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述民国时期的公函发展为正式公文文种的过程。

  • A+
所属分类:林学题库

答案查询网公众号已于近期上线啦

除基本的文字搜题外,准备上线语音搜题和拍照搜题功能!微信关注公众号【答案查询网】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体验。

(1)【◆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叙述民国时期的公函发展为正式公文文种的过程

【◆参考答案◆】:公函是始设于民国时期用于无隶属关系官署相互行文的平行公文文种。民国元年十一月,袁世凯北京政府以《临时大总统公布公文程式令》规定:“行政各官署无隶属关系者之往复文书,以公函行之。”公函由非正式文书,规范为正式公文文种。

(2)【◆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试简述勘合在清朝初期、中后期的各自用途侧重。

【◆参考答案◆】:清初勘合公文偏重于证实中央官署派往地方衙署差官的身份。每年初,各部预印勘合公文,需要时由受遣官员持往,作为信验。清代中后期,勘合的用途逐渐侧重于便于所派官吏通过关津,并动用驿站马匹。所以后期勘合又称为"邮符",起到类似通行证的作用。

(3)【◆题库问题◆】:[单选] 露布开始成为报捷文书是在()。
A.两汉
B.魏晋南北朝
C.唐代
D.宋代

【◆参考答案◆】:C

(4)【◆题库问题◆】:[单选] 秘书为领导工作补偿代劳时,态度和心理上要注意的是()
A.忠实执行领导意图
B.默默做好服务工作
C.严守秘书角色本分
D.以领导身份自居

【◆参考答案◆】:C

(5)【◆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秘书协调的范围主要包括什么?

【◆参考答案◆】:政策性问题;全局性问题;围绕中心工作产生的重要问题;群众关心的重要问题.

(6)【◆题库问题◆】:[填空题] 在我国,早在()时期,授官就已采用“()”,稍有差异的是南朝称为“()”,北朝名之“告身”。

【◆参考答案◆】:南北朝;告身;除身

(7)【◆题库问题◆】:[多选] 1914年《大总统公文程式令》第七条规定:盖用大总统印,由国务卿副署的有()。
A.训令
B.策令
C.申令
D.告令
E.批令

【◆参考答案◆】:B, C, D, E

(8)【◆题库问题◆】:[填空题] 民国时期的电报(包括代电),一度实行“韵目代日”制度和地支代()、地支代()制度。

【◆参考答案◆】:月;时

(9)【◆题库问题◆】:[单选] 秘书辅助领导工作有参谋权和()
A.决策权
B.建议权
C.管理权
D.审议权

【◆参考答案◆】:B

(10)【◆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阐述民国时期的布告文种的含义、用途以及文种确立的过程。

【◆参考答案◆】:布告,是始设于民国时期由官署向民众宣布事实或有所劝诫时使用的公文文种。"布告"词义演化。我国古代,由官府晓谕、劝诫民众的公文,以"榜"、"示"为文种。而"布告",只是公文表述的常用术语。作为词素的"布"字,最初涵义是:(1)。陈述。(2)。记载。如"文、武之道,布在方、策。"(3)。传播。经过世世代代反复运用,"布告"中"布"的字义最终定型为"发布"。作为词素的"告"字,基本涵义为"告知";发展涵义为"告诫"。"诰"字的涵义变化,带动了"告"字的字义发展。第一阶段,"诰"为"告"之本字。涵义仅为"告知",故上、下均通用"诰"字。第二阶段,下对上陈述,创用"告"字;上对下告诫,才用"诰"字,故君、臣诫下之辞,都可称为"诰"。第三阶段,汉朝以来,仅皇帝之辞可称为"诰",臣子避嫌,故官署诫下之辞,也改用"告"字。第四阶段,随着"诰"(及以后的"诰命")。成为君命文种之一,为避免与之混淆,皇帝的诏、敕文书中表述训诫之意,也可用"告"字。布告文种确立。民国时期,"布告"取代"示"的地位,成为正规公文文种:(1)。1912年1月,南京临时政府《公文程式》沿袭清代设置"示"文种。(2)。同年11月袁世凯北京政府《公文程式令》改设为"布告",并将大总统发布者称为"大总统布告"。(3)。1914年5月,袁世凯将"大总统布告"易名"告令",而把各官署布告复称为"示"。(4)。1916年7月,黎元洪发布的《公文程式》,将两者合并设立为"布告"一种,最终确立了其正式文种的地位。布告的用途规定:(1)。基本用途。"官署对人民宣布(或表述为宣示)。事实",是历次程式的一致规定。(2)。发展用途。"对公众有所劝诫",这是1928年6月以来由国民政府历次《公文程式》所增加的规定。民国时期"布告"文种的两项用途规定,与古代作为公文术语的"布告"之"告"字的两项涵义,恰巧吻合。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