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一中对峙的双方是在什么性质的集团?它们的对抗最终引发了哪次战争?

  • A+
所属分类:历史学题库

答案查询网公众号已于近期上线啦

除基本的文字搜题外,准备上线语音搜题和拍照搜题功能!微信关注公众号【答案查询网】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体验。

(1)【◆题库问题◆】:[问答题] 图一中对峙的双方是在什么性质的集团?它们的对抗最终引发了哪次战争

【◆参考答案◆】:帝国主义军事集团;一战

(2)【◆题库问题◆】:[填空题] 唐宪宗时,出现了一种汇兑文券,叫做(),或称(),反映了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

【◆参考答案◆】:飞钱;便换

(3)【◆题库问题◆】:[多选] 1905年至1907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和以康有为为代表的改良派,分别以《民报》和《新民丛报》为主要舆论阵地展开论战。这场论战主要围绕以下问题展开()。
A.要不要实行君主立宪
B.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C.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D.要不要进行社会革命

【◆参考答案◆】:B, C, D

(4)【◆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牛李党争?

【◆参考答案◆】:晚唐时期的朋党之争,通常被史家们称为牛李党争,即牛僧儒为首的牛党与李德裕为首的李党之间的政争,从穆宗朝开始,经敬宗、文宗、武宗,到宣宗朝持续达四十年之久。斗争的形式是两党交替掌权,文宗时代两党参差并用,武宗时代是李党全盛时期,宣宗时代是牛党全盛时期。一党掌权,不问敌党有无人才,一概全盘排斥;不问敌党政策是否可取,一律更张,完全是门户之见、意气用事,把朋党利益置于国家社会利益之上。朋党之争的结果,使政治的越发腐败。宣宗以后,牛李两派的领袖人物相继死去,朋党之争终于停息。

(5)【◆题库问题◆】:[问答题,论述题] 评析董仲舒的主要思想观点。

【◆参考答案◆】:为适应封建专制政治和思想统治的需要,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改造使之神学化了。其思想主要包括:天人合一,君权神(天)授,天人感应,三纲五常,性三品、三统循环等。董仲舒的"天人合一"观,不同于先秦儒学和张载的"天人合一"观。他把先秦儒学已怀疑甚至否定的天命观,与尚有一定唯物成分的阴阳五行中某些说法杂揉捏合,对孟子以来以伦理道德为特定内容的"天人合一"论,进行了神学唯心主义的阐释发挥。他把"天"说成是既超越、又主宰自然和社会的有意识有意志的人格神,"天者,万物之祖也","百神之大君"(《春秋繁露》)。他把阴阳说成是天的意志体现,阳尊而阴卑,天尊而地卑;又把五行也说成是天命体现,五行相生,体现天的恩德,五行相克,体现天的刑罚。天是一个大宇宙,人是一个小宇宙,"以类合之,天人一也。"他的"天人合一"论有三层含义:第一,形体上的合一。如天有四季,人有四肢;天有三百六十五日,人有三百六十五个关节。第二,情感道德上的合一。如"人之好恶,化天之暖清;人之喜怒,化天之寒暑";天有金、木、水、火、土,人有仁、义、礼、智、信。第三,规律上的合一。如天有四时,人有春种、夏锄、秋收、冬藏。董仲舒还认为,天所有的道德品质,在人心内本来就有。只要"内规反听",通过内心体验,就可以认识天意。"修身省己,明善心以反道",即所谓的"以人合天"。但只有圣人才能"知天命鬼神",凡人非也。董仲舒的"天人合一"说,是其思想观点的哲学基础、阐释模式。他的君权神(天)授论认为,君权上天所授,"王者,承天意以从事"(《尧舜汤武》)。天至高无上,故天子也至高无上,反君就是逆天。而"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他的天人感应论认为,大自然各种现象都是天意的体现,是对人、对人君的监视和示意。若顺从天意,天降各种"符瑞",风调雨顺,表示赞许;若违逆天意,就会受到警告,发生水旱灾害;再严重就会遭到"天谴",如日蚀地震之类;还不改,就实行"天罚",如兵刀雷击等。人要以行为感动上天,以消灾解难。此论直接成为两汉"谶纬"迷信的理论根据。他的三纲五常理论认为,"阳尊阴卑"、"阳贵阴贱",是永恒不变的"天意","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春秋繁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是合于"天意"的永恒不变的伦常关系秩序;仁、义、礼、智、信"五常"则是与"五行"相配,具有永恒合理性的道德规范。他的性三品说则以天有阴阳之气论证人具有善恶两重人性,并把人性分为天生能善的"圣人之性"、只能为恶难以为善的"斗筲之性"和可善可恶的"中民之性"。他的三统循环说在战国末期"五德始终"说的基础上,提出"三统"说:夏为黑统、商为白统、周为赤统,汉代又回到黑统,如此循环不已。服色、正朔之类具体形式的改变,并不影响封建根本制度的延续。因"道"原于"天",贯古今,永恒不变,故"王有改制之名,而无易道之实"。此说被概括为一个形而上学命题:"天不变,道亦不变"(《举贤良对策》),其实质是把封建制度神圣化后又凝固化。董仲舒之说,是思想学术研究阿谀献媚于专制政治的恶劣表现。虽多是胡言谬说,但由于他摘取了先秦儒学及其它学说中已被人们认可的某些理念和概念,又利用了人们思想中某些模糊和局限,进行了较为圆通的编排阐发,更由于它作为官学与统治者许多社会和政治的举措相配合,故在中国封建社会产生了极为广泛和久远的影响,对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的负面作用,甚于宋明理学。

(6)【◆题库问题◆】:[单选]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推行了“遏制”社会主义国家的冷战政策,美苏战时同盟关系逐渐破裂,两极格局由此形成,形成的标志是()
A.华沙条约组织建立
B.马歇尔计划实施
C.杜鲁门主义出台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

【◆参考答案◆】:A

(7)【◆题库问题◆】:[单选] 1843年的某一天,在英国伦敦造币厂门前停着长长的一队马车,每辆车上都载着写有“大清”字样的木箱,里面装满了银元。这些银元可能是下列哪一不平等条约的赔款?()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参考答案◆】:A

(8)【◆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行省制度

【◆参考答案◆】: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管理全国政务。大都及周围地区,由中书省直接管辖。称"腹里"。除吐蕃外,其他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行省长官设置同中书省。各省下设路、府、州、县。行省制度的确立,是我国历史上地方政权机构的一项重要改革,并对以后有深远的影响。

(9)【◆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八一三事件

【◆参考答案◆】:1937年8月13日,日军在上海发动"八-一三"事变。事件起因是,8月9日,驻上海日军一中尉率一士兵,不顾中国卫兵的劝阻,乘军用汽车企图冲入虹桥中国军用机场进行挑衅。机场的中国守军忍无可忍,开枪将日军官兵2人击毙。事件发生后,上海市市长俞鸿钧即与日方交涉,表示希望以外交方式解决,日本政府一方面派员与中国政府谈判,麻痹中国,一方面则加紧制定作战方案,向上海增派军队。日军准备就绪后,8月13日,即以上述事件为借口,向上海中国驻军发动大规模进攻。中国军队在张治中等将军的率领下,在上海和全国人民的支持下,奋力抵抗,开始了淞沪抗战。

(10)【◆题库问题◆】:[单选] 某校举办"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图片展。下列图片反映的事件中,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地位的是()
A.南湖游船开天地
B.八一枪声建军队
C.遵义会议扭乾坤
D.井冈会师创新路

【◆参考答案◆】:C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