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举办了一场职业技能竞赛,有甲、乙、丙、丁四支代表队进入决赛,每支队伍有两名参赛选手,获得第一名的选手将得10分,第二

  • A+
所属分类:公务员

答案查询网公众号已于近期上线啦

除基本的文字搜题外,准备上线语音搜题和拍照搜题功能!微信关注公众号【答案查询网】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体验。

(1)【◆题库问题◆】:[单选] 某市举办了一场职业技能竞赛,有甲、乙、丙、丁四支代表队进入决赛,每支队伍有两名参赛选手,获得第一名的选手将得10分,第二名得8分,第三名到第八名分别是6、5、4、3、2、1分,最后总分最高的队伍将获得冠军。比赛的排名情况如下:甲队选手的排名都是偶数,乙队两名选手的排名相连,丙队选手的排名一个是奇数一个是偶数,丁队选手的排名都是奇数;第一名是丁队选手,第八名是丙队选手;乙队两名选手的排名在甲队两名选手之间,同时也在丙队两名选手之间。根据以上条件,可以判断各队总分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为:
A.丁>甲>丙>乙
B.甲>丁>乙>丙
C.甲>丁>丙>乙
D.丁>甲>乙>丙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根据题干条件,可列表为①:因乙队两名选手排名相连,甲队选手排名均为偶数,且乙队两名选手排名在甲队两名选手之间,故甲队两名选手的排名不能为2、4或4、6,只能为2、6(若为2、4或4、6,则乙队两名选手排名就不能在甲队之间)。甲为2、6;②:乙队两名选手同时也在丙队两名选手之间,丙队选手排名一个是奇数一个是偶数,其中一个为第8名,另一个只能为3名(若为第5或7名,则乙队两名选手不能在丙队之间)③:乙队两名选手排名相连,只能为第4、5名,最后推出第7名为丁。正确排名如下:甲队得分11分,乙队得分9分,丙队得分7分,丁队得分12分,其排名为:。故正确答案为D。

(2)【◆题库问题◆】:[单选] 对文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斑头雁冬天的栖息地与海平面齐平,为了飞到夏繁殖地,斑头雁至少要飞到海拔5000米的高度,才能飞越横亘其间的喜马拉雅山脉。在这个高度,空气密度大概只有海平面的一半,鸟通过振动翅膀产生升力,就要消耗更多能量,要更难获得飞行中需要的氧气。然而研究发现,它们通常一天之内就可以飞越喜马拉雅山,这些鸟本可以充分借助白天吹上山脊的南风来减少能量消耗,然而它们却要等到相对平静的夜晚,完全靠体力完成这一飞越。在飞行中,后面的鸟通常飞在前一只鸟的侧后方,形成“人”字队形。关于这种队形,有两种观点比较流行。第一种观点认为,人字队形与定向有关。斑头雁飞越喜马拉雅山时,需要找到和穿越几个高海拔的通道。斑头雁一生中会多次迁徙,通常由年长而有经验的斑头雁在前面带路。但为什么鸟要保持人字形,而不是一只紧跟一只?另外,似乎只有斑头雁这种体形较大的鸟才保持队形,小型候鸟成群迁飞时,通常是没有队形的,虽然它们也需要定向。第二种观点认为,这与速滑团体项目类似。为了减少因克服空气阻力而产生的体能消耗,速滑运动员会以一种紧凑队形前进,一名运动员在前,另外三名依次紧随其后。开路的运动员由于需要克服全部阻力,很容易筋疲力尽,因此他们会轮流在前。与之类似,带路的斑头雁也会不时与后面的鸟换位,但是为什么斑头雁不以直线队形飞行?飞行运动除了要克服水平方向上的空气阻力,还需要产生上升力以保持飞行状态。也许飞行时稍微偏移位于前面的同伴,虽然不能在最大程度上减少空气阻力,却能在某种程度上减少为保持升力而消耗的体能。事实上,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这一推断。飞行中,鸟的翅膀会形成一股涡旋状的循环气流。来自右翅的涡流逆时针旋转,来自左翅的涡流则顺时针旋转,在鸟正后方,两股涡流都是向下的,两侧的气流都是向上的。如果鸟飞在同伴的正后方,则将处在向下的气流中,这会增加维持飞行状态的能耗;当位于同伴的后侧方时,则可利用向上的气流,得到升力。因为鸟的翅膀上下振动,所产生的涡流会随时间、空气不断变化。若想从空气涡流中获益,飞行时所处的位置必须非常精确。有人认为,这可能解释了为何只有体型较大的鸟类才以一定队形迁飞,因为鸟拍打翅膀的频率与体型成反比。体型较小的鸟不太可能准确跟踪涡流。
A.会利用喜马拉雅山所独有的山风来飞行
B.至少需要飞行两天才能越过喜马拉雅山
C.需要克服因空气稀薄而增加的能量消耗
D.更倾向于在白天飞越高耸的喜马拉雅山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分析第1段第2句内容可知,C项表述与原文相符,C项正确。根据文章第1段中第4句可知,A选项“会利用”表述错误,文中是“完全靠体力完成这一飞跃”;根据第1段第3句可知,B选项“至少需要飞行两天”表述错误,文中是“通常一天之内就可以飞跃”;根据第1段第3句可知,D选项“更倾向于在白天”表述错误,文中是“它们却要等到相对平静的夜晚”。故本题答案为C选项。

(3)【◆题库问题◆】:[单选] 下列对“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诗句的理解,错误的是
A.该诗句的创作背景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B.“分田分地”的实质是确立农民个体所有的土地制度
C.该诗句描述的景象发生在闽西地区
D.当时苏维埃政权的基本任务是”打土豪,分田地“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A项:该诗句出自《清平乐·蒋桂战争》。蒋桂战争是蒋介石和桂系军阀李宗仁、白崇禧在1929年3月至6月间为控制两湖而进行的战争。故这一时期为十年对峙时期,也就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正确。B项:1931年制定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第六条规定:中国苏维埃政权以消灭封建制度及澈底的改善农民生活为目的,颁布土地法,主张没收一切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贫农,中农,并以实现土地国有为目的。”错误。C项:1929 年,朱毛红军入闽,攻占上杭,开展土地革命,毛泽东为这次胜利所振奋,创作了该诗,正确。D项:该诗创作的时期被称为土地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是当时基本的任务,其中“打土豪,分田地”就是土地革命通俗的表述,正确。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

(4)【◆题库问题◆】:[单选] 下列关于我国近年来PCT申请的表述中,错误的是()。国际申请是指依据《专利合作条约》提出的申请,又称PCT申请。PCT是专利合作条约(Patent Cooperation Treaty)的简称,是专利领域进行合作的一个国际性条约。PCT申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申请专利所含技术的重要性和申请人抢占国际市场的迫切愿望,是衡量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下述图表数据为我国PCT申请专项调查的部分结果。图1中国PCT申请量走势(2004—2009年)图22008年PCT申请人的基本结构图3各类申请人2008年提交PCT申请的数量
A.2009年,尽管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PCT申请仍然呈现增长趋势,增幅在30%左右
B.在2008年我国PCT申请的数量中,企业是申请的主力军
C.2008年,我国个人提交的PCT申请量大约是企业的1/3
D.在2008年我国提交的PCT申请中,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的提交量几乎一样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A选项,由图可知,2009年我国PCT申请的增长率为,所以A选项正确;B选项,由图3可知,2008年提交PCT申请的数量中,企业占60.6%,是主力军,所以B正确;C选项,由图3可知,2008年提交PCT申请的数量中,企业占60.6%,个人占22%,个人提交的PCT申请量大约是企业的1/3,所以C正确;D选项,从图3可知,2008年提交PCT申请的数量中大专院校的申请数量占15.3%,科研单位的申请数量占2.2%,二者相差较大,所以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为D选项。

(5)【◆题库问题◆】:[单选] 以下()前项不是后项的充分条件。
A.无规矩不成方圆
B.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C.人心齐,泰山移
D.招手即停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前项是后项充分条件,则应该翻译成A→B,前推后。逐一分析选项:A项,翻译成-规矩→-方圆,逆否命题为,方圆→规矩。后项是前项的充分条件。错误。B项,翻译成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前推后,正确。C项,翻译成人心齐→泰山移,前推后,正确。D项,翻译成招手→停,前推后,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6)【◆题库问题◆】:[单选] 下列常见的心理现象与成语对应错误的是:()
A.晕轮效应——爱屋及乌
B.首因效应——一鼓作气
C.门槛效应——得寸进尺
D.从众效应——人云亦云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属于心理学范畴,是指当认知者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他还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征。本质上是一种以偏概全的认知上的偏误。晕轮效应愈来愈多地被应用在企业管理上,其对组织管理的负面影响主要是体现在各种组织决策上。爱屋及乌指的是因为爱一个人而连带爱他屋上的乌鸦。比喻爱一个人而连带地关心到与他有关的人或物。两者意思对等,因此A正确。门槛效应又称得寸进尺效应,是指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这种现象,犹如登门坎时要一级台阶一级台阶地登,这样能更容易更顺利地登上高处。因此C项正确。从众效应(conformity),也称乐队花车效应,是指当个体受到群体的影响(引导或施加的压力),会怀疑并改变自己的观点、判断和行为,朝着与群体大多数人一致的方向变化。也就是指:个体受到群体的影响而怀疑、改变自己的观点、判断和行为等,以和他人保持一致。也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随大流"。人云亦云指的是人家怎么说,自己也跟着怎么说。指没有主见,只会随声附和。两者意思对等,因此D正确。首因效应指交往双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对今后交往关系的影响,也即是“先入为主”带来的效果。虽然这些第一印象并非总是正确的,但却是最鲜明、最牢固的,并且决定着以后双方交往的进程。如果一个人在初次见面时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那么人们就愿意和他接近,彼此也能较快地取得相互了解,并会影响人们对他以后一系列行为和表现的解释。一鼓作气出自《曹刿论战》,意思是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的勇气会衰弱,第三次击鼓士兵的勇气就竭尽了。后多喻趁锐气旺盛之时一举成事或鼓足干劲,一往直前。显然,首因效应和一鼓作气的意思不对应。因此B错误。

(7)【◆题库问题◆】:[单选] 2014年9月江苏钢材产量约是生铁产量的()。2014年前9个月江苏钢材产量稳步增长,其中1—2月产量为1932万吨,累计同比增长10. 0%;3月产量为1127万吨,1—3月累计同比增长8. 5%;4月产量为 1013万吨,1—4月累计同比增长7. 3%; 5月产量为1156万吨,1—5月累计同比增长6. 1%;6月产量为1236万吨,1—6月累计同比增长6. 3%;7月产量为1094万吨,1—7月累计同比增长4. 9%;8月产量为1050万吨,1—8月累计同比增长3. 8%;9月产量为1149万吨,1—9月累计同比增长3. 7%。1—9月江苏生铁、粗钢产量及其同比增长情况如下图:2014年1—9月江苏生铁、粗钢产量及同比增长率
A.1. 5倍
B.1. 9倍
C.2. 2倍
D.2. 4倍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由文字材料得,2014年9月钢材产量为1149万吨,由图表可得,9月生铁产量为5263-4672=591万吨,则钢材产量约是生铁产量的≈=2倍,与B项最接近。故正确答案为B。

(8)【◆题库问题◆】:[单选] 甲是乙的必要条件,丙是乙的充分条件但不是乙的必要条件,那么:
A.丙是甲的充分条件但不是甲的必要条件
B.丙是甲的必要条件但不是甲的充分条件
C.丙是甲的充分必要条件
D.丙既非甲的充分条件,又非甲的必要条件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第一步:翻译题干。①乙⇒甲,②丙⇒乙;将两个推导关系连接起来为:③丙⇒甲第二步:逐一翻译选项并判断正确选项。A项,丙⇒甲,跟题干推导关系一致;B.C.D三项均和题干逻辑不符。故正确答案为A。

(9)【◆题库问题◆】:[单选] 酒精本身没有明显的致癌能力。但是许多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喝酒与多种癌症的发生风险正相关——也就是说,喝酒的人群中,多种癌症的发病率升高了。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发现?
A.酒精在体内的代谢产物乙醛可以稳定地附着在DNA分子上,导致癌变或者突变
B.东欧地区的人广泛食用甜烈性酒,该地区的食管癌发病率很高
C.烟草中含有多种致癌成分,其在人体内代谢物与酒精在人体内代谢物相似
D.有科学家估计,如果美国人都戒掉烟酒,那么80%的消化道癌可以避免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第一步:找到题干论点论据。论点:喝酒与多种癌症发生风险正相关。无论据。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选项,说明了酒精在人体内的代谢产物是可以致癌的,解释了题干中所说“酒精无致癌能力,但是饮酒的人中患癌症的几率高”,属于解释论点加强;B选项,以东欧的人和甜性烈酒作为例子,属于举例加强,加强力度比解释论点加强要弱。并且A选项说的是酒精和人体,是普遍性的,B选项说的是东欧的人,以及甜性烈酒,都属于个例,根君整体加强力度大于局部加强力度的原则,也可排除B项;C选项,烟草能够致癌,其在人体内代谢物与酒精的代谢物相似,属于类比加强。但是类比只是一种可能性加强,要想证明酒精的代谢物能致癌,还是要进一步分析酒精与烟草致癌机理是否一致,其实还是需要类似A项那样的解释,故不如A项明确,排除;D选项,如果戒掉烟酒,可避免消化道癌,但不清楚到底是烟致癌还是酒致癌,还是两者在一起能致癌,所以属于不明确选项,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10)【◆题库问题◆】:[单选] 富裕:扶贫()
A.干燥:抽湿
B.蒙昧:教育
C.落后:推进
D.健康:保卫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富裕的反义词是贫穷,扶贫是解决的贫穷的方式和手段,扶贫是动宾结构。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干燥的反义词是潮湿,抽湿是解决潮湿的方式和手段,抽湿是动宾结构,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B项:蒙昧的反义词是聪明,教育不是动宾结构,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C项:落后的反义词是先进,但是推进是推动前进,并不是推动先进,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D项:保卫健康是动宾关系,但是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