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PowerPoint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
所属分类:资格考试

答案查询网公众号已于近期上线啦

除基本的文字搜题外,准备上线语音搜题和拍照搜题功能!微信关注公众号【答案查询网】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体验。

(1)【◆题库问题◆】:[单选] 下列关于PowerPoint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演示文稿中的幻灯片版式必须一致
B.模板可以为幻灯片设置统一外观
C.在窗口中只能打开一个演示文稿
D.用“新建”菜单可以添加新幻灯片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选项A,每张幻灯片可以使用不同的版式;选项C,一个窗口可以同时打开多个演示文稿,编辑时可以互相切换;选项D,“新建”菜单可以建立一个演示文稿,不可以添加新幻灯片。只有选项B正确。故选B。

(2)【◆题库问题◆】:[问答题,材料题,分析] 问题:请从职业理念的角度分析材料中曹教师的行为。材料: 某学校开展运动会,班主任曹老师在班级里号召大家积极参与。同学们热情都很高,有的报名接力赛,有的报名跳高,有的报名长跑……在同学们积极报名的同时,曹老师发现小丽呆在一边闷闷不乐,没有报名参加任何项目。曹老师问小丽:“你有什么特长啊?”小丽回答说:“我好像都不擅长……”曹老师鼓励她说:“你很热心,那你发挥你热心的优点,做拉拉队队长 为参加比赛的同学服务,这也很重要啊!”于是在曹老师的帮助下,小丽也积极地参与到这次运动会中。

【◆参考答案◆】:曹老师的行为是正确的,符合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的要求,值得学习。(1)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的教育,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材料中曹老师在号召学生参加运动会时,注意到小丽没有参与进来,便鼓励小丽做拉拉队队长,帮助她积极的参与到运动会,做到了素质教育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2)“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具有个性与差异的人,要因材施教。材料中,曹老师在小丽说自己没有擅长的项目的时候,鼓励她发挥自己热心的优点,做拉拉队队长,为参加比赛的学生服务,做到了因材施教。(3)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要求教师应尊重、赞赏学生,要学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学会欣赏每一位学生。材料中曹老师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在小丽说自己没有特长时,赞赏她有热心的优点,让她做拉拉队队长,为参与比赛的学生服务,帮助她参加到运动会中,符合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观的要求。总之,曹老师的做法是正确的,做到了面向全体学生,尊重、赞赏学生,因材施教,值得大家学习。

【◆答案解析◆】:本题是对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的知识的考查。

(3)【◆题库问题◆】:[单选]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一思想的提出者是()。
A.孔子
B.孟子
C.庄子
D.韩非子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孟子,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主张“性本善”。孟子的言论载于《孟子》一书。故本题答案选B。

(4)【◆题库问题◆】:[单选] 关于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新闻报道、影视节目、公开出版物、网络等的做法错误的是()。
A.不得披露该未成年人的姓名
B.不得披露该未成年人的住所
C.不得披露该未成年人的照片
D.可以披露可能推断出该未成年人的资料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十八条规定,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新闻报道、影视节目、公开出版物、网络等不得披露该未成年人的姓名、住所、照片、图像以及可能推断出该未成年人的资料。

(5)【◆题库问题◆】:[单选] 张老师在学校里穿时装短裙,化浓妆,引起同事和学生们的议论,这违反了教师职业()。
A.思想行为规范
B.教学行为规范
C.人际行为规范
D.仪表行为规范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教师的仪表行为要以学生的欣赏水平为前提,要与课堂教学的情调相适应,张老师在学校里穿时装短裙,化浓妆违反了教师仪表行为规范。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6)【◆题库问题◆】:[问答题,材料题,分析] 简要概括作者在文段中提出的观点。读书是意味着,利用别人的头脑来取代自己的头脑。自己思考出来的东西,尽管它不见得是严密紧凑,但总是个有脉络可寻的总体,我们可赖它向某种体系开展,比起看书吸收他人的思想,可说是利多害少。为什么呢?因为后者的思想是从各种形形色色的精神而得来,属于别人的体系,别人的色彩。它不能像自己思考的人,把自己的知识、个性、见解等融合成一个总体。他的脑子里三教九流,诸子百家的思想纷然杂陈,显得混乱不堪,这种思想的过度拥挤状态,攫夺了一个人的正确观察力,也使人失去主见,并且很可能导致精神秩序的紊乱,这种现象,我们几乎在所有的学者身上都可发现。所以,在健全的理解力和正当的批判力等方面来说,这类人远不如那些所学无几的人。以读书终其一生的人,他的知识完全是从书本汲取而得,他们有如阅读了许多山水、游记之类的书籍,对于某地或某国的有关知识虽可粗枝大叶地说出来,但是甲地和乙地是如何地联络?人文、物产、习俗又是如何等等,则说不上来。反之,以思考终其一生的人,就像土生土长的父老,一打开话匣子便能把本地事事物物的来龙去脉,以及各种事实或传说和事物的总体关系等,如数家珍般地道出来。(摘编自叔本华《读书与思考》)

【◆参考答案◆】:人要善于思考,才能有所创新,并具有自己的思想体系。

【◆答案解析◆】:此题目属于典型的“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考生需注意以下几点:1.根据文体特点。选文属于典型的论说文。所以作者的观点一般会在文段开头,作者开始以“读书是意味着,利用别人的头脑来取代自己的头脑”这句话引入自己接下来要论证的“思考”的重要性,很显然。作者一开始就否定了“读书”,因为那是“别人的思想”,自己的精髓被“取代”了。之后作者通过对比“自己思考出来的东西”和“看书吸收他人的思想”,说明前者利多害少。肯定“思考的重要性”。紧接着,作者又比较“以读书终其一生的人”和“以思考终其一生的人”两种人,对“以思考终其一生的人”给予高度评价。所以,综合选文,作者论证的核心就是“思考的重要性”。2.抓要点句(抓文眼)。根据上面分析,文眼就是“思考”。3.从遣词造句(感情色彩)中体会,文段的第一句话就是明显否定了读书,肯定了接下来的思考,而且选文在反复强调思考的重要性。4.借助于材料的背景知识,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叔本华是一个思考的强调着,所以选文也是一如既往的坚持了“思考”的重要性。5.忌讳主观臆断。做题时应该紧紧围绕作者的观点,考生可以同意或者不同意,但是坚决不能随便定义文章的观点,衍生出自己的“所谓的观点”。

(7)【◆题库问题◆】:[单选] 对未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犯和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未成年人应当进行义务教育,所需经费由()予以保障。
A.家庭
B.学校
C.人民政府
D.教育局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对未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犯和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未成年人应当进行义务教育,所需经费由人民政府予以保障。

(8)【◆题库问题◆】:[单选] 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 )。
A.《史记》
B.《春秋》
C.《资治通鉴》
D.《论语》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春秋》是儒家的经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一书的史料价值很高,但不完备。《春秋》传统上认为是孔子的作品,也有人认为是鲁国史官的集体作品。《春秋》原本秦代以后已经失传,现在流行的版本是由《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三传中拼凑的。

(9)【◆题库问题◆】:[单选] “教育有法可依,但无定法可抄”,这说明教师劳动具有()。
A.情境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个别性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题干所述反映了教师职业具有创造性,由于教育对象的个性差异,教师必须针对具体情况,创造性地选择活动内容,设计教育活动。

(10)【◆题库问题◆】:[单选] 下列节日中,“江边枫荡菊花黄,少长登高一望乡”所描写的是( )。
A.清明节
B.端午节
C.中秋节
D.重阳节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题干诗句出自唐朝崔国辅的《九月九日》:江边枫落菊花黄,少长登高一望乡。九日陶家虽载酒,三年楚客已沾裳。重阳之意源于《易经》,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唐代诗人王维有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实地描述了重阳节登高,插茱萸的习俗,也表达了重阳节渴望全家团圆的心愿。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