内部,还是有比较统一的解释标准,否则,佛教内部就不会有共同语言。所知障、知识障、智慧障、理障都是翻译上的差别,其含义都一样,是指"非烦恼性无明"。非烦恼性无明很多,最典型的是"四不可知因",即:(1)因时不可知。即过去的、未来的很多事无法知道。(2)因地不可知。即发生在别的地区、别的空间的事物不可知。(3)种多不可知。即事物种类很多,不可能全知。(4)细微不可知。即很多事物未显露的极细微性能、差别不可知。这四不可知因,都是不可知的客观原因。但"二障"中的知识障或者所知障,是指众生主观意识中的一种特殊障碍,是获得理全知(如理智)和事全知(如量智)的主要障碍。所以,所谓"知识越多,知识障越多"的说法,纯属无稽之谈。

(7)【◆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十惑

【◆参考答案◆】:贪,嗔,痴,慢,疑,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亦名十使。

(8)【◆题库问题◆】:[填空题] 和佛光山有缘的人都可称为:()。

【◆参考答案◆】:佛光人

(9)【◆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十利

【◆参考答案◆】:有许多种的十利,如乞食十利、多闻十利、闻经十利、般若十利、禅定十利、精进十利、粥十利等等。

(10)【◆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二持

【◆参考答案◆】:止持和作持。止持是持此戒以止恶,亦即诸恶莫作之意;作持是持此戒以作善,亦即众善奉行之意。此止持与作持二门,可以摄尽一切的戒律。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