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死后,是依()决定往生趣向。

  • A+
所属分类:宗教学题库

答案查询网公众号已于近期上线啦

除基本的文字搜题外,准备上线语音搜题和拍照搜题功能!微信关注公众号【答案查询网】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体验。

(1)【◆题库问题◆】:[单选] 人死后,是依()决定往生趣向。
A.灵魂
B.业力
C.上帝

【◆参考答案◆】:B

(2)【◆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什么叫做六垢?请一一解释。六垢对闻法有何影响?

【◆参考答案◆】:(1)《释明论》说:"傲慢无正信,于法不希求,外散及内收,疲厌皆闻垢。"一、傲慢:傲气十足,认为自己远远胜过了说法上师。二、无正信:对上师、正法无有点滴信心,甚至怀有邪见。三、不求法:不慕求正法,对听闻佛法没有意乐,听不听都无所谓。四、外散:心思旁骛,散于色声香味等外境中。五、内收:五根门向内收敛,致使昏昏欲睡。六、疲厌:因讲法时间过长、身体疲劳等,而生起厌烦之心。(2)对闻法的影响:A傲慢:俗语说:"傲慢的山顶上,留不住功德的水。"有了傲慢,便会认为上师讲的这个我懂、那个我也懂,心外就像有个防卫兵,任何功德一来,马上就被挡了出去。法师有什么功德、讲得怎样如法,他始终看不到,唯一看到的就是法师讲错了。因为看不到别人功德的人,是绝不会有利他心的。见不到别人的功德,也发现不了自己的过失,任何功德都无法融入相续。B无正信:若对佛法和上师不具信心,则已阻塞了迈入正法的大门。信心分为四种——清净信、欲乐信、胜解信、不退转信。清净信:我们偶尔步入佛殿里,或者听到念佛的声音,不知道什么原因,心里特别欢喜。欲乐信:通过听闻上师讲法或自己看书,知道一些功德和过患,进而对三宝生起信心。胜解信:对三宝、四谛、因果等,通过一段时间的闻思,从心坎深处生起强烈信心,此乃胜解信。这种信心实际上也是一种希求心,如《入行论》云:"佛说一切善,根本为信解。"但它也会退转。不退转信:这是最好的一种信心。如果你利用二十多年对佛法、佛陀或上师反反复复观察,最终不管别人怎么说,也完全明白这是值得皈依的对境,其功德不可思议,有一种不可动摇的信心,就叫做不退转信。我们要对佛法产生不共的信心,尤其是不退转的信心,这样一来,在任何违缘或打击面前,内心都不会改变。如果没有这种信心,其他信心很容易退转。C不求法:希求佛法(对修学佛法有强烈意乐),可谓是一切功德的基础。如果你对佛法有上等希求心,你会成为上等修行人;有中等希求心,会变成中等修行人;有下等希求心,就会变成下等修行人;一点希求心都没有,得不得佛法无所谓,那你什么境界也得不到,不可能成为修行人。假如对正法没有一点一滴的希求心,那根本谈不上成就正法。D外散:心识散乱于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上,是流转轮回之因。一切迷现之根本、一切痛苦之来源,就是心识外散而起执著。E内收:闻法和修行时不能过于内收,有些人专注得有点过头,比如修风脉明点时,心一直耽著耽著??以至于身体不适,心也不适,最后出现种种违缘。倘若心思过于内收,便会记一个忘一个,无法将所有内容融会贯通,还会出现昏昏沉沉、恹恹欲睡等弊端。《四十二章经》道:"学道犹然,执心调适,道可得矣。"如果心不调适,身体就会疲乏,身体疲乏就会更加心烦,更加心烦就会道心退失,从而造下各种罪业。F疲厌:会因疲厌不愿意继续听法,断然放弃。能够听闻佛法是千百劫积累资粮的果报,断然放弃浪费了暇满人身;中间断掉传承会有舍法之过,为来世种下恶业的种子。比如吃饭时,如果碗同洗干净,里面有许多污垢,则不能使用,否则对健康有损。同样,听法时如果有六种垢染,则法器不清净,即使装模作样地坐在那里,所闻之法也很难融入自心。

(3)【◆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什么叫做内收?闻法和修行时若内收,会有什么样的过患?

【◆参考答案◆】:(1)内收:闻法和修行时不能过于内收,有些人专注得有点过头,抓住一个法义就非要把它弄懂或修成,比如修风脉明点时,心一直耽著耽著……以至于身体不适,心也不适,最后出现种种违缘。如果在闻法时仅仅专注佛法的个别词义,则只能记住一个道理,而无法记住所有道理,这就如同马熊挖雪猪子(旱獭)一样得此失彼,不可能有了知一切的时候。(2)在受持佛法的时候,倘若心思过于内收,便会记一个忘一个,无法将所有内容融会贯通,还会出现昏昏沉沉、恹恹欲睡等弊端。

(4)【◆题库问题◆】:[问答题] 律藏中对饮食有详细规定,这样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参考答案◆】:这样的规定,一方面可以避免我们贪著饮食美味。另一方面有利于修行,因为吃得过多,自己也不舒服,很容易昏沉打瞌睡,并为此生起慢心;吃得过少则体力不支,没有精力闻思修习,对上师三宝的信心也生不起来。

(5)【◆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八教

【◆参考答案◆】:化法四教与化仪四教,合称为八教。化法四教是三藏教、通教、别教、圆教,因此四教是教化众生的法门,故名化法;化仪四教是顿教、渐教、秘密教、不定教,因此四教是教化众生的仪式,故名化仪。以上八教,都是天台宗所立。

(6)【◆题库问题◆】:[问答题] 有些人看到修行人苦行时,觉得他们非常可怜,对此你如何看待?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觉得他们可怜,是一种颠倒的悲悯,所以看到寂静山里的修行人时,一定要随喜。因为用正理来分析的话,抛弃一切在山里苦行的人,在人类历史上是最伟大的。他们知道最有意义的是什么,完全明白解脱是值得追求的真理,此外任何事情都没有多大意思。修行人对搞世间法没有兴趣,因此无喜无忧地安住在山林里,远远胜过世间上的一切快乐。

(7)【◆题库问题◆】:[问答题] 佛塔只是土木堆成的建筑,为什么对它要恭敬?见到佛塔时,心里应该如何观想,行为上应该怎么做?

【◆参考答案◆】:佛塔是佛意的代表,《绕塔功德经》中说:"若人清净心,供养住世佛,灭后之遗塔,功德无差别。"由此可知,佛塔虽是土木堆成的建筑,然佛在经中亲自授记,对佛塔作供养与供养真正佛之功德无有差别。所以,以后无论见到哪里的佛塔,心里都应观想这是真正的佛陀,应马上摘帽、合掌、转绕、发愿,如是做一次的功德也不可思议。

(8)【◆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十恶

【◆参考答案◆】:又名十不善,即杀生、偷盗、邪淫、妄语、恶口、两舌、贪欲、□恚、愚痴。

(9)【◆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依止了多个不同教派的上师后,修法和闻思时,应怎样安排为宜?

【◆参考答案◆】:这个很简单,修哪个法,就依止那个法的上师。这个并不矛盾的,各教派都是佛法。修哪个法,这个法是哪个上师传的,就按那个上师传的来修。修另外一个法的时候,就按传那个法的上师传的来修。自己修的那个法是主要的,上师也是主要的。但互不矛盾。宗喀巴大师有各教派的老师,有三十多个老师,这就是榜样。大家在社会上看到,修这个教派、修那个教派,好像有矛盾,其实没有什么矛盾的,应该正确对待,主要看上师传的法是不是正确的。但是修的当中,不可能同时修那么多的法,只能修一种或两种法,多了就修不好。过去我们藏传佛教有一个流传的说法:"印度人修一佛,成就的多;西藏人修多佛,成就的少。"什么也修,什么都学,结果什么都不成就,这就是三心二意嘛!修法,就是要专心致志,无论哪一派的法,如果皈依了,修行就抓住那个来修就对了。不要像吃菜一样,各种菜点了一堆,什么都想吃,这对修法没有什么好处。

(10)【◆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一代教

【◆参考答案◆】:释迦佛一生所说的大小乘教法。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