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行是大是小以什么来决定?为什么?明白这个道理,对你有哪些帮助?

  • A+
所属分类:宗教学题库

答案查询网公众号已于近期上线啦

除基本的文字搜题外,准备上线语音搜题和拍照搜题功能!微信关注公众号【答案查询网】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体验。

(1)【◆题库问题◆】:[问答题] 善行是大是小以什么来决定?为什么?明白这个道理,对你有哪些帮助?

【◆参考答案◆】:智悲光尊者在《功德藏》中说:"只随善恶意差别,不随善恶相大小"。善法功德大不大,关键要看自己的发心。倘若相续中掺杂很多烦恼,对别人有竞争心、炫耀心,即使你修了十三层楼的经堂,这个功德也不大;但若能以菩提心摄持,有些善根看似微不足道,实际上功德无量无边。就像《贤愚经》中贫女供灯的故事一样,那个贫女费了很大的劲,好不容易得到一点油,发菩提心供灯之后,声闻圣者(阿罗汉)也没办法扑灭。所以,我们平时哪怕有一点点钱财,遇到一点点机会,也应以菩提心摄持来行持善法。比如,自己实在业力深重,没有因缘听完全部的佛法课程,那即使只听一堂课,最初也要发菩提心,中间专心致志地听,最后以圣者金刚语所造的回向偈来作回向。或者,没有钱长期作上供下施,但偶尔赚了一点钱,也可用来买一包奶粉,刚开始时发菩提心:"为了众生获得无上佛果,我用它来供养僧众。"供僧众的时候一心一意,很快的时间就处理了,最后再作一个回向。如此,这件善事就有头有尾了,其功德在你的菩提道路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九世

【◆参考答案◆】:过去现在未来各有三世,合称为九世。

(3)【◆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有人说“烦恼是菩提”,“烦恼是佛法”。此话有道理吗?

【◆参考答案◆】:烦恼是菩提的说法有经典根据,有合理的解释,"烦恼是佛法"这话闻所未闻。这话本身不合事理,具有严重的错误。关于"烦恼是菩提"这句话,在弥勒《大乘经庄严论》中有合理的解释。"菩提"是觉悟之意,与无明烦恼相对立,有无明烦恼者为众生,破除无明烦恼障者为"菩提"。"菩提"是觉悟,烦恼是"迷暗","菩提"和"烦恼"中间只有"一念之差",迷时现烦恼,觉时化"菩提"。这也就像空、有一样,对迷者"色"是有,对觉者"色"是空,空、有是迷悟之差,并非自性差别。但这并不是说,烦恼和菩提性质一样,如果那样理解就是大错特错。只是说同样的烦恼,对迷中众生来说是病源苦根,是剧毒,但烦恼对觉悟了的佛、菩萨来说,已起不到中毒危害作用,虽身处世间烦恼之中,也如白莲出泥不染,但并不是说烦恼从本质上变成了觉慧。对此问题,若理解不当,就会犯混淆是非、颠倒黑白的错误。至于"烦恼是佛法"纯属谬论。佛法如阳光,烦恼如黑暗,学佛就是用佛法的阳光驱散心中的烦恼黑暗。烦恼是佛法,犹如说"黑暗是光明",这能说得通吗?如果"烦恼是佛法"的话,世间充满烦恼,世人有的是烦恼,一切愚昧无知、罪过深重的众生不都是佛了吗?何必要佛法?把烦恼当佛法的人,也肯定把地狱看做天堂了。对佛法的宣传没有比这更错误的说法。

(4)【◆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十支论

【◆参考答案◆】:以瑜伽论为本的十种支论,即百法论、五蕴论、显扬论、摄大乘论、杂集论、辨中边论、二十唯识论、三十唯识论、大庄严论、分别瑜加论。

(5)【◆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佛教修证成就高低的标志是什么?

【◆参考答案◆】:佛教修证成就从总的方面讲,就是戒、定、慧的修证成就。"戒"的修证成就是戒恶行善的行为。戒恶就是戒除自己污染清净心性的贪心、嗔恨心、无明心、傲慢心、怀疑心、不相信善恶报应之类的邪见等恶行恶习气;行善就是以慈悲心、利众心为基础的无私无我的利众善行。"定"的修证成就是心情平静,排除散乱思想,不受喜怒哀乐情绪的干扰驱动,应用自如。"慧"的修证成就是,获得无分别的直觉自然功用,智慧如日当空,光明普照。佛教修行成就主要看戒、定、慧的修证成就。普通的学佛弟子学佛有无成就,就看思想、行为符合不符合戒恶行善的原则,能不能在利害得失面前表现出超然解脱的姿态,能不能做到诚实和言行一致等等。至于五眼六通之类,只是定、慧的一种境界标志,不是学佛追求的目标。若无菩提心,神通再大也进入不了菩萨乘之门。若无真诚皈依的信念,虽有神通,也无法超越世间有限神通的范围,改变不了下堕恶道的命运。神通如泥像镀金,只是表面的富丽堂皇;菩提心如纯金,做成任何形状,都不会失去黄金的价值。

(6)【◆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有人说:“大乘佛经属后人伪造。”此话有道理吗?

【◆参考答案◆】:这是顺世外道及其追随者想极力贬低大乘佛教的一种毫无根据的说法。(1)正如弥勒《大乘经庄严论》中所说那样,大乘经和小乘经是同一时期说的。如佛祖示现成佛后不久,就在灵鹫山对众菩萨和大迦叶等声闻弟子宣讲了《般若十万颂》等般若部经典,临终前讲了《大涅槃经》。《般若经》是大乘佛法的核心,也是大乘佛教的总纲,可以说离开《般若经》便没有什么大乘佛法。并且,任何人都提不出《般若经》与《律经》、《四谛经》非同时说的任何反证。(2)佛陀的三乘思想是统一的体系,无法截然分开,不但在大乘经典中包含小乘的思想体系,而且被视为纯小乘经典的《四谛经》、《十二因缘经》、《律经》中也包含着佛法的大小乘整体思想。如"四法印"和"缘起性空"等学说在大小乘经典中只有详略之分,没有有无之别。对此问题,历代大乘论师早有定论。(3)从理解的角度讲,无法否认大小乘思想同时产生,同时存在。首先,佛陀和菩萨这个名称,佛陀在世时是否存在?若不存在,佛陀对众声闻弟子以什么身份说法?以什么身份制律授戒?若一开始就有"佛陀"、"菩萨"的名称,众声闻弟子不会不知道,"佛陀"和"菩萨"不是小乘的果位,小乘的圣人,不会不知道如何成为菩萨,如何成为佛。如果说那些声闻罗汉弟子,连佛、菩萨的来历都不知道,恐怕不合情理,是小看他们的智慧觉悟。若说了解佛陀、菩萨的名称含义和来历,佛、菩萨是大乘佛法的代表,是大乘的道位和果位圣人的名称,怎能说不知道"大乘法"?怎能说声闻不知大乘法?其次,小乘阿罗汉若不知有佛、菩萨,不知有大乘法,与破除三界无明烦恼的阿罗汉的智力层次相符吗?如经中所说,大小乘道人,智慧上无差别,只是大悲心和发心上的差别。小乘罗汉的智力层次与七地菩萨相等。因此,小乘声闻阿罗汉,不知有大乘法之说如何能解释通?且声闻之名由"亲闻佛法"而得,若未闻佛说大乘法,声闻如何得知大乘法的呢?那些宣扬"大乘法非佛亲说"的外道学人,应对这些问题,作出合乎逻辑的解释。

(7)【◆题库问题◆】:[问答题] 为什么至心祈祷佛菩萨,对今生、来世都有不可思议的利益?请举公案说明。

【◆参考答案◆】:因为诸佛菩萨恒时以大悲双目凝视众生,如母亲对独子般慈爱,所以只要以信心祈祷他们,诸佛菩萨以悲心一定会赐予加持。1)对今生有利益:一个叫勒滚秋嘉的猎人,赤身裸体,从一棵树后准备暗中向獐子射火箭。这时一个人熊从后面走过来,把他压在下面搓揉。他念诵莲师遣除违缘的祈祷文"虎豹熊罴及毒蛇,旷野险隘猝相逢,意勿疑豫敬祈请,我与勇猛护法俱,驱除毒有情无疑,祈请邬金莲花生,遂欲赐成愿加持",祈祷莲师救护。结果人熊放松下来,呆了一会儿就从他身上缓缓下来了,仅用眼角看了一下便逃走了。2)对来世有利益:一位具有强烈信心的老妇女,持诵了三亿遍观音心咒及十万遍度母赞颂偈。结果,一日晚上梦中有一位不同寻常的女人给了她一件蓝色衣服。又一天晚上梦到一位顶具发髻、身着白衣之人给她一串水晶念珠。尽管那位老妇人全然不知观修二位本尊的身色、标帜,但她心中铭记二尊名号,并生起虔诚的信心,仅以此念诵及信心力便获得了成就。

(8)【◆题库问题◆】:[问答题] “既然人生如梦,那我在梦中造业有什么关系,反之一切都是假的”,这种说法正确吗?请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就像你在梦中造业,也在梦中感受苦果一样,虽然人生如梦,但在未脱离轮回之前,也即你未从三有的迷梦中觉醒过来之前,如梦般的地狱之苦对具实执的众生来说是真实不虚的。所以虽然造业受苦在真实中不成立,但在你没有证悟实相之前,这些都不会空耗的,故取舍因果很重要。

(9)【◆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戒胜者

【◆参考答案◆】:指孜孜不倦地行持解脱之事、修持密法的大成就者。

(10)【◆题库问题◆】:[单选] 人生最大的错误是()
A.杀生
B.妄语
C.邪见。

【◆参考答案◆】:C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