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乘人是指()

  • A+
所属分类:宗教学题库

答案查询网公众号已于近期上线啦

除基本的文字搜题外,准备上线语音搜题和拍照搜题功能!微信关注公众号【答案查询网】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体验。

(1)【◆题库问题◆】:[单选] 二乘人是指()
A.人、天
B.富人贫人
C.声闻、缘觉

【◆参考答案◆】:C

(2)【◆题库问题◆】:[问答题] 我们为什么要对诸佛菩萨供养身体?供养身体的方式有哪几种?

【◆参考答案◆】:因为每个人都有我执,这种我执一定要彻底断除,如果没有断除的话,始终都会依靠"自己"而造业。向殊胜的对境供养身体,能够减少我们相续中的我执,我执少了,利益众生、发菩提心等做任何一件善事都是很容易的。燃指供佛;在诸佛菩萨或者上师面前,诚心诚意将身口意全部供养;在心中发愿"我依靠这个不净躯体,从今以后乃至生生世世,都为佛教做事情。"

(3)【◆题库问题◆】:[问答题] 有些人看到佛像就马上磕头,看到怨恨的敌人就咬牙切齿,这种做法对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不对。恭敬佛像可以积累资粮、净除业障,而敌人也是一样,依靠他的损害,自己才有机会修安忍,才能圆满安忍波罗蜜多的功德。二者都是修行所缘,故应平等恭敬。

(4)【◆题库问题◆】:[填空题] 普贤菩萨代表()

【◆参考答案◆】:大行

(5)【◆题库问题◆】:[问答题] 为什么获得菩提心以后就会非常快乐?

【◆参考答案◆】:因为获得菩提心以后,对自我就不会特别重视,如此一来,许多痛苦便会自然消失。无始以来到现在,我们心里所有的折磨、痛苦、障难等全部源于我执而产生,假如没有我执,就根本不会有这些痛苦。人们为家庭、为感情、为财富所感召的痛苦,说来说去都是围绕一个"我"字,如果对"我"不在乎而对众生特别在乎的话,生活就会非常快乐。

(6)【◆题库问题◆】:[问答题] 修世俗菩提心时,首先需要修什么?应该怎么样修?请以教证进行说明。

【◆参考答案◆】:首先要集中精力修自他平等心。若未修好自他平等,则自他相换等其他境界无法现前。只有懂得自他是平等的,才可以修出菩提心,如《学集论》云:"自他平等熟习已,能生坚固菩提心。"应该自己想怎么样,众生也想怎么样。仲巴司那坚问单巴桑吉尊者:"请开示一句可概括所有佛教要点的教言。"尊者对他教诫道:"你自己希望怎样,其他众生也希望那样,就这样修推己及人吧!"所以应该尽量爱护所有的众生,依靠窍诀修持大乘菩提心。

(7)【◆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什么是十善呢?

【◆参考答案◆】:1、不杀生,2、不偷盗,3、不邪淫,4、不恶口,5、不两舌,6、不妄语,7、不绮语,8、不贪,9、不嗔,10、不痴等。

(8)【◆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随缘

【◆参考答案◆】:社会上许多人对佛法可能不了解,但对"随缘"二字肯定是说得烂熟,听得烂熟。问题是,绝大部分人都对"随缘"二字误解了,绝大部分使用"随缘"二字的场合,都用错了。人们都把"随缘"当"随便"来理解,来使用,比如有些事情自己不愿做,或者做不好,就说随缘罢。在这里,"随缘"就等同"随便"。那么,后果不堪设想,人们依此推论,和尚都是"随缘"的人,也就是随便的人,和尚一个一个是懒汉,是糊涂虫。有人甚至把"难得糊涂"与佛教扯到一起去。真是太离谱了。大家都知道"因缘果报"。实际上,"因缘果报"和"六道轮回"是佛法的二大基础,如果说佛法是大厦,那么,"因缘果报"和"六道轮回"就是墙脚,是地基。一个学佛修行的人,如果还不能在信愿上坚信或者在理上把握"因缘果报"和"六道轮回",而自称学佛已有多少心得,或达到何种境界,说他胡说八道有点重了,但绝对是假的;只有在信愿上坚信,或在理上把握了"因缘果报"和"六道轮回",那么修行修起来就会自然得力,否则有劲也使不上。一般说来,学佛修行的人,能在心愿上坚信"因缘果报"和"六道轮回"就行了。如果有心在理上把握,我希望大家请些佛经来读。这里只能非常简略地说一说。"因缘果报"和"六道轮回"是佛法对于宇宙和人生最根本的说明。佛法认为:世出世间万事万物,皆由因缘和合而成。因是原因,缘是条件,是助缘。比如,农民种麦,麦种是因,土地、阳光、雨水、农民管理等等是缘。又比如,我们做事情,我们起心动念是因,而环境条件是缘。因缘相遇起现行造业,最后结果。善因善果,恶因恶果,这就是报。当然,这一环的果,又是下一环的因,环环相续,无始无终。通俗地说,"因缘果报"就是事由人为,人生的苦乐,都是自己造成的。所以,佛教与命定论不一样,佛教不相信算命那一套。关于"六道轮回",放在后篇再谈。从上面不难看出,我们平常说的"随缘",决不是随便、无所谓之类,而实是我们学佛修行人在俗世立身处世的基本原则:要求我们随顺缘份,随顺社会环境的各种条件,去成就我们的道业。所以,我们也可以说,随缘,真是我们的处世波罗密,是佛法智慧在世间的体现。大家学佛,大家修戒定慧,若要试探大家的道行多深,境界多高,不用看什么几禅几定,也不用听什么念佛念得纯熟不纯熟,只要看看大家在俗世如何办事就知道了。一个学佛人,如果修行有所成就,他的智慧肯定有所开发,他对俗世事物肯定有所洞见,那么他在俗世办事能力肯定有很大提高。一个人学佛一辈子,学得满头雾水,什么事都不会干,他还要口口声声普渡众生,那不是被人笑话么?在这里我特别强调一下:我们出家人学佛修行,不能老待在山里寺里。山里寺里,固然是我们成就法身的根本道场,但如果我们能做到心静不乱,我们的心身也是道场。我们自称大乘佛教,行菩萨道,那么,单靠坐、靠念,是成就不了佛教大业的。佛教大业是靠我们共同努力做出来的,想想释迦世尊,悟道以后,风里来,雨里去,托钵游化四十九年,做了多少事业。所以,我们不能关起门来学佛修行。六祖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我们应该主动走进世间,走进众生的日常生活,只要我们随缘而行,依法而行,这本身就是修持功夫。我希望同修们能明白,佛教不避世;佛教如果避世,早就自取灭亡了。

(9)【◆题库问题◆】:[填空题] 六识指:()、耳识、鼻识、舌识、()、()。

【◆参考答案◆】:眼识;身识;意识

(10)【◆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八识

【◆参考答案◆】: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佛教的唯识学,把一心分八识。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