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琵琶行》诗的段落层次。

  • A+
所属分类:文学题库

答案查询网公众号已于近期上线啦

除基本的文字搜题外,准备上线语音搜题和拍照搜题功能!微信关注公众号【答案查询网】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体验。

(1)【◆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简述《琵琶行》诗的段落层次

【◆参考答案◆】:《琵琶行》这首长诗从内容上说,可以分为三段。第一段从开篇到"唯见江心秋月白"。写秋夜江头送客。第二段从"沉吟放拨插弦中"到"梦啼妆泪红阑干"。写琵琶女自叙身世的变迁。第三段从"我闻琵琶已叹息"到篇末。写诗人对贬谪生活的感慨和重闻琵琶声后激动的悲切的强烈感情。

(2)【◆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红楼梦》中,黛玉死后人们都不敢把她的死讯告诉宝玉,是谁首先把这事告诉宝玉的,这人为什么这样做,结果如何?

【◆参考答案◆】:是宝钗首先把黛玉的死讯说给宝玉的。因为宝玉虽然有病,但宝钗深知"宝玉之病实因黛玉,而失玉次之,故趁势说明,使其一痛决绝,神魂一归,庶可疗治"。由于宝钗能坚持心病心治的方法,宝玉的病后来果然逐渐地好了起来。

(3)【◆题库问题◆】:[多选] 下列哪些诗集是冯至的作品?()
A.《红烛》
B.《云游》
C.《昨日之歌》
D.《十四行集》
E.《女神》

【◆参考答案◆】:C, D

(4)【◆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元杂剧繁荣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元杂剧的繁荣,既有深远的艺术渊源,又有着特殊的社会背景。就其艺术渊源来说,元杂剧不仅直接继承了宋杂剧、金院本的艺术,而且广泛地吸取了各种表演艺术和其他姊妹艺术的丰富的艺术营养。古代的俳优活动,古代的歌舞、唐宋的大曲、法曲、传奇,宋代的诸宫调、唱赚,以至于唐诗、宋词、杂技、武术、绘画、造型艺术、地方民歌,等等,无不对元杂剧产生过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可以说,元杂剧是我国肥沃的艺术土壤上开出的一朵十分鲜艳的花朵。其繁荣的社会原因,则有下列几个方面值得注意:第一,城市经济的发展。宋代的城市经济就已相当发达。元蒙贵族进入中原后,把掠夺来的财富和括来的工匠集中于城市,推动了工商业的发展。《马可波罗游记》里说,当时中国城市"既大且富,商人众多,商业工艺之民,大多制造丝、武器与鞍鞯,以及各种商品"。"营业之妓女,娟好者达两万人;每日商旅及外侨往来者,难以数计,故均应接不暇。至所有珍宝之数,更非世界上任何城市可比。"城市经济的繁荣,为戏剧的繁荣创造了条件。第二,社会矛盾的尖锐和民族文化的交融。元代尖锐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曾激起人民长时间的反抗。这种斗争不仅为剧本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题材,而且激起了剧作家的创作激情,象关汉卿那样的杰出作家,就公开宣称:"一枝笔在手,敢搦孙吴兵斗!"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许多剧作家借用和改造历史题材,折光地反映了现实,表达了当时人民的愤慨和希望。作为时代风云的晴雨表,作为时代的产儿,元杂剧深深地扎根于元代社会的土壤之中。元朝作为多民族的统一的国家,国内民族的文化交融也以空前的速度在进行,少数民族的生活反映在元杂剧之中(如关汉卿的《拜月亭》,《哭存孝》,王实甫的《丽春堂》,石君宝的《紫云亭》),少数民族出身的剧作家(如李直夫等)登上了剧坛,少数民族的音乐和曲调则丰富了元杂剧的音乐。第三,封建传统观念的松动。元代统治者虽也曾任用过一些"理学名儒",如许衡,吴澄等人,但推行儒教的积极性远逊于前代。他们以马上得天下,始终迷信武力,而对思想统治的威力,对意识形态中的复杂斗争,还不十分敏感。作为游牧民族的奴隶主贵族,元蒙统治者虽有其落后的一面,但他们的生活礼俗却能突破封建礼教的某些禁忌。例如对封建的闺范、封建的贞操观念,他们就采取了一种不同的态度。这种思想的松动,不仅部分地解放了剧作家的思想,而且扩大了剧本表达的思想领域。从今天保留的元杂剧和元杂剧剧目来看,只要不正面抨击当时的权势者,不妆扮四大天王、十六天魔,剧作家似乎可以相当自由地驰骋自己的才力。剧作家思想束缚的一度松弛,无疑促进了元杂剧创作的繁荣。第四,作家和人民的接近。元代长期停止科举考试,广大知识分子无进身之阶;后来虽恢复了科举制度,但如《草木子》所言,"至于科举取土,只是万分之一耳,殆不过粉饰太平之具"。广大知识分子的地位并没有因此而改变,他们始终是"儒人不如人"。知识分子地位的下降反而使他们与人民的地位靠近了,因而了解人民、同情人民,这才写出了许多优秀的剧目。而元杂剧的繁荣,又是以涌现了一大批优秀作家和作品为标志。第五,统治者对戏剧、歌舞的爱好和提倡。这虽不是元杂剧繁荣的根本原因,但我们也应该想到"上有好者,下有甚者"的规律。

(5)【◆题库问题◆】:[填空题] 江西诗派所谓的“一祖三宗”中“一祖”指的是唐代诗人()。

【◆参考答案◆】:杜甫

(6)【◆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分析吴荪甫人物形象。

【◆参考答案◆】:吴荪甫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民族资本家的典型形象,其性格的基本特征是似强实弱、外强中干。随着小说情节的发展,吴荪甫性格中强与弱两个方面不断进行搏斗,其发展趋势是前者不断地让位于后者。吴荪甫是中国现代社会出现的"新人"------与旧的封建地主阶级完全不同的民族资产阶级,他在精神上无疑是西方资产阶级的兄弟。茅盾称他为"二十世纪机械工业时代的英雄、骑士和王子",他有着发展中国独立的民族工业的雄才大略,有着活跃的生命力,刚毅、顽强、果断的铁腕与魄力,更有现代科学管理的经营之才。可惜他生不逢时。他是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社会,而且是世界经济危机冲击下,帝国主义经济大肆侵入中国的30年代中国社会的民族资本家。他有着种种不可克服的矛盾:他自身所具有的封建性使他在包括妻子在内的周围人的关系中经常处于孤立地位;作为民族资产阶级,他在与背后有着帝国主义撑腰的厚颜无耻的买办资产阶级的搏斗中,不能不感到自己政治、经济上的软弱无力。这种软弱性投影在他的心灵、性格上,就形成了他本质上软弱的一面,在表面的果决善断背后是他的狐疑惶惑,在充满自信的背后是悲观绝望,在遇事胸有成竹的背后是张皇失措,最后导致了精神上的崩溃。吴荪甫性格的复杂性,主要集中于他包含的极其深刻的社会内容,表现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而他的悲剧命运正是说明了:在帝国主义统治下,中国民族工业是永远得不到发展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是永远不可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

(7)【◆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马致远的戏剧创作具有何种特色?

【◆参考答案◆】:马致远的一生大约创作了十四种杂剧,现存七种,其中《汉宫秋》是他的代表作。从《汉宫秋》这部不朽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马致远戏剧创作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深刻地反映宋元时期的社会生活,尤其是反映当时北方少数民族上层统治者为争夺中原地区所制造的战争与祸乱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表达人民对不义战争的厌恶,对昏庸皇帝和无能大臣的批评,对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奸贼的切齿痛恨;表现作者强烈的民族思想和对故国的深切怀念。马致远戏剧的另一个特色是:他的杂剧大多描写读书人的生活,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反映元朝社会中这一阶层人们的理想,要求和情绪;这类杂剧全面,深刻地写出了元代社会中大多数读书人(当然也包括马致远自己)所走过的追求功名、为官作宰、归隐山林的生活道路——《荐福碑》写读书人对功名的锐意追求,但是在那个"儒人不如人"的社会里,他处处遭到摧残和迫害,痛不欲生;《黄粱梦》写读书人"看破红尘"后归隐山林的悠闲生活。这些描写的本身虽然带有相当的幻想成分,并且存在一些消极的东西,但是作者的笔头却触到了元代社会的疮疤,反映了元代特别突出的歧视读书人的社会问题。

(8)【◆题库问题◆】:[单选] 散文集《雅舍小品》的作者是()
A.何其芳
B.周作人
C.梁实秋
D.郁达夫

【◆参考答案◆】:C

(9)【◆题库问题◆】:[填空题] 湖畔诗社1924年由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和()成立于杭州。

【◆参考答案◆】:冯雪峰

(10)【◆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简述陈独秀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

【◆参考答案◆】:真正高张文学革命大旗的陈独秀在1917年2月发表的《文学革命论》中,明确革命文学的"三大主义",作为反封建文学的响亮口号:一、"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二、"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三、"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他的"三大主义"不仅反对旧文学陈腐的形式,而且着重反对了封建文学腐朽的思想内容。他还把文学革命当作"开发文明"、改变"国民性"的"利器"。总之,陈独秀的文学主张,触及到了文学革命的根本问题,正面地提出建设新文学的建设和口号,体现了激进民主派在文学革命上的革命要求,发展了晚清资产阶级的改革运动,并将它推到了最高点。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