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嗔心及其引发的罪业,都是因缘而生?请用教证、理证加以说明。

  • A+
所属分类:宗教学题库

答案查询网公众号已于近期上线啦

除基本的文字搜题外,准备上线语音搜题和拍照搜题功能!微信关注公众号【答案查询网】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体验。

(1)【◆题库问题◆】:[问答题] 为什么说嗔心及其引发的罪业,都是因缘而生?请用教证、理证加以说明。

【◆参考答案◆】:1)教证:《俱舍论》中说,不悦意的对境、非理作意、相续中的习气未断,具足这三种因缘时,自然而然会生嗔恨心。如果因缘不具足,怎么挤也挤不出来。2)理证:不悦意对境、非理作意、相续中的习气未断这三种因缘具足(有法),一定会引发嗔恨心(立宗),因为因缘具足,果定会无障碍产生(因),如同水、肥、阳光聚合时种子必定发芽(比喻)。

(2)【◆题库问题◆】:[单选] 学佛应以()为首要。
A.布施
B.正定
C.正见

【◆参考答案◆】:C

(3)【◆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八万细行

【◆参考答案◆】:八万是用以形容数目之多,此八万细行是大乘菩萨戒外的微细行仪。

(4)【◆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七菩提分

【◆参考答案◆】:见七觉分条。

(5)【◆题库问题◆】:[单选] 六度中不受外境所惑,保持清明的心境,来判断非、邪恶的是指()
A.布施
B.持戒
C.忍辱
D.智慧

【◆参考答案◆】:D

(6)【◆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五乘

【◆参考答案◆】:人,天,声闻,缘觉,菩萨,合称为五乘。

(7)【◆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没有道次第前面部分的禅修基础,重点修菩提心对吗?

【◆参考答案◆】:道次第的"次第"是程序之意,道次第程序先后是因果关系,即前一法是后一法的因,后一法是前一法的果,若无前因,便无后果。若懂得这个道理,就不会产生能不能越级选修的疑问。

(8)【◆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靠书本能不能学到佛法、修出成就?

【◆参考答案◆】:佛陀的思想言教都以经典书本的形式流传保存了下来,所以学佛不能离开对经典理论的学习。一切轻视经典理论学习的想法都是错误的,错就错在忽视了闻、思、修三种智慧之间的因果必然关系。闻、思、修三智的因果关系是修得智生自思得智,思得智生自闻得智,无其前因便无后果。"闻"就是求学经典理论。但佛教研究学有传承,修有规范,"传承"指师传,只靠书本自学,无法得到理论和修证经验融为一体的法脉传承。佛教经典种类繁多,文辞歧义甚多,且经文又分了义、不了义、显义、密义等,不能直接从字面了解经义,这又是靠书本自学无法解决的一大难题。有些显宗经典,凭借历代大善知识的疏解之文,还可以阅读,但密宗续经,若不掌握打开密义的特殊"钥匙",只凭经文的字面意思,即使具大智者也难掌握了义。更何况,修密法必须要有师传法脉和符合续部规定的灌顶受戒,绝不能轻信教外之人的所谓"密法不需要灌顶,可以自修"这类胡言乱语。古今中外,许多世俗学问尚讲师承、流派,以博大精深而著称的佛教经学、密学怎能不讲传承呢?禅家轻视所谓"文字般若",是其一大错误,但今世有些人又把文字般若视为真般若,以为靠阅读经文就可以证道,这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错误。排除上述两个极端,寻找一条中间的道路,才是正道。显宗菩提道视寻师求学为入道之门,密宗视重师道为成就之源,具慧眼者从这个问题上,就可以对经学、密学传承的重要性得到认识。

(9)【◆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二行

【◆参考答案◆】:见行和爱行。见行是见思二惑中的见惑;爱行就是思惑。涅盘经说:「人有二种:一者见行,二者爱行。见行之人多修慈悲,爱行之人多修喜舍。」

(10)【◆题库问题◆】:[问答题] 对上师顶礼是合理的,但对上师的住房、狗、牦牛顶礼,这种行为是否颠倒?请谈谈你的想法。

【◆参考答案◆】:从表面上看来,这个人好像有点问题,但实际上,如果自相续中有了证悟或是一定境界,他会报答上师的这种恩德,倘若上师示现了无常,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他会顶礼上师的住处、住房,甚至上师的家畜等等。经中说:得人身难,闻佛法难。这二难我们都得到了,这是佛陀和上师的传承和教导,我们不应该忘记,而和佛陀及上师相关的一切,都会使我们怀念衪们的恩情,顶礼就是自然的事情了。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