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没有遇到佛法之前,造过许多堕恶趣的重罪,如此是否没有解脱的希望了?为什么?请举一则公案进行说明。

  • A+
所属分类:宗教学题库

答案查询网公众号已于近期上线啦

除基本的文字搜题外,准备上线语音搜题和拍照搜题功能!微信关注公众号【答案查询网】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体验。

(1)【◆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有些人没有遇到佛法之前,造过许多堕恶趣重罪,如此是否没有解脱的希望了?为什么?请举一则公案进行说明。

【◆参考答案◆】:不是。有些人以前造下滔天大罪,只要有后悔心,不放逸地行持善法,最后也可以机会。比如难陀、指鬘、具见、能乐等一样。

(2)【◆题库问题◆】:[问答题] “善逝法身佛子伴”中的“法身”,是佛陀的三身之一吗?请具体解释这里的法身。

【◆参考答案◆】:法身,表面上看是法报化三身之一,但此处有另一种解释:梵语"法"是佛法,"身"叫做嘎雅,解释为聚合;合在一起,就是聚合很多的教法和证法,也就是法宝。

(3)【◆题库问题◆】:[问答题] 请以教证说明,为什么临终时随念佛陀非常重要?除此以外,还可以随念哪些对境?

【◆参考答案◆】:《宝灯经》中说:"临终随念佛,指向佛陀像,赞颂皈依偈,此人获佛光。"假如临终时想着佛陀,或者看着佛像皈依、赞颂,此人定能获得佛的加持,不会堕入三恶趣。尤其是戒律清净、修行精进的人,死时能忆念佛的话,一定会获得往生,如《别解脱经》中云:"恒持清净戒,精进修行者,临终无忧愁,如火中解脱。"《月灯经》中也说:"一旦受病危,或遭死亡苦,不失忆念佛,痛苦不被夺。"因此,临终时再怎么痛苦,只要一心向佛,所有的痛苦便会消失无余。随念的对境,还可以是法宝、僧众、菩提心等。

(4)【◆题库问题◆】:[问答题] “广说”中提到了27种非理作意,到底是指哪些?

【◆参考答案◆】:贪心、嗔心、掉举、讽刺、傲慢、骄矜、评论他人、伪、诈、自赞、毁他、粗言、离间、思名、思利、思敬、欲差仆役、欲人侍奉、削弃他利、图己利、因是欲语时、不耐、懒、惧、无耻、言无义、贪执亲友。

(5)【◆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八十诵律

【◆参考答案◆】:书名,是根本的律藏,在如来灭後结集三藏的时候,优波离尊者在一夏九旬之中八十番诵出,故名八十诵律。

(6)【◆题库问题◆】:[填空题] 菩萨的五十二阶位是:()、()、()、()、十地、()、妙觉。

【◆参考答案◆】: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等觉

(7)【◆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二见

【◆参考答案◆】:1.有见和无见。有见是偏於有的邪见;无见是偏於无的邪见。2.断见和常见。断见是执身心断灭之见,属於无见;常见是执身心常住之见,属於有见。

(8)【◆题库问题◆】:[问答题] 有些大德引导徒众跪拜外道本师,对此现象你如何看待?请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客观评价。

【◆参考答案◆】:他要是真正的善知识,此举可能含有摄受外道的殊胜密意。但即便如此,他自己也要非常明白,外道祖师公元多少年来到人间?从他创教到现在杀了多少众生,身负多少血债?这跟释迦牟尼佛利益众生的教义是否相违?现在有些佛教徒学得比较杂,根本不知道解脱的方向,若没有学习这部论典,很多人自认为是一个清净的佛教徒,但到底怎么样也需要观察。这部论典最主要的目标,就是把神和佛区分开来。按照密续、经论的观点,虽然有些神也是诸菩萨的化现,但我们不认识的话,就不用皈依他,这在佛经中有明确开示。

(9)【◆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一相

【◆参考答案◆】:唯一真实的相。

(10)【◆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一心合掌

【◆参考答案◆】:一心是很专心的意思,合掌是双手合一为掌,也就是表示一心。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