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请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不少于 1000 字。

  • A+
所属分类:资格考试

答案查询网公众号已于近期上线啦

除基本的文字搜题外,准备上线语音搜题和拍照搜题功能!微信关注公众号【答案查询网】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体验。

(1)【◆题库问题◆】:[问答题,材料题,分析] 要求:请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不少于 1000 字。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冰心曾说过:“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也没有一个学生不可爱。”每个学生都是一 本需要仔细阅读的书,是一朵需要耐心浇灌的花,是一枝需要点燃的火把。如果学生生活在批评中,他就学会了谴责;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生活在认可中,他就学会了自爱。

【◆参考答案◆】:赏识教育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自身的心理素质和基础不同,每个学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每个班级都会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学困生。 学困生是班级的落伍者,做好他们的工作难度很大,而且学困生常常屡教不改。学困生的转化 工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只有全体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才能使全民族的素质得以提高。 应如何赏识学困生呢? 赏识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激励,赏识教育对学困生的转化是何等重要。为充分发挥赏识教 育对学困生的转化作用,要做到:善于关心学困生;善于赏识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善于用赏 识性评语。 善于关心学困生,给学困生前进的勇气。学困生的形成是有一定原因的。因此要深入实际, 调查掌握学困生“困”之所在,然后给予关心帮助。针对学困生的具体问题,给予指导与帮助, 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这样会让学困生有前进的动力与希望。“关心”不仅体现了老师无 私的爱,而且更重要的是给了学困生前进的勇气。 善于赏识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激励其进步。闪光点也就是优点,人人都有优点,学困生 也不例外。“赞扬学生极其微小的进步,比嘲笑其显著的劣迹高明。”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学 生的闪光点,发展他们的积极因素。从这一点入手,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斗志,鼓足学生前进 的勇气,从而达到转化学困生的目的。 善于用赏识性评语,增强学困生的自信。评语是对学生进行评价的重要一环,也是实现师 生情感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传统的操行评定忽视了教育民主,忽视了学生的个性。教师无形 中将学生分为“好”与“差”,无形中使好学生更好,差生更差。为此,教师应尝试将传统的 操行评定改为正面引导的赏识性评语,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信,受到激励。如在批改学 生作业时,有意在批改完之后加上一两句饱含感情的评语:“你真棒!”“加油!”“你进步 了!”“老师赞赏你的好学精神!”“你是好样的!”等等。这样做,不仅是对学生完成作业的肯定,而且也是对他们的鼓励和促进。特别是学困生,他们会为此而兴奋的,从而增强他们 的自信,提高他们学习的勇气。 赏识源于发自内心对学生的钟爱,对教育事业的挚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同样也可 以说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作为教师要能够尊重自己的学生,赏识自己的学生。更重要的是要 尊重学困生,赏识学困生。教师要多去了解学困生、多去关心学困生、多去找学困生身上的闪 光点。这样一来自然就拉近了师生的距离,消除了学困生们的逆反心理。 赏识是一座桥梁,是精神相融、心灵交汇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转化学困生的绿色通道。 在这条通道上,教师只有把“师爱”洒向班级的每一位学生,当爱流入学生心田时,便会化为 对知识的渴求和对老师的尊敬、对同学的友爱。这种爱必然会得到美丽的回报,这种爱是转化 学困生的灵丹妙药。

【◆答案解析◆】:根据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

(2)【◆题库问题◆】:[单选]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端于()。
A.鸦片战争
B.马关条约
C.虎门销烟
D.百日维新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1840年6月英国以武力侵略中国,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定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割让了香港岛给英国,还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中国开始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题库问题◆】:[单选] 某法律节目,在播放一则未成年学生的违法案件时,可以在节目中播放的信息包括( )。
A.学生的姓名
B.学生的家庭住址
C.学生的照片
D.违法案件的情节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四十五条规定,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新闻报道、 影视节目、公开出版物不得披露该未成年人的姓名、住所、照片及可能推断出该未成年人的资料。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4)【◆题库问题◆】:[单选] 班主任苏老师发现,承担本班数学教学任务的林老师经常让学生罚站。面对这种情况,苏老师应该()。
A.严厉批评林老师,责令其立即改正
B.耐心与林老师交流,探讨更好的学生管理办法
C.学习借鉴林老师的做法,提升自己的课堂管理能力
D.尊重林老师的主动权,不干预林老师的这种课堂管理行为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教师与同事的交往要做到互相尊重,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乐于助人,关心同事。林老师的做法属于体罚学生,违背了关爱学生的要求,是不正确的。苏老师应该与其交流,探讨更好的管理学生的办法。

(5)【◆题库问题◆】:[单选] 古代中国人关于哈雷彗星的记录,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记录,它记载在()一书中。
A.《春秋》
B.《墨经》
C.《诗经》
D.《尚书》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春秋》记载,公元前613年,“有星孛入北斗”,这就是世界上公认的首次关于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比欧洲要早六百多年。而《墨经》主要是记载物理学方面的成就。

(6)【◆题库问题◆】:[问答题,材料题,分析]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明确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得抄袭;字数不少于1000字。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半”,相对于完整而言,是一种未完成的状态;相对于传统而言,是一种失落的缺憾,例如,“半途而废”,“半壁江山”等。但是,“半”往往又是一种美妙的境界,例如,“犹抱琵琶半遮面”表现一种羞涩、朦胧之美,“行百里者半九十”赞扬一种坚持、执着之美,“事半功倍”展示一种技巧、功力之美……生活中,因“半”而产生的美非常多,请你展开想象和联想,说说你所发现的生活中的“半”之美。

【◆参考答案◆】:帆张半扇免翻颠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都喜欢圆满,把它当做最好的结局。可不是吗?一轮皎洁的圆月挂在空中,怎能不牵动文人们的诗兴?一次亲人的团圆,又怎能不让人心潮澎湃? 现实的情况却是每一个人都会有缺陷,完美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只是渴望。但,完美对我们而言真的是完美吗? 我曾为缺陷烦恼不已,也曾为完美不断追求,我渴望得到完美。我希望自己没有一丝缺点,没有别人可以指责的地方。要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事。在古今的长河上,也找寻不到这样的一个人。人是不可能完美的,但是我们可以寻找另外一种完美。圆满固然美好,“半”也有其独特之美。 半,让人体味含蓄之美。国画大师齐白石说:“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则媚俗,不似则欺世。”这位受人景仰的画家,深刻地道出了绘画之道——妙在“半”似“半”不似,不能“太似”,太直白。同样的道理,话也不能说得太直露,否则就失去了生活的韵味。中国文化之所以博大精深,其中一个要素就是含蓄之美。“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诗人只说了诗意的一半,另一半却深藏不露。透过诗意的一半,读者把另一半品味出来了,深深的愁绪溢满心头,多含蓄,多美妙。这种含蓄和美妙就在半虚半实之间,让你自己去揣摩,去联想,去体验。一旦悟出其精妙,那些文字顷刻间就像活了一样,在你心里演绎出妙不可言的画面,这样的艺术欣赏,让你心领神会,多么富有情趣!相反,那些把话说得满满当当的,直白的文字就显得苍白单调了,就像一杯白开水索然无味。 半,让人领略缺憾之美。一块玲珑剔透的美玉,没有一点瑕疵。你也许会为它的完美而惊叹,可是惊叹过后,你却没有一点思索、玩味的余地。但是,玉上若有如丝如缕的纹路,你就会好奇地鉴赏,把那些纹路与诸多事物联系起来,奇妙的遐想联翩而至。人生如玉。人们总是向往完美的人生,殊不知,那样的人生枯燥乏味。人生有一点波澜,一丝缺憾,你才有奋斗的动力,并且享受到奋斗的乐趣。真正的人生就应该是这样,苦乐各一半,得失各一半,希望和失望各一半,满意和失落各一半,交织出生活的酸甜苦辣,折射出人生的五彩缤纷。 半,让人体会谦逊之美。“满招损,谦受益”,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高,太满,而要看到自己方方面面的“半”,这样才能不断成就人生的“满”。清代诗人李密庵诗云:“帆张半扇免翻倾。”拥有谦逊品质的人,如秋菊,不炫耀美丽的色彩,不卖弄馥郁的芬芳,却让人格外景仰。他们懂得“半”的道理,深谙“半”的艺术,达到了“半”的修养,为我们树立了“半”的榜样。 欣赏并接纳“半”之美,可以让生活多一份从容与优雅。

【◆答案解析◆】:审题时,要注意题目中“说说你所发现的生活中的‘半’之美”这一限制条件。如果审题不严,就会有跑题的风险。行文时,要么只写“半”之美,对“半”之丑只字不提;要么以美为主,以丑为宾。千万不可平分秋色,更不可喧宾夺主。对于“半”之美,考生大多比较生疏,如能充分利用材料中示例的引导作用,展开想象和联想,就会发现生活中的“半”之美,几乎随处可见,列举难以穷尽。思路畅通后,要精心选材,可集中笔墨专写一种“半”之美,对自己体验最深的事理尽情阐述;也可展开笔墨写多种“半”之美,通过多角度的论述使“半”之美多姿多彩。不论写“一种”还是写“多种”,都要把其蕴含的哲理揭示出来。

(7)【◆题库问题◆】:[单选] 佛教在()传入我国并广泛传播。佛教传入我国之后,在我国迅速传播,并不断改造自身,顺应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和风俗习惯,对我国传统文化产生深远影响。
A.秦朝
B.汉朝
C.隋朝
D.唐朝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佛教在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东汉时期广泛传播。佛教传入我国之后,在我国迅速传播,并不断改造自身,顺应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和风俗习惯,对我国传统文化产生深远影响。

(8)【◆题库问题◆】:[单选] 五十多岁的胡老师又一次拒绝了学校要他参加暑期培训的安排,并说:“我都快要退休了,还学什么?”这表明胡老师缺乏( )。
A.终身学习的理念
B.热爱学生的情怀
C.诲人不倦的品格
D.严谨教学的精神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依据《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9)【◆题库问题◆】:[单选] 清朝时,一位曾发誓来中国绝不下跪的外国使节,在看到太和殿时却一改初衷虔诚跪地,并说:“我跪的不是中国的皇帝,而是中国伟大的建筑。”这里“伟大的建筑”指的是()。
A.故宫
B.十三陵
C.长城
D.颐和园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北京故宫,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明清两个朝代的皇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宫殿型建筑。这些宫殿可分为外朝和内廷两大部分。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文华、武英殿为两翼。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东西六宫为两翼,布局严谨有序。

(10)【◆题库问题◆】:[单选] 某中学一位教师孙某和学生王某在课堂上发生矛盾,课后,该教师气愤不过,在王某放学回家路上将其打成重伤。对于王某的伤害,依法承担责任的是( )。
A.王某及其家长
B.学校和孙某
C.孙某
D.学校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十四条规定,因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与其职务无关的个人行为,或者因学生、教师及其他个人故意实施的违法犯罪行为,造成学生人身损害的,由致害人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