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接触的有阶性很稳定,不会变化。

  • A+
所属分类:语言学题库

答案查询网公众号已于近期上线啦

除基本的文字搜题外,准备上线语音搜题和拍照搜题功能!微信关注公众号【答案查询网】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体验。

(1)【◆题库问题◆】:[判断题] 语言接触的有阶性很稳定,不会变化。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正确

(2)【◆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意译词

【◆参考答案◆】:
用本族语言的构词材料和规则构成新词,把外语里某个词的意义移植进来。

(3)【◆题库问题◆】:[单选] “连老王都打了”是一个歧义结构,歧义的原因是()
A.词汇意义不同造成歧义
B.句法结构关系不同造成歧义
C.句法结构层次不同造成歧义
D.语义结构不同造成歧义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这个结构有两个意思,一个是“连老王都被人家打了”,另一个是“连老王都参与打人了”。前一个意思中“老王”是受事,后一个意思中“老王”是施事。所以是语义结构不同造成的歧义。

(4)【◆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语素文字

【◆参考答案◆】:全部或绝大字符都只跟语言中的语素相联系的文字。

(5)【◆题库问题◆】:[填空题] “小猫钓鱼”这个句子中的“小猫”、“钓”、“鱼”分别可以用“小鸡”、“吃”、“虫”来替换,这三组词相互之间的关系是()。

【◆参考答案◆】:聚合关系

(6)【◆题库问题◆】:[问答题] 阐述语言发展的原因。

【◆参考答案◆】:
(1)社会的发展是语言发展演变的基本条件,社会的进步推动语言的发展;不同社会间的联系、交往和接触要影响语言的发展;社会的分化和统一要影响语言的发展。
(2)语言结构各要素的相互影响要引起语言的发展演变。
(3)语言的交际功能或交际价值的实现是语言发展的又一重要条件。

(7)【◆题库问题◆】:[问答题,论述题] 举例说明语言发展的渐变性和参差性。

【◆参考答案◆】:普通语言的发展规律具有渐变性和参差性两大特点。①渐变性语言结构系统只能按照量变到质变的规律逐渐地变化,采取渐变的而不是突变的方式。语言的渐变性说明:语言系统是变化的,这种变化是缓慢的,而不是爆发的。这两点都是由语言的发展与稳定决定的,一方面是由于社会的需要,另一方面是由于语言内部的原因。②参差性语言结构系统的各要素发展的速度是不整齐的。语言是一个相对平衡的差异系统,各结构要素的各个单位都在这个系统中取得一定的价值。但这个系统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其中的各个要素会出现参差不齐的变化:非基本词汇及其语义发展得最快,社会上有什么风吹草动,都可以中得到反映,语音变化较慢,最慢是语法。语言系统内的各要素的相互作用,使得语言系统不断地又平衡到不平衡再到新的平衡,从而不断地发展下去。语言的渐变性是从语言的外部宏观地考察;语言的参差性是从语言的内部微观地观察。这两个特点存在于一切既稳定又发展的语言之中。

(8)【◆题库问题◆】:[问答题] 举例说明语言要素的相互影响促进语言的发展。

【◆参考答案◆】:
⑴语言某个要素内部各个因素互相影响。例如现代汉语的"红"和"白"虽有一定的联系(例如"红白喜事"),但并非相反或成对,当"红"发展出"象征革命"意义时,"白"也发展出"象征反动"意义,例如"红军""白军"等。在这个意义上,"红"和"白"成了一对反义词,这是词汇体系内部各个因素相互影响的例证。
⑵语言各要素间相互影响。语言各要素间是相互联系和制约的,它们的发展变化是一环扣一环的,其中一个要素发生变化,也会影响其他要素发生变化,局部变化也会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
①读音的变化也能引起词汇的变化。例如古代汉语单音节词占优势,单音节词之间互相都有区别,"机—基""交—骄""尖—艰"等每个词的读音都是不同的,后来由于浊音清化、辅音韵尾消失等变化,语音趋向简化,同音词大量增加,使语音符号的区别性逐渐模糊,给交际带来了困难。为了解决这一困难,汉语中出现了大量的双音节词,例如"基本""机能""交际""骄傲""尖锐""艰巨"等。
②语音的变化引起了词汇体系的变化,词汇的变化又带来语法的变化。随着双音节词的产生,一个词内部两个成分之间的关系又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轻音、儿化、变调,某些实词的词缀化(初,第,老,子,儿,头等)和派生词构词规则等,这又是词汇变化引起语音、语法的变化,从而使汉语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语言系统就是在这些组成要素的不断矛盾和解决的过程中发展着。
③语义的变化也会影响到语法上的变化,例如汉语的"着""了""过"原来都是实词,但后来它们的词义虚化,由实词变成了虚词。

(9)【◆题库问题◆】:[问答题] 参阅相关文献,简要说明霍恩二原则提出的理论基础。

【◆参考答案◆】:
格莱斯会话准则和齐波夫(Zipf)省力原则。省力原则或称经济原则,最早由美国学者GeorgeKingsley Zipf于1949年提出,Zipf试图用省力原则来解释人类社会的一切现象,省力原则不仅给语言学以很深的启示,同时它对信息学、计算机科学、经济学等诸多其它学科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Zipf是这样来解释省力原则的:
第一,省力是一种平均量。一个人一生要经历很多事情,他在一件事情上的省力可能导致在另一件事情上的费力。反过来,在一件事情上的费力,又可能导致在另一件事情上的省力。
第二,这只是一种概率而已。一个人不可能事先绝对地肯定某种方法一定能让他省力,他只能有一个大概的估计。省力原则具体应用到语言学领域中,认为有两股既相互矛盾而又相互影响的力量,一股是"统一的力量",或者叫"说话人经济原则"。这股力量是以简化为目的的,即说话人希望自己说得尽可能少,最理想的情况是能用一个声音来表达一切意义,以减少自己编码时的困难。另一股力量是"分化的力量",或者叫"听话人经济原则"。这是和第一股力量相反的,以反歧义为目的的力量。根据这条原则,听话人希望说话人尽可能说得多,最好是每一种意义都只能由一种表达方式来表示,以减少自己解码时的困难。语言活动要有效地进行,须在这两股力量之间达到一种平衡。

(10)【◆题库问题◆】:[问答题] 语义组合要受到哪些条件的制约?

【◆参考答案◆】:语义组合是指语义单位在动态使用过程中按照一定条件所进行的搭配。语义组合要受语法规则、语义条件和语言实际三个方面的制约。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