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光辐射增至一定量时,就会对环境及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这就是“光污染”。在家里,过于光亮的釉面墙砖、墙上装饰的明晃晃的

  • A+
所属分类:公务员

答案查询网公众号已于近期上线啦

除基本的文字搜题外,准备上线语音搜题和拍照搜题功能!微信关注公众号【答案查询网】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体验。

(1)【◆题库问题◆】:[单选] 当光辐射增至一定量时,就会对环境及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这就是“光污染”。在家里,过于光亮的釉面墙砖、墙上装饰的明晃晃的镜面,闪烁的电视屏幕,以及白天大街上熠熠闪光的大楼玻璃幕墙,夜晚如彩虹般闪烁的霓虹灯、商场招牌、灯光广告,都是光污染。曾有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全球约有的人生活在光污染中,而且人为光造成的污染逐年增加,如日本每年增加12%。上述文字主要是说明:
A.光辐射都是光污染
B.光污染发生在夜晚
C.光污染发生在公共场所
D.光污染目前很严重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为中心理解题。本段最后一句通过调查报告,说明约2/3的人生活在光污染中,且光污染还在逐年增加,可见光污染的严重性。因此,结合选项应该选择D。本文段第一句解释了光污染是光辐射增至一定量时产生的,因此A项错误;第二句中“白天大街上熠熠闪光的大楼玻璃幕墙”说明白天也会有光污染,B项错误;第二句中“在家里,过于光亮的釉面墙砖、墙上装饰的明晃晃的镜面”说明在家里也有光污染,C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D。

(2)【◆题库问题◆】:[单选] 本次调查中,因缺乏启动资金而不打算创业的毕业生有2015年6月某市统计局对应届毕业生的抽样调查显示:有593名受访者打算创业,占28.6%。其中,大专生打算创业的比重比平均水平高7.0个百分点,本科生打算创业的比重比平均水平低3.9个百分点,31.4%的研究生打算创业,有34.5%的受访男生打算创业,比女生高11.2个百分点。 在没有创业打算的受访者应届毕业生中,因缺乏启动资金,缺乏社会经验,缺乏创业方向等原因不打算创业的情况见图1,有创业打算的受访应届毕业生能承担的创业资金额度情况见图2.
A.349人
B.870人
C.1219人
D.1480人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定位材料第一段,本次调查中,有创业打算的毕业生593名,占比28.6%,故没有创业打算的毕业生人数≈600÷0.29×0.71≈600×2.5=1500人。再由柱形图可知,因缺乏启动资金而放弃创业的人数占到58.8%,故因缺乏启动资金而放弃创业的人数=1500×58.8%≈15×60=900,与B项最接近。故正确答案为B。

(3)【◆题库问题◆】:[单选] 2009年中国谷物单位面积产量与2008年相比减少最多的是:根据以下资料,完成各题。注:粮食作物指稻谷、小麦、玉米、豆类和薯类;谷物指稻谷、小麦和玉米。
A.稻谷
B.小麦
C.玉米
D.豆类

【◆参考答案◆】:C

(4)【◆题库问题◆】:[单选] 古文明一般形成于中纬度大河沿岸的内陆地区,适宜的气候,肥沃的土壤条件较适宜于人类活动。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些要素逐渐被弱化,人类活动已经从内陆转向沿海,出现了现代沿海向内陆的经济梯度。对比古文明与现代沿海文明的环境差异,其中最核心的是交通和可接近性对相关环境要求的改变。但高速公路和铁路等陆上交通的发展,又使内陆地区发展进入新机遇。根据文段,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不同时期文明对环境要素的要求不同
B.环境要素是某一时期文明形成至关重要的要素
C.科学技术的发展能改变某一时期文明对环境要素的要求
D.交通能够在不同时期给某一区域的发展带来新机遇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文段第一句话讲述古文明形成受到环境要素的影响。接下来阐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些要素逐渐被弱化,且转向了沿海,形成这个差异中最核心的要素之一是交通。尾句又说到“高速公路和铁路等陆上交通的发展,又使内陆地区发展进入新机遇”,由沿海和内陆这两个部分的对比可以看出,曾经交通这一因素让内陆渐渐落后于沿海地区的发展,而当今内陆交通的发展又为其提供了新的机遇。D项结论表述正确。其余三项均不是文段的重要信息。故正确选项为D。

(5)【◆题库问题◆】:[单选] 研究证明,吸烟所产生烟雾中的主要成分丙烯醛,是眼睛健康的“慢性杀手”,而橄榄油提取物羟基酪醇,能有效减缓这个“慢性杀手”给眼睛带来的伤害。由此得出结论,常吃橄榄油能够让吸烟者眼睛远离伤害。以下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论证的是:
A.羟基酪醇易于被人体吸收
B.橄榄油含有其他有益于人体的物质
C.常吃橄榄油的人视力优于不经常吃的人
D.烟雾中还含有其他对视力有伤害的物质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为加强型题目;论据核心为“橄榄油的提取物”,结论“常吃橄榄油可使眼睛远离伤害”。能支持论证的选项,应该将论据与结论之间有效地搭建出来,选择A;BD无直接关系;C项,不视力与健康属于概念偷换。答案选择A选项。

(6)【◆题库问题◆】:[单选] 下列各句中,表达有歧义的一句是:
A.你为什么打他
B.小马一天只抽一盒香烟
C.真正的学者往往拥有一颗忧国忧民的心
D.构建主义是认知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歧义句辨析。A项的歧义在于“你凭什么打他”(表愤慨)还是“你因为什么原因打他”(表疑问)。故正确答案为A。

(7)【◆题库问题◆】:[单选] 食品安全的实现,必须有政府的有效管理。只有政府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配合,才能确保政府进行有效的管理。但是,如果没有健全的监督制约机制,是不可能实现政府各部门之间协调配合的。由此可以推出:
A.没有健全的监督制约机制,不可能实现食品安全
B.要想健全监督的机制,必须有政府的有效管理
C.有了政府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配合,就能实现食品安全
D.一个不能进行有效管理的政府,即是没有建立起健全的监督制约机制的政府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第一步:利用充分必要条件翻译题干。①食品安全→政府的有效管理;②政府进行有效的管理→政府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配合;③–健全的监督制约机制→–政府各部门之间协调配合。根据逆否规则推出④政府各部门之间协调配合→健全的监督制约机制,将四个推导关系连接,即食品安全→政府的有效管理→政府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配合→健全的监督制约机制,其逆否命题:–健全的监督制约机制→–政府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配合→–政府的有效管理→–食品安全。第二步:逐一翻译选项并判断选项。A项,–健全的监督制约机制→﹣食品安全,根据第一步推导可知,A项是题干推导关系的逆否规则;B项,健全监督的机制→政府的有效管理,根据第一步可知,肯定后件推不出肯定前件,排除B项;C项,政府各部门协调配合→食品安全,根据第一步可知,肯定后件推不出肯定前件,排除C项;D项,政府:–有效管理→–健全的监督制约机制,根据第一步可知,否定前件推不出否定后件,排除D项。故正确答案为A。

(8)【◆题库问题◆】:[单选] 对于身在大学校园的学子特别是来自农村的学子,他们( )城乡之间的巨大差异、区域之间不同乡村的鲜明对比,能深刻感受家乡亟须改变和发展的紧迫性。
A.耳闻目睹
B.耳濡目染
C.潜移默化
D.言之凿凿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耳闻目睹:亲耳听到,亲眼看见。形容亲身见证,千真万确。强调了事情是真实的。耳濡目染:眼睛看到,耳朵听到。形容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并且影响为正面的影响。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了变化。言之凿凿:形容说话有根有据。

(9)【◆题库问题◆】:[单选] 下单:送货:签收
A.候机:登机:安检
B.招聘:培训:录用
C.彩排:调音:演奏
D.上膛:瞄准:射击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上膛:瞄准:射击。下单、送货、签收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上膛、瞄准、射击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

(10)【◆题库问题◆】:[单选] 关于第二段中划线部分的内容,下列说法没有被提到的是:(一)我曾运用复杂科学的方法分析制度问题,认为制度应当包括体制和机制两个方面。体制是指系统在某一时间点所处的状态和结构,机构则是指系统演化的过程和动因。由于系统是动态的,处于不停的演化之中,因此单靠权力分析、利益集团分析、规范分析等静态的结构分析方法来研究它是不够的。正如著名的制度经济学家诺斯一针见血指出的,“我们生活在一个经济变迁的动态世界中,但我们的理论却是静态的。”(二)制度可以经由强制性制度变迁(他组织作用)而产生,也可以通过诱制性制度变迁(自组织作用)而演化。按照复杂性科学的观点,对经济的运行而言,既定的制度规则能稳定交易主体的预期。在既定的制度框架下,交易主体之间都知道对方会按照什么规则来行动,因为大家都相信对方是理性的。如果确实如此,那这一制度就是适当而稳定的。如果在既定制度框架下,交易主体难以发挥作用,难以将商业机会变为现实,那就说明这一制度需要加以改变,正是通过这样一个制度环境与市场主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造成自组织作用和他组织作用的结合,推动着经济的发展和演化。
A.适当的制度无需做改变
B.适当的制度可以将商业机会变为现实
C.不适当的制度需要加以改变
D.适当的制度有利于交易主体发挥作用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此题为细节判断题。分析划线部分可知,“无需改变”的说法无法从文中得出,故A项错误。B.C.D三项正确。故正确答案为A。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