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近代中国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所属分类:历史学题库

答案查询网公众号已于近期上线啦

除基本的文字搜题外,准备上线语音搜题和拍照搜题功能!微信关注公众号【答案查询网】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体验。

(1)【◆题库问题◆】:[单选] 下列关于近代中国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社会形态
B.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给中国资本主义产生造成了某些客观条件
C.中国工人阶级是近代中国最革命的阶级
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是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参考答案◆】:D

(2)【◆题库问题◆】:[单选] 在我国历史上,“学士”是指什么?()
A.学位
B.官名
C.秀才
D.学历

【◆参考答案◆】:B

(3)【◆题库问题◆】:[单选] 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水稻专家是()
A.侯德榜
B.詹天佑
C.邓稼先
D.袁隆平

【◆参考答案◆】:D

(4)【◆题库问题◆】:[问答题,论述题] 什么是直觉性思维,请你谈谈直觉性思维的特征及其对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影响?

【◆参考答案◆】:(1)所谓直觉思维就是摒弃逻辑推理,通过下意识和潜意识活动直接领悟事物本质的思维方式,它的主要特征是综合性、直接性、跳越性等。(2)直觉性思维造就了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经验直观性特征,即只注重经验直观性描述,而不注重逻辑分析。(3)这种思维特点在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各个方面都有体现,如数学、天文学、医学等。

(5)【◆题库问题◆】:[问答题] 少林寺与少林拳有什么联系?

【◆参考答案◆】:少林拳是我国最早的武术流派之一,起源年代可以追溯到北魏年间(386~534),源于河南省登封市嵩山少林寺,并因寺而得名。南北朝时,天竺僧人菩提达摩来到中国,颇得北魏孝文帝礼遇。太和二十年(496),以少室山为佛陀立寺,供给衣食。因寺处少室山林中,故名少林寺。少林拳本是少林寺众僧为健身强体而编制出的武术拳法,后在此基础上不断吸收其他武林拳术精华,经世代相传,长期磨合,推敲而合成一套完整拳法套路。它具有刚健有力、刚柔并济、朴实无华、擅长技击等特点,在武术界中独树一帜,闻名天下。少林拳的动作整体表现为全身上下协调一致。据少林寺有关武术资料记载,少林拳突出的特点就是一个“硬”字,以刚劲有力著称。用深呼吸法,运用丹田之气,而四肢发劲,头、手、身、足更是坚硬如石,故又被称为外家拳。新中国建立后,在少林寺所在的登封建立了武术学校,并成立了少林拳研究小组,搜集到了一些民间珍藏的拳谱,挖掘到一些濒于绝传的拳术和器械套路。现如今,少林拳主要包括小洪拳、罗汉拳、梅花桩、炮捶等拳种,器械则以少林棍最著名。

(6)【◆题库问题◆】:[单选] 1947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重新颁布的文件是()。
A.《关于健全党委制》
B.《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C.《关于建立报告制度》
D.《关于目前党的政策中的几个重要问题》

【◆参考答案◆】:B

(7)【◆题库问题◆】:[单选] 假如你回到西汉,下列那种情景你不可能看到?()
A.有农民在使用耦犁
B.正开凿漕渠
C.有农民用耧车播种
D.王景领导人民治理黄河

【◆参考答案◆】:D

(8)【◆题库问题◆】:[问答题] 刺配属于什么刑罚?

【◆参考答案◆】:流刑是将罪犯遣送到边远地区服劳役,开始于秦汉时期。南朝时宋的"黥刖之制"是在犯人两颊刺墨"劫"字,切断其两脚筋,再流放到远州,实际把黥、刖、流三种刑罚都用了,这种制度发展到五代、宋、辽成为刺配刑。后晋天福年间开始的刺配,是用墨刺面并将犯人流放。宋代将刺配的内容和规定加以固定,将决杖、刺面、配役三刑合一。被刺配者,首先要被脊杖二十或四十,然后根据犯罪情节的轻重,把所犯事由、发配地名和劳役项目等内容刺在脸上,俗称"打金印",最后由差人把罪犯押到几千里以外的牢城。起初刺配是作为对死刑的宽恕之法使用的,因为宋朝皇帝使用频繁而变成流刑的一种特殊形式。宋代把罪犯发配到军中或官办作坊、盐亭服劳役,叫充军。明朝时"流"有安置、迁徙、口外为民和充军,充军就是发配到边远驻军地服劳役,分极边、烟瘴、边远、边卫、沿海、附近军,有终身,有永远(《明史·刑法志》)。

(9)【◆题库问题◆】:[问答题,论述题] 何谓中国儒家文化的“刚健有为”?

【◆参考答案◆】:刚健有为是儒家文化精神在处理天人关系和各种人际关系之时所倡导的一个基本原则,也是中国人的积极人生态度最集中的理论概括和价值提炼。《系辞下》说:"天地之大德曰生。"《彖传》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传》还说:"刚健而文明,应乎天而顺乎人。""刚健中正,纯粹精也。"强调要刚健又要文明,刚健而中正,不过刚、不妄行、不走极端,坚持原则。把《易》作为自己经典的儒学直接继承发扬了刚健有为的精神。孔子说:"刚毅木讷近仁"(《论语•子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强调要有担当道义、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肯定临大节而不夺的品质。颜元则对"积刚以固其德,而不懈于动"(《周易内传》)的思想作了引伸,他说:"一身动则一身强,一家动则一家强,一国动则一国强,天下动则天下强"(《颜习斋言行录》),指出了"健动"自强的重要作用意义。与之相联的是"顺乎天而应乎人"的"日新"、"革新"观念,《礼记•大学》称赞"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积极进取精神。儒学不断自我批判扬弃、改造发展,许多儒者积极投入变法维新,都是这一精神的体现。与刚健自强有密切关系的,是儒家坚持独立人格的思想。孔子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他坚持"天下有道则现,无道则隐"(《论语•泰伯》)的人生准则,决不与黑暗统治、暴君独夫同流合污。孟子认为要做"舍生而取义"的"大丈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荀子说:"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荀子•劝学》)。《史记•太史公自序》说:"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违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其实这正是中华民族愈是深陷苦难愈是刚健有为,越是挫折坎坷愈是奋进不息的精神的生动写照。正是有了这样的精神,中华民族才历尽坎坷磨难而不衰,并将走向伟大的民族复兴。

(10)【◆题库问题◆】:[单选] 到19世纪上半叶,英国的工场手工业基本上被大机器生产所取代。这种革命性的变化得益于()
A.珍妮纺纱机的发明
B.瓦特蒸汽机的广泛运用
C.火车机车的发明
D.电力的广泛运用

【◆参考答案◆】:B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