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发菩提心的人才是殊胜施主,世间上的大老板还不算殊胜施主?请从五个方面对比作答。(提示:所施对境、所施物、态度、给予

  • A+
所属分类:宗教学题库

答案查询网公众号已于近期上线啦

除基本的文字搜题外,准备上线语音搜题和拍照搜题功能!微信关注公众号【答案查询网】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体验。

(1)【◆题库问题◆】:[问答题] 为什么发菩提心的人才是殊胜施主,世间上的大老板还不算殊胜施主?请从五个方面对比作答。(提示:所施对境、所施物、态度、给予的安乐、时间)

【◆参考答案◆】:一般世间凡夫的布施善行,⑴从时间上看:只是"偶备",并非长时间的布施;⑵从所施物上分析,是"微劣食",比如自己吃剩的残食,或一些过期食品,味道也不怎么好;⑶从布施的态度来说:自己高高在上,"嗟施"——轻蔑地对待受施者;⑷所施对境:只是"少众生",比如三两个乞丐,一部分受灾者等等,给他们半碗饭,一两元钱;⑸从给予的安乐上看:让其得到的只是"半日饱"。而菩萨对众生不是如此,⑴菩萨的发心非常广大,利益众生的时间是"恒",从他初发心至轮回不空之际,无有更变;⑵对境是"无边有情众",可以说是法界一切含识;⑶所施的是"善逝无上乐,满彼一切愿",即暂时一切财物受用,究竟的成佛安乐;⑷布施的态度是以一种非常恭敬、欣乐态度去满足众生愿望;⑸恒时施予的是无上安乐。从时间、对境、所施物、态度、给予的安乐上相比较,菩萨的布施是无上布施,世间人偶尔布施之举无法比拟。

(2)【◆题库问题◆】:[问答题] 学习佛法的基础是什么?

【◆参考答案◆】:学佛的基础是深信因果。

(3)【◆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十二处

【◆参考答案◆】:六根六尘合称为十二处。处是出生之义,即由六根六尘出生六识。则六根、六尘、六识便合成十八果。

(4)【◆题库问题◆】:[填空题] 《金刚经》云:一切有为法,(),()、应作如是观。

【◆参考答案◆】: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5)【◆题库问题◆】:[问答题] 不具足“力之自信”的人,在行为上有哪些表现?请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懦弱胆怯,做任何事都觉得自己不能胜任,以此而不能精进努力,陷入萎靡不振的状态,导致任何善法都无法圆满成就。比如,有些人只是患了小感冒,就趴在床上起不来,甚至连吃饭也很困难;有些人稍微遇到一点违缘,马上被吓跑了,自己的闻思修行全部中断;有些人怕冷,缺乏过冬的燃料或因身体稍有病痛,就忙着要离开修行道场。这些都是不具足"力之自信"而导致的。

(6)【◆题库问题◆】:[问答题] “犹如目盲人”一颂中,怎样分析比喻的涵义?

【◆参考答案◆】:从获得者的角度来看,无始以来自己都是没有打开取舍智慧双目的失明者,能获得如意宝是极为难得的。从对境上看,价值连城的如意宝在大海或国王的宝库中可能会出现,但在垃圾桶或肮脏不堪的废墟里一般不可能有,这是对境方面的难得。从所获物方面来讲,获得一些嘉奖或得到一些财物,这是有可能的,但是获得如意宝的话,没有一点福报的人根本得不到,因为其价值是无与伦比的。应该从这三方面来分析比喻的涵义。

(7)【◆题库问题◆】:[问答题] 在传讲《大圆满前行》之前,为何要先讲《胜利道歌》?这个道歌来源是怎样的?

【◆参考答案◆】:1)法王如意宝再地讲过,《胜利道歌》有相当大的意义和加持,倘若一个法师在传法之前,或者一个人在修行之前,把它读一遍或者传讲一遍,就以顺利实现愿望,不会遭受障碍和违缘。因此,学习本论有分别念难以揣测的甚深缘起,末法时代魔障层出不穷,很多人遇到一点违缘,马上就弃甲投降了,这是令人痛心的现象。上师非常希望大家能克服一切障碍,在两年中把加行修完,这对一生来讲是最大的收获。为了保证自他学修圆满,在此之前,首先讲由上师如意宝智慧中自然流露的金刚道歌——《胜利道歌》。2)1995年,法王如意宝示现重病。大概在9月份时,上师本想先去台湾,再去尼泊尔,到莲花生大士的长寿里住一段时间修长寿法。但到了成都,一方面办护照出现违缘,同时上师病情也日渐严重,在川医那里查不病因,于是上师就在"国际大都会"住了五个多月。他老人家在五个月中,除了吃饭以外,基本上处于入定状态,什么话都不说。后来有一天晚上,在上师的梦境中,阿底峡尊者、仲敦巴尊者、麦彭仁波切、罗珠上师一同出现在面前。阿底峡尊者缄默不语,慈眸凝视。仲敦巴尊者说;"我们番前来,主要是因为阿底峡尊者倍加垂念你。现在汹涌澎湃的大海波浪,3月10日就会中断,你明白这其中的涵义吗?(意为法王的病完全康复。)说完,二位尊者就消失于法界中了。麦彭仁波切威严而坐,以极为忿怒的形象猛厉祈祷莲花生大士,遣除内、外、密的一切违缘,降伏迷乱分别所现的各种鬼神。之后化光而去。罗珠上师慈悲地开示说:"你应当安住于现空无二、本来光明的大圆满境界中,出定后以自他相换的菩提心来利益众生,如是一切违缘将会消于虚空……"又讲了其他一些教言,随后也融入了光明之中。此后,确如仲敦巴尊者所授记,上师的病情日趋好转,到了3月10日,已完全复原。之后返回学院,大家以最隆重的仪式恭迎上师归来。上师即兴唱了一个《胜利道歌》,当时,四众弟子集聚在一起的快乐,无法用语言来形容上师还将汉族弟子的道场取名为"金刚降下魔洲",也是获得胜利的一种象征。

(8)【◆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有人问:“上师为什么会生病?为什么会死?”,“有的人说:上师没有业障,因此不会生病。即使生病也和凡夫不一样,他们是替众生消业。”可是佛经上说:“诸佛非以水洗罪,不能手除众生苦,不移自证于别人,示法真理令解脱。”这和前面的“上师替众生消业”的说法显然有矛盾,如何理解这个问题?

【◆参考答案◆】:"上师"或"法师"是担任传法任务的一种角色,担任这一角色的无论在家男女或出家僧尼,绝大多数都是五根未净,五欲未除,身处轮回的普普通通的凡人,既然是凡人,就无法脱离生老病死的人生规律。在"上师"的角色中即使是有佛菩萨转世的人,那也是极个别的,而且,虽然是佛菩萨转世,既然转世为人类,就有人类的共同特点,就有生老病死,释迦牟尼享年八十,在莎罗林圆寂,便是最好的例子,难道还有超过释迦牟尼的"上师"么?再者,"患病替别的众生消业"的说法也只是具大慈大悲心的菩萨的一种发心境界之谓,是一种修菩提心的观想法,如果真能替众生消业,无始以来无量佛菩萨替众生消业,众生的恶业早应该消尽,怎么还会有那么多的受苦受难的六道众生呢?实际上佛家的观点是无论善业还是恶业都是自作自受,别人无法代替享受和消除。佛和佛法只是指出造善业,因而得乐,消恶业,因而离苦的理由和具体方法。故在经中说:诸佛无法像水洗污垢那样用法力洗去众生身心上的恶业,无法用手摘除别人身上的痛苦,也无法把自己证得的智慧,能量移植给别人,只是把万法的终极法性和离苦得乐的道理告诉给别人,让众生自己觉悟和自救。符合这条佛语原则的说法才是正确的说法。

(9)【◆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既然一切都是如幻如化,生嗔者是幻化的,嗔心也是幻化的,那又何必去除嗔恚呢?懂得这个道理以后,我们平时该如何修行?

【◆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没有分清胜义谛和世俗谛。虽然在证悟实相者的境界中,一切现法都是幻化梦影,但对我们凡夫来说,实执习气浓厚,诸法无生幻化的实质无法见到,森罗万象显得实实在在。特别是嗔恨的恶习,在没有证悟空性前,它带来的苦受超过其余所有烦恼。因而胜义中虽无有除嗔之事,但在世俗却有灭掉嗔恼的必要。我们必须以忍辱去对治嗔恨,在如幻如梦的境界中,以如幻如梦的忍辱去对治如梦如幻的嗔恨,这样才能彻底断除嗔恨带来的如幻如梦痛苦,得到如幻如梦的解脱和安乐。懂得这个道理之后,平时我们修行时,一方面对诸法不要太执著,要明白它幻化无实的本质;另一方面,世俗中的行持善法不能偏废,在如幻的境界中积累如幻的资粮,度化如幻的众生。

(10)【◆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学习、掌握二谛有什么重要性?

【◆参考答案◆】:首先,若不懂得二谛义,就不懂得佛经的真实义。佛的所有经典都是二谛义,你要理解的话,必须要考虑佛说的是胜义谛还是世俗谛?不能混搅在一起,必须要加以分辨。说空的时候是从胜义谛的角度说的,说有的时候是从世俗谛的角度说的,把这两个角度分清以后才能读懂佛经的内容。其次,胜义谛是在世俗谛的基础上建立的,不了解世俗谛就无法了解胜义谛。名相建立于世俗谛,从小乘佛教开始的五蕴身、十二处、十八界等等所有的名相都是在世俗谛的角度上建立的。它没有从本质上来讲这些东西,仅仅讲了存在。那么什么是世俗谛?《中观论》中讲:因为世俗的人都有无明的遮盖,就像眼睛蒙上一层纱,或者戴上了有色眼镜,看东西的时候就变色了、变相了,就像我们从哈哈镜中看到的那样。这是无明的结果,所以世俗谛又叫覆盖义,也就是说真实的情况被掩盖起来了,我们看不清楚,只是看到表面现象,看不到它的实质性。那么,第一义建立的基础是什么?就是世俗谛。世俗谛是胜义谛的基础,"若不依俗谛,不得第一义"。为什么呢?我们说瓶子性空的时候,是知道瓶子存在以后,也就是世俗谛建立了以后,第二步才能辨别说它是空还是有。也就是说,我说"空"的时候,是以"有"为前提;没有"有"这个前提,空不空都无所谓,没有什么意思。首先是有,然后才说是本质上的有还是现象上的有,作一个分别。就像到商店买东西,我们需掌握分辨真假的知识,不然的话,市场上假货很多,我们就可能买到假货。世俗谛就是这样,表面上看起来一模一样,但它本质上是假的。所以,这个世俗谛首先要建立起来,然后在世俗谛的前提下,才去分辨它的本质是什么。二谛是不可分割的辨证的统一。"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是世俗谛,空是它的自性空,色、空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