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淘汰

  • A+
所属分类:公务员

答案查询网公众号已于近期上线啦

除基本的文字搜题外,准备上线语音搜题和拍照搜题功能!微信关注公众号【答案查询网】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体验。

(1)【◆题库问题◆】:[单选] 竞争:淘汰
A.惊吓:失色
B.疏忽:失算
C.亏损:失信
D.判断:失误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参与竞争(中性词)会产生入围(积极性)或淘汰(消极性)两种结果,前者与后者为或然性因果关系,其中后者为前者的消极性结果。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A项,惊吓(贬义词)不会产生积极性结果,失色为惊吓的必然性结果,与题干关系不对应,排除;B项,疏忽(贬义词)不会产生积极性结果,疏忽为贬义词,与题干词语感情色彩不对应;C项,亏损与失信之间非因果关系,亏损不会产生失信,排除;D项,做出判断(中性词)可能会产生正确(积极性)与失误(消极性)两种结果,为或然性因果关系,且后者为前者的消极性结果,符合题干逻辑关系。故正确答案为D。

(2)【◆题库问题◆】:[多选]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北京市自然环境特点的是()。
A.属于暖温带干旱气候区
B.仅与河北省交界
C.拥有大量天然湖泊
D.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参考答案◆】:A B C

【◆答案解析◆】:考察人文常识中的地理常识【解析】北京属于北京属于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大陆性季风型气候。四季分明,春秋短促、冬季较长;地理行政区域上北京与河北和天津交界;北京地区湖泊河流较少,用水需要外省支援。

(3)【◆题库问题◆】:[单选] 下列物品利用凸透镜透光原理的是()
A.近视镜
B.显微镜目镜
C.汽车观后镜
D.手电筒反光罩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凸透镜有会聚作用,显微镜是利用凸透镜原理。所以本题答案B

(4)【◆题库问题◆】:[单选] 下列关于2014年1-2月我国金融市场的描述,能够从上述资料中推出的是:根据所给资料,回答116—120题。2014年1-2月,我国金融市场总体运行平稳。(一)债券市场发行情况1月份,债券市场发行债券4041.7亿元,同比减少24.8%,环比减少27.1%。其中,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债券3927.9亿元,环比减少19.6%。2月份,债券市场发行债券5880.9亿元,同比增加15.7%。其中,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债券5780.5亿元,环比增加47.2%。1-2月,债券市场累计发行债券同比减少5.1%,其中,银行间债券市场累计发行债券同比减少4.7%。(二)货币市场运行情况1月份,货币市场成交总量共计14.4万亿元,同比减少18.6%,环比减少14.5%。其中,同业拆借市场成交2.3万亿元,同比减少40.2%,环比增加2.8%;质押式回购成交11.6万亿元,同比减少14.1%,环比减少16.7%;买断式回购成交5650.3亿元,同比增加30.6%,环比减少26.4%。1-2月,货币市场成交量共计26.2万亿元,同比减少14.4%。其中,同业拆借市场累计成交4.0万亿元,同比减少39.4%;质押式回购累计成交21.2万亿元,同比减少8.9%;买断式回购累计成交1.0万亿元,同比增加35.1%。(三)债券市场运行情况 1月份,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交易累计成交1.9万亿元,同比减少76.1%,环比减少1.6%。1月末,银行间债券总指数为145.35,环比上升0.98%。交易所国债指数为139.58,较去年12月末上升0.04%。1-2月,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交易累计成交4.0万亿元,同比减少69.6%。
A.2013年1月,货币市场成交总量约为12万亿元
B.2014年1月,同业拆借市场成交额占货币市场成交总量比重低于上月水平
C.2014年1-2月,同业拆借市场累计成交额同比下降了2万亿元以上
D.2013年12月,交易所国债指数高于同期银行间债券总指数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综合分析。A选项,2014年1月货比市场成交总量14.4万亿,同比减少了18.6%,所以2013年1月份肯定大于14.4。B选项,现基期比重比较大小,只需要观察部分和整体的增长率,同业拆借市场成交额环比增长率大于市场成交总量的环比增长率,所以比重上升了。C选项,2014年1-2月同业拆借市场成交额同比下降4/0.6×0.4≈2.7,在2万亿以上,C正确。D选项,查找后简单计算,交易所国债指数低于同期银行间债券总指数。

(5)【◆题库问题◆】:[单选] 教师让四名学生每人去拿一只桌球,不论什么颜色。学生拿了球后,教师发现唯一的一只白球被拿走了,问谁拿了白球。甲说:我没有拿白球。乙说:是丁拿的白球。丙说:是乙拿的白球。丁说:白球不是我拿的。如果四人中只有一人说的是真话,那么拿了白球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第一步:找突破口。本题突破口为乙和丁之间的矛盾关系,两人的话必有一真和一假。第二步:看其他的话。本题只有一句为真,故甲和丙的话均为假话。由甲和丙所说的话均为假可知,是甲拿的白球。故正确答案为A。

(6)【◆题库问题◆】:[单选] 动车︰飞驰
A.蝴蝶︰起舞
B.骏马︰奔跑
C.蚂蚁︰搬家
D.苍鹰︰盘旋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B。题干中的两个词为主谓关系,且动车飞驰,描述的是前行的物体。四个选项均符合主谓结构,但是只有骏马奔跑也是前行的物体。因此,B项正确。

(7)【◆题库问题◆】:[单选] 第2段引用白居易诗句“三十气太壮,胸中多是非”,意在说明()。每提起屈原的《涉江》,人们总喜欢把它与《离骚》作比较,有人说它是“一部小型的《离骚》”,有人认为,“《涉江》同《离骚》一样,反映了诗人对真理的追求和遭贬后的愤懑与不平。”有些学者把《离骚》和《涉江》都看作是屈原晚年的作品,都写于放逐江南之时,陶今雁在《漫谈屈原的〈涉江〉》中说:“《涉江》与《离骚》一样,都是诗人对一生生活经历的总结,是他晚年流放于湘沅一带写的”。郭沫若也说过下面的话:“《涉江》之作殆与《离骚》相去不远。屈原在长期窜逐中,南下湘沅流域应不止一次,余昔以《涉江》作于《哀郢》之后,今知其非是。”(《屈原赋今译》)固然《涉江》与《离骚》都像一面闪光的镜子,反映出屈原伟大的人格和贤贞的品质,也像一道深深的辙印,印下了诗人求索中坎坷的历程。但《涉江》与《离骚》是有明显的不同的,仅就写作时间与地点来说,差别也是巨大的。对于《涉江》的写作时间与地点,我对传统的看法是没有疑义的,但《离骚》却是作于放逐汉北之时,大约是楚怀王三十年(公元前299年)之前不久,当时屈原应为四十四岁左右。这个问题,还可以从《离骚》本身的内容来看。细析《离骚》诗意,诗中对君王听信谗言、朝废昔替,是有埋怨和责难的,但也有希冀和期待,希望他能改其度,继前王之踵武;同时有对年华易逝的惋惜和懊丧,但也表示要珍惜这大好时光,并没有自弃和绝望。有对自己受谗遭贬怀着牢骚和不平,但对未来也还抱有希望企求。这与后期作品那种决绝的调子,凄凉的色彩是有所不同的。在《离骚》中,我们看不到《涉江》中“世溷浊而莫余知兮,余将高驰而不顾”,“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湘”那种对世事极度伤心的态度;我们也听不到像《悲回风》中“吾怨往昔之所冀兮,悼来者之逖逖”,“骤谏君而不听兮,任重石之何益”(“任重石”即抱石投河之意)那种对君王、对前途完全绝望的凄绝的心声。相反地,它却有着强烈的牢骚和不平。一个人只有在有希冀、有企求之时,才会有因实现不了这希冀、企求而产生的牢骚和不平。不然,也就如老子所云“无可无不可”了。所以,这牢骚和不平也正是有进取心的产物,如同白居易所云,“三十气太壮,胸中多是非”。另外,《离骚》中还有强烈的改变现实的自信心,这更是一个对事业和前途并未绝望的人的心理特征了。
A.《离骚》中的牢骚与不平反映了屈原具有进取心
B.写作《离骚》时,屈原年轻气盛,常为是非而不平
C.屈原年轻时也曾常常为世道不公而鸣不平
D.屈原把壮年时期的牢骚与不平表达在于《离骚》中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属于意图推断题。文章最后一段通过引用白居易是诗句来说明屈原在写作《离骚》过程中已经表现出年轻气盛,甘为是非鸣不平的性情。所以选择B选项。

(8)【◆题库问题◆】:[单选] 科学家最近成功破译白鳍豚全基因组图谱。科学家的努力当然是可贵的,30多年前中国科学家就开始了对白鳍豚的研究,其成果当然不止一张“全基因组图谱”.但其对于保护这些可怜的物种究竟起到了多大的作用,恐怕还不敢断言,而且我们更多的是从白鳍豚身上找到可以“利用”的特点。如果科学家的研究不能成为保护这些生命的力量,如果有朝一日我们只能对着一个个浸泡在福尔马林里的标本来谈论它的习性,用基因图谱来证明它们的存在,这不是科学的善意,而是人类的罪恶。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白鳍豚全基因组图谱得以成功地破译
B.白鳍豚全基因组图谱解开生命的密码
C.应该反思人类活动对物种犯下的罪恶
D.科学研究应对保护物种负起应有责任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文段提出了科学家研究物种存在的问题:对于保护这些可怜物种没有多大作用,且多停留在对其“利用”上。进一步说明了我们对这些物种的保护不够。后面又进行了反面论证。因此,文段重点就是对这些物种的保护,本题答案为D选项。

(9)【◆题库问题◆】:[单选] 阁下的口才纵使可斡旋于元老院的众位元老之中,为生存计,眼下却只能屈尊当一名化妆品推销员;出众的将才也只能在棋盘上略略施展,或更糟,将漂流长江、壮行西域的雄心转化为麻将桌上的一碰一杠之中;大量的卡夫卡们龟缩在办公室里,成为丧失飞行能力的穴鸟;一张杂七杂八的晚报遮蔽了城市的黄昏,若干个电视频道抚慰着人心的不平;层出不穷的电脑软件帮助精力充沛的少男少女宣泄过剩的欲望,而浩渺无边的互联网络甚至已使人丧失承认“生有涯而学无涯”的勇气。这段文字的主要观点是()。
A.很多的人的才华被无情的现实埋没了
B.现代人由于诱惑过多,所以难以成才
C.我们生活中隐藏着很多有潜力的人
D.当今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容易沦于平庸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D。文段为并列结构。并列结构在概括主旨的时候需要全面。文段给出五个事例,概括文段中心需要找出事例的共同点。只有D选项概括出所有事例的相同点,即“当今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容易沦于平庸”。

(10)【◆题库问题◆】:[单选] 2009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的增加量比2008年多:
A.1.8亿人次
B.3.2亿人次
C.4.1亿人次
D.5.9亿人次

【◆参考答案◆】:C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