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整部论的内容,阿阇黎善天与那波瓦尊者是如何归纳的?

  • A+
所属分类:宗教学题库

答案查询网公众号已于近期上线啦

除基本的文字搜题外,准备上线语音搜题和拍照搜题功能!微信关注公众号【答案查询网】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体验。

(1)【◆题库问题◆】:[问答题] 对于整部论的内容,阿阇黎善天与那波瓦尊者是如何归纳的?

【◆参考答案◆】:阿阇黎善天认为:以初善、中善、后善可以包括整个这部论典的内容,按照顺序,初善即顶礼句,中善是从顶礼句到回向品之前,后善为回向品。那波瓦尊者认为,以造论之因、宣讲六度、感念恩德而作礼,三部分可包括此论。造论之因是从"暇满人生极难得"开始的前三品;回向品宣说布施度,安忍度、精进度、禅定度、智慧度在论典当中比较明显,不放逸品与正知正念品宣说戒律度;最后一颂感恩。

(2)【◆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佛陀出生时说的“唯我独尊”是什么意思?不是说诸法无我吗?

【◆参考答案◆】:这是由于混淆二谛而引发的问题。佛教四法印中所说"诸法无我"的"我",是指一种"单一、永恒不变、主宰"性质的我,是一种无明意识的虚构产物,一种本来不存在的"抽象"的我。并不是把所有的我都否定了,如果那样,就损坏二谛,堕入断灭空的罪恶深渊了。佛曾经在很多《本生传》里面讲过,我于往昔在什么时候,当时我是谁等,都提到我,这个世俗谛的我是存在的,是不能否定的,否则佛教基础理论四谛、轮回、成佛都不能成立了,这是非常错误的观点。"唯我独尊"中的"我"就是指这个世俗谛的我。在藏地,能真正分清这两种我的只有宗喀巴大师等少数几个人。

(3)【◆题库问题◆】:[单选] 菩萨所修的四摄法是指()
A.布施、爱语、利行、同事
B.苦、集、灭、道
C.菩萨、声闻、缘觉。

【◆参考答案◆】:A

(4)【◆题库问题◆】:[问答题] 解释颂词:“具备闲暇圆满之双翼,亦具现见善恶功过目,然被贪图名利网所擒,岂非已入罪业之笼中?”

【◆参考答案◆】:如果我们具足了暇满人身的双翅,拥有了照见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双目,但一味地贪著于名声、地位、财物,那就会困在罪业的牢笼当中,无法解脱。

(5)【◆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八觉

【◆参考答案◆】:八种的恶觉,即□觉、恼觉、亲里觉、国土觉、不死觉、族姓觉、轻侮觉。

(6)【◆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按照《毗奈耶经》的观点,对哪几种人不能讲法?如果闻法时行为不如法,这会导致什么过患?正确的闻法方式是什么样的?

【◆参考答案◆】:(1)不传法:《入行论》云:"无病而覆头,缠头或撑伞,手持刀兵杖,不敬勿说法。"1、不敬:对不恭敬的人,不能说法。2、无病而覆头:除非是有病而特殊开许,没有病的话,以披单等盖着头的人面前,不能传讲佛法。3、持伞:天气炎热或者下雨时,撑着伞听课也不行。当然,如果上师特殊开许倒可以。4、持杖:拄着拐杖。5、持兵器:手拿兵器。都是不恭敬的行为。6、缠头:缠着头的人面前,也不能讲法。(2)过患:听法一定要规规矩矩、如理如法,否则过失非常大,甚至会成为堕入旁生之因。《梁皇宝忏》中也说:"闻说法语,心不飡cān采,后生长耳驴中。"又云:"闻说法语,于中两舌,乱人听受,后堕耽耳狗中。"如果闻法时行为不如法,依此堕三恶道。《三戒论》时也讲过,对具不如法行为的二十六种人,譬如穿鞋的、戴帽子的、持伞的、持武器的,比丘不得说法,否则犯恶作罪。(3)正确闻法方式:《本生传》中云:"坐于极下地,当具温顺仪,以喜眼视师,如饮语甘露,当专心闻法……"A"坐于极下地":传法上师坐在高高的法座上,闻法弟子应坐得比上师低,不能与上师平起平坐,也不能让上师坐在矮矮的小凳子上,自己则坐在高高的豪华沙发上。B"当具温顺仪":听法时应具足温顺、调柔的威仪,杜绝暴躁、不如法的行为。C"以喜眼视师":以欢喜的眼神看着上师。但也不能过于欢喜。D"如饮语甘露,当专心闻法":犹如饮用甘露般接受法义,津津有味地专心谛听。

(7)【◆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八□

【◆参考答案◆】:八种的□慢。□慢是恃才傲物的意思,因其气概好像鸟类的凌高视下,故文殊问经配八□於八种之鸟:一、盛壮□,如鸱鸟。二、姓□,如枭鸟。三、富□,如雕鸟。四、自在□,如鹫鸟。五、寿命□、如乌鸟。六、聪明□,如鹊鸟。七、行善□,如鸠鸟。八、色□,如鸽鸟。

(8)【◆题库问题◆】:[问答题] 如果做事情半途而废、有头无尾,会导致哪些严重过患?请对应颂词一一说明。明白这个道理后,你在闻法方面有什么打算?

【◆参考答案◆】:1)"串习、增罪"(等流果和士用果):在修持某件善法时,如果中间就放弃,这种恶习将感召来世也将屡屡退失誓言的等流果。以此等流果所导致,士用果的罪业也越来越大。2)"增苦"(异熟果):以罪业上中下的不同程度,分别堕入三恶趣,即使获得人身,也会感受极其难忍的痛苦。3)"他业卑劣":若放弃了这件事情,其他事情也很难成功。4)"彼果卑劣":本来会有十分善妙的果报,但因为中途中断,所以果报不一定成熟。即使成熟,时间也极为漫长,效果不太理想,根本不如善始善终的功德大。5)"复不成":有两种解释方法:(1)中断了以后,虽然很想再接上,但大多不能成功,常因各种违缘而拖延,一生中也不一定有这个机会。(2)一件善事没有圆满的话,其他善事也无法善始善终,最终必将一事无成。

(9)【◆题库问题◆】:[问答题] 发了菩提心以后,名字已经转变,可以称为菩萨,那一个人既是凡夫又是菩萨,这是否矛盾?请说出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不矛盾。因为所谓的"凡夫",是指我们相续中具足了业和烦恼,而所谓的"菩萨",是指已经具足利他的心和行为,故二者并不相违。

(10)【◆题库问题◆】:[问答题] 有些人一听到别人赞叹与自己关系不好的人,就极为不快,脸色马上阴下来,这时候你应该怎么劝他?

【◆参考答案◆】:1)倘若对方因称赞你的敌人有功德,因而他获得了赞叹随喜的快乐,那么你为何不同样称赞,而让自己也一起享受快乐呢?2)如果说赞叹将使敌方获得快乐,而你不希望他们得到快乐,那么你也不该支付酬资使你的仆人快乐,但是这种做法,会使你今生和来世的安乐都失去。3)当别人称赞你有功德时,你就希望他得到赞叹随喜的快乐,而当别人称赞你的仇敌有功德时,为什么你就感到不乐意呢?4)如果对方发过菩提心,则可以劝他:你原先希望一切有情都能获得安乐,因而发起了"成佛利众生"的菩提心,现在有情自己获得了安乐,为何你反而要为之而嗔恨呢?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