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城”象棋邀请赛的六名选手举行双循环赛,最后各人的获胜的次数都不相同。那么比赛最多有多少场平局?(  )

  • A+
所属分类:公务员

答案查询网公众号已于近期上线啦

除基本的文字搜题外,准备上线语音搜题和拍照搜题功能!微信关注公众号【答案查询网】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体验。

(1)【◆题库问题◆】:[单选] “春城象棋邀请赛的六名选手举行双循环赛,最后各人的获胜的次数都不相同。那么比赛最多有多少平局?(  )
A.0
B.1
C.9
D.15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D[解析]6名参赛者的双循环赛有A26=30(场)比赛,而获胜的场次各不相同,为了使平局尽可能多,则获胜的场次应该尽可能的少,假设获胜的场次数分别为0,1,2,3,4,5,可知平局场次最多为30-15=15(场)。

(2)【◆题库问题◆】:[单选] 现代有学者根据金字塔所包含的各种建造数据与天体运行规则的对应性、预见性。________这是古人对后人的一种智能________。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宣称 遗愿
B.宣告 暗示
C.断言 遗嘱
D.断定 嘱托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答案】C。解析:先看第二空,金字塔的建筑价值是“古人对后人”遗留下来的一种财富,“金字塔所包含的各种建造数据与天体运行规则的对应性、预见性”对后人有着启示作用。显然这里用“遗愿”、“嘱托”不合适,排除A.D两项。宣告:宣布,告知。断言:十分肯定地说。题干中的学者经过考察而得出的定论,选“断言”较合适。“宣告”一般用于正式场合.与题意不合。故本题答案为C。

(3)【◆题库问题◆】:[单选] 颠倒黑白:屈原
A.一鸣惊人:齐宣王
B.远交近攻:张仪
C.身轻言微:吕布
D.改弦更张:董仲舒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考查成语典故与主人公的关系。颠倒黑白的主人公是屈原,改弦更张的主人公是董仲舒。一鸣惊人的主人公是楚庄王;远交近攻的主人公是范雎;身轻言微的主人公是孟尝。

(4)【◆题库问题◆】:[单选] 陈寅恪先生曾说过,“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下列成就不是出自“赵宋之世”的是:
A.泥活字印刷术
B.《四书章句集注》
C.《清明上河图》
D.《农政全书》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宋朝是我国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之-。儒学复兴,社会上弥漫尊师重教之风气.科技发展亦突飞猛进.政治也较开明廉洁。因此.著名史学家陈寅恪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当时,在科技上,毕异发明了泥活字印刷术;在文学上,朱熹完成了《四书章句集注》;在绘画上,张择端描绘了北宋故都汴京繁华景色的《清明上河图》。D项《农政全书》成书于明朝万历年间,是著名科学家徐光启编著的大型农业科学巨著。故本题答案选D。

(5)【◆题库问题◆】:[单选] 悬崖峭壁:惊涛骇浪
A.山清水秀:鸟语花香
B.废寝忘食:无精打采
C.腾云驾雾:心慌意乱
D.凿壁借光:得陇望蜀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答案】C。解析:悬崖峭壁和惊涛骇浪都是并列关系的成语,且“悬崖”与“峭壁”、“惊涛”与“骇浪”是近义词,选项中只有C项符合。A项“山清”与“水秀”、“鸟语”与“花香”含义不同。

(6)【◆题库问题◆】:[单选] 下列对结构性减税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所渭“结构性减税”就是“有增有减,结构性调整”的一种税制改革方案
B.结构性减税是针对企业税负过重而推出的一项措施
C.有增有减的税负调整,意味着税收的基数和总量基本不变;而结构性减税则着眼J二减税,税负总体水平是减少的
D.结构性减税在2008年12月初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首次叫确提出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答案】B。解析:结构性减税意在从量上削减税负水平,主要是从优化税制结构、服务予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着手,其落脚点是减轻企业和个人的税收负担,故本题答案选B。

(7)【◆题库问题◆】:[单选] 抗震救灾__________民族精神的活力,__________民族精神的内涵,民族精神的价值。民族精神成为战胜灾害的巨大力量。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展示 激发 彰显彰显 展示 激发
B.彰显 激发 展示
C.激发 彰显 展示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实词辨析。展示:清楚地摆出来,明显地表现出来。激发:刺激使奋发。彰显:鲜明地显示。根据语词搭配可知,各空应该依次填入“激发活力,彰显内涵,展示价值”。故选D。

(8)【◆题库问题◆】:[单选,材料题] 与“国”与“学”发生联系无关的一项是(  )。根据下面内容,回答下面的题目:国学是相对于“西学”而言的。从逻辑上说,甚至是先有西学,然后才有国学之说。晚清以前,中国士人生活于自己构想的“天下”中,不知有“西学”,也就不会说“国学”。文明尽在中国,只有中国有学,何以分中、西?待到l9世纪末,因为甲午战败,士大夫产生了文化危机感,开始如饥似渴地学习西方与日本。作为保守主义者,张之洞敏锐地感受到西方学术的压力,作为一种反拨,他撰写《劝学篇》,告诫士人和政府,应以“旧学为体,西学为用”。梁启超后来将其改写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广为流传。不过,推测起来,“旧学”、“中学”与“国学”,还是大为不同的。______。“国学”一词凸显了“国族”(nation)意识。应当说,“国学”概念的出现,晚于中学、旧学,它是在国人,尤其是精英知识分子具有十分清醒的文化国族意识之后才出现的。这种意识的自觉当在现代学术体制建立之后。清末废科举,大学、研究所、学会之类的现代学术体制兴起。它们带来了现代学术,这种现代学术最初必然完全搬自西方。有识之士很快就意识到,自然科学因其客观性、物质性而与国族、传统无关,人文社会领域的学问却不可能与国族脱节,因为这些学问皆关乎生活于具体文化、传统、社会中的人。于是,在这个知识领域,“国”与“学”发生了特殊的关系。梁启超阐述学术独立之义,特别揭示一点:“凡一独立国家,其学问皆有独立之可能与必要。”陈寅恪曾说过一段很著名的话:“其真能于思想上自成系统,有所创获者,必须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此二种相反而适相成之态度,乃道教之真精神,新儒家之旧途径,而二千年吾民族与他民族思想接触史之所昭示者也。”仔细分析即可发现,此处所谓“国学”,是指中国作为现代国家所需之学。套用林肯的名言,此国学是发生于中国、由中国人所为、为中国富强繁荣之学。他们把国学视为现代国家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既然现代中国本来就具有现代性,“国学”自然不能是自我封闭之学。现代中国的学人置身开放的知识世界中,吸收外来之学,不忘中国原有知识传统,面对中国问题,构造出一个具有生命力的学问系统。根据上述文字,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清末废除了科举考试,一些新兴的现代学术体制给中国带来了现代学术
B.国人——特别是精英知识分子——具有十分清醒的文化国族意识之后,国学才渐渐为人所知
C.自然科学因其客观性、物质性而与国族、传统无关,而人文领域的学问却不可能与国族脱节,因为这些学问皆关乎生活于具体文化、传统、社会中的人
D.人文社会领域的学问与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及社会成员密切相关,是最能体现其民族性的学问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关于“国与学发生联系”的论述在第四段,由第四段可知,A项是国与学发生联系的契机,CD两项均是对国与学联系原因的具体阐述。B项意在强调“国学”概念出现的时间,而非论述国与学如何发生联系。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9)【◆题库问题◆】:[单选] 甲、乙、丙、丁四位求职者依次进行技能展示,甲需要10分钟,乙需要12分钟,丙需要5分钟,丁需要8分钟,通过合理安排次序,他们展示及等待时间最少要(  )分钟。
A.35
B.44
C.65
D.76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尽量让需要时间短的人先展示,这样可以节省总时间。丙一共需要5分钟,丁一共需要5+8=13(分钟),甲一共需要5+8+10=23(分钟),乙一共需要5+8+10+12=35(分钟)。因此总展示及等待时间至少需要5+13+23+35=76(分钟)。

(10)【◆题库问题◆】:[单选]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需要加热的化学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B.中和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C.原电池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一种装置
D.水力发电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加热,一般只是改变化学反应的速度,并不能说需要加热的化学反应都是吸热反应。A项错误。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一种装置,C项错误。水力发电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D项错误。中和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与氢氧根的结合,氢离子与氢氧根的能量和大于水的能量。所以,中和反应都放热,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