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朝代中,发生了“焚书坑儒”事件的是( )。

  • A+
所属分类:资格考试

答案查询网公众号已于近期上线啦

除基本的文字搜题外,准备上线语音搜题和拍照搜题功能!微信关注公众号【答案查询网】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体验。

(1)【◆题库问题◆】:[单选] 下列朝代中,发生了焚书坑儒”事件的是( )。
A.周
B.秦
C.汉
D.商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焚书坑儒,是秦始皇公元前213年和公元前212年焚毁书籍、坑杀儒士的事件。

(2)【◆题库问题◆】:[问答题,材料题,分析] 请从学生观的角度,评析这位老师的教学行为。今天语文课的学习内容是一篇文言文课文。上课伊始,老师说:“这篇课文比较长,我们将用两节课学完”。说完,便转过身去板书。他刚写完课文题目,便听到有同学喊:“报告!…‘什么事?”老师问。“老师,我不同意用两节课的时间学习这篇课文。”喊报告的那位同学站起来说。“为什么不同意呢?”老师和蔼地问。“我认为这篇课文虽然长,但语言比较好懂,即使有些难懂的句子,课文下面都加了详细的注解,而且我们已经按照您的要求预习了课文,查阅了很多相关资料,大部分同学应该基本掌握了这篇课文的内容,似乎没有必要再花两节课了。”老师听了该同学的解释后,便向大家问道:“你们还有谁赞成他的意见?”结果同学们都赞成。于是,老师说:“很好!我也赞成大家的意见。那我们就用一节课的时间来学习这篇课文吧”同学们立刻发出满意的欢呼声。

【◆参考答案◆】:材料中李老师的教学行为是正确的,符合“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值得学习。(1)“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是认识的主体、时间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材料中李老师在学生提出用一节课来学习本来打算用两节课学习的某篇课文的要求时,征询全班同学的意见,并最终尊重学生的意见,改为一节课。这体现了李老师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尊重学生的需要。(2)“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学生作为个体,具有主观意志,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并非简单的被动接受知识,而是经过自己的考量之后做出判断。材料中,李老师打算用两节课的时间来学习某篇课文,而学生有自己的想法,认为课文比较好懂,课前也已经预习过了,所以只需要用一节课去学习。李老师并没有强制学生接受自己的意志,而是采纳了学生的意见,符合“以人为本”学生观的要求。总之,李老师的教学行为是正确的,做到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要求,值得借鉴。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以人为本”学生观的知识。

(3)【◆题库问题◆】:[单选] 以下是钟老师班主任日志的一段话,这表明钟老师()。   “一个月了,尽管我对某某给予了更多的关心与鼓励。但依然看不到好转的迹象,是方法不对还是……看来,我得再找他的父母和原班主任交流,再深入一点,再调整策略。”
A.善于自我反思
B.缺乏探索精神
C.善于引导学生
D.缺乏问题意识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教育反思,就是教育者把自己已有的教育实践作为思考的对象,对已有的教育实践成败原因进行探求,从而获得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的心智。钟老师对自己进行教育的方式方法进行了反思,这说明他善于自我反思。

(4)【◆题库问题◆】:[单选] 古代中国人关于哈雷彗星的记录,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记录,它记载在()一书中。
A.《春秋》
B.《墨经》
C.《诗经》
D.《尚书》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春秋》记载,公元前613年,“有星孛入北斗”,这就是世界上公认的首次关于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比欧洲要早六百多年。而《墨经》主要是记载物理学方面的成就。

(5)【◆题库问题◆】:[问答题,材料题,分析] 文章第②自然段,作者提到“不很开化的印第安人”,有何用意?①看我们这一支以应用科学作为自己专业的青年人的队伍,我感到十分高兴。我可以唱一首赞美诗,来颂扬应用科学已经取得的进步;并且无疑地,在你们自己一生中,我们将把它更加推向前进。我所以能讲这样一些话,那是因为我们是生活在应用科学的时代和应用科学的家乡。但是我不想这样来说。我倒想起一个娶了不称心的妻子的小伙子。当人家问他是否感到幸福时,他回答说:“如果要我说真心话,那我不得不扯谎了”。②我的情况也正是这样。试设想,一个不很开化的印第安人,他是否不如通常的文明人那样丰富和幸福?我想并不如此。一切文明国家的儿童都那么喜欢扮“印第安人”玩,这是值得深思的。③这样了不起的应用科学,它既节约了劳动,又使生活更加舒适,为什么带给我们的幸福却那么少呢?坦率的回答是,因为我们还没有学会怎样正当地去使用它。④在战争时期,应用科学给了人们相百毒害和相互残杀的手段。在和平时期,应用科学使我们生活匆忙和不安定。它没有使我们从必须完成的单调的劳动中得到多大程度的解放,反而使人成为机器的奴隶;人们绝大部分是一天到晚厌倦地工作着,他们在劳动中毫无乐趣,而且经常提心吊胆,惟恐失去他们哪一点点可怜的收入。⑤你们会以为在你面前的这个老头子是在唱不吉利的反调。可是我们这样做,目的无非是向你们捉一点忠告。如果你们想使你们一生的工作有益于人类,那么,你们只懂得应用科学本身是不够的:关心人的本身,应当始终成为一切技术上奋斗的主要目标,关心怎样组织人的劳动和产品分配这样一些尚未解决的重大问题,用以保证我们科学思想的成果金造福人类,而不致成为祸害。⑥当你们埋头于罔表和方程时,千万不要忘记这一点!(摘编自爱因斯坦《给青年们的一封信》)

【◆参考答案◆】:“不很开化的印第安人”意在告诫青年们理性对待应用科学的研究成果,记住科学研究是最终目的是造福人类,使人幸福。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对阅读理解材料中的重要概念的理解,结合题干中的关键词出现的上下文进行理解和作答。

(6)【◆题库问题◆】:[问答题,材料题,分析] 试从教师职业理念的角度,评析这位老师的教学行为。一天,一位老师给学生上科学课,主题是“寻找有生命的物体”。老师安排学生去校园里甚至校外的大自然里寻找有生命的物体,并做记录。走出课堂的孩子们显得很兴奋.不久一位同学跑过来说:“老师,我捉到一只蚂蚱。”其他同学也围过来看,突然,一个同学说:“这是只公的。”围观的同学哄堂大笑。老师问道:“你怎么知道的?”“我观察的,公蚂蚱有劲,跳的高。”他自信地说。这是孩子最直接的推理,确实难能可贵的!老师及时表扬道:“你真是一个小生物学家,科学就是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希望你能认真研究一番。”孩子认真地点点头。就在这时,一位同学跑过来告状:“一个同学把蚂蚱踩死了。”老师很快意识到这是一个绝好的教育机会。他走过去,几个同学正在气呼呼地责备那个同学。这位老师说:“一个蚂蚱也是一个有生命的物体。我们应该爱护每一个有生命的物体。我相信,这位同学一定是无意踩死的。这样吧,老师提一个建议:不如挖一个坑,把他安葬了吧!”于是,在学校的草地上,举行了一个特殊的“葬礼”。可以说在这潜移默化中,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和珍惜,会比多少遍说教都来得有效!

【◆参考答案◆】:这位老师的做法是值得学习的,践行了素质教育的理念。首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教师观要求教师对学生要尊重和赞赏。材料中教师在一个同学发现蚂蚱并通过自己判断是公蚂蚱的时候,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对他一笑置之,而是表示赞赏,践行了要尊重和赞赏学生的理念。其次,素质教育观的内涵要求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材料中教师在上科学课引导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也积极关注学生品德的培养,在一个同学踩死蚂蚱大家都在声讨他的时候没有过分严格批评学生,而是和大家一起安葬蚂蚱。通过实际行为来教育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再次,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要求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教育。材料中教师通过户外实践的形式给大家上科学课,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直接经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践行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做法。

【◆答案解析◆】:本题是对教师职业理念的考查。

(7)【◆题库问题◆】:[单选] 学习成绩一般的晓丽在县舞蹈比赛中取得良好成绩。班会上,班主任吴老师表扬了她:“一花一世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精彩。”这表明吴老师关注( )。
A.学生的个性发展
B.学生的品行发展
C.学生的知识习得
D.学生的身心健康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学生是独特的人,主要表现为学生的个性有差异,吴老师的做法尊重了学生的独特性,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8)【◆题库问题◆】:[单选]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强调,在对待自我上,教师应()。
A.加强合作
B.增强自信
C.注重反思
D.赞赏学生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强调,在对待自我上,教师应注重反思。

(9)【◆题库问题◆】:[单选] 班主任王老师安排对学习没有兴趣却钟爱摄影的小明负责班级活动的照相任务,事后小明获得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更加坚定了他从事摄影工作的决心。这表明王老师关注( )。
A.学生的身心健康
B.学生的个性发展
C.学生的知识习得
D.学生的品行发展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学生是独特的人,主要表现为学生的个性有差异,王老师的做法尊重了学生的独特性,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10)【◆题库问题◆】:[单选] 在下面四部历史典籍中,属于编年体通史的是()。
A.《资治通鉴》
B.《史记》
C.《汉书》
D.《明史》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汉书》,又称《前汉书》,是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明史》是二十四史最后一部,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故正确答案为A。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