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边图形哪一个是由左边图形折叠而来:

  • A+
所属分类:公务员

答案查询网公众号已于近期上线啦

除基本的文字搜题外,准备上线语音搜题和拍照搜题功能!微信关注公众号【答案查询网】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体验。

(1)【◆题库问题◆】:[单选] 右边图形哪一个是由左边图形折叠而来:
A.A
B.B
C.C
D.D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空间重构能力,通常采用排除的思想。观察展开图可发现,含阴影三角形的面中的直线与相邻面的直线相接,因此在折成的立体图形中,与含阴影三角形的面中的直线应与其中一个相邻面中的直线相接,可迅速排除A.C.D。B项可由展开图折成。故正确答案为B。

(2)【◆题库问题◆】:[单选] 将4家企业按2015年1月每百万件快递业务丢失损毁的有效申诉量按从高到低排序,正确的是:2015年2月,我国快递业务量完成8.2亿件,同比增长18.7%;业务收入完成136.0亿元,同比增长22.5%。消费者对快递业务进行的申诉中,有效申诉(确定企业责任的)占总申诉量的97.6%,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229.8万元。2015年2月,全国每百万件快递业务中,有效申诉量未23.4件,对企业1的每百万件有效申诉量为75.13件,环比增长48.0%,对企业2的每百万件有效申诉量未32.56件,环比增长55.0%,对企业3的每百万件有效申诉量为31.86件,环比增长140.0%,对企业4的每百万件有效申诉量为17.81件,环比增长36.0%。
A.企业2,企业1,企业3,企业4
B.企业1,企业2,企业3,企业4
C.企业2,企业1,企业4,企业3
D.企业1,企业2,企业4,企业3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由题干“2015年1月由高到低排序”判断本题为环比基期比较问题,定位第一张表格可得四个企业2015年2月每百万件快递业务丢失损毁有效申诉量现期值,定位第二张表格可得四个企业的环比增速,故企业1、2、3、4的环比基期分别为,可得企业1最高,企业3最低,只有D项满足。故正确答案为D。

(3)【◆题库问题◆】:[单选] 下列选项中,符合所给图形的变化规律的是()
A.如图A
B.如图B
C.如图C
D.如图D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位置类平移。每行都有相同的元素组成,且两个元素相向而行步幅恒等。因此,本题答案为B选项。

(4)【◆题库问题◆】:[单选] 关于当代文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白鹿原》获得“茅盾文学奖”
B.《平凡的世界》是史铁生的作品
C.余华是先锋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D.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由苏童的小说改编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A项正确,《白鹿原》是陈忠实的代表作。1997年,该小说获得中国第四届茅盾文学奖。B项错误,《平凡的世界》是中国作家路遥创作的一部百万字的小说,并非由史铁生创作。1991年3月,《平凡的世界》获中国第三届茅盾文学奖。C项正确,余华是当代文学中先锋派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主要作品有《现实一种》《活着》《许三观卖血记》。D项正确,《大红灯笼高高挂》改编自苏童的小说《妻妾成群》。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

(5)【◆题库问题◆】:[单选] 关于“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蝉、螳螂和黄雀都是消费者
B.螳螂和黄雀的行为都属于先天性行为
C.螳螂、蝉和黄雀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D.蝉和螳螂属于节肢动物,黄雀属于鸟类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A项正确,消费者在自然界中的定义:为食物链的中的一个环节,代表着不能生产,只能通过消耗其他生物来达到自我存活的生物。螳螂、蝉、黄雀符合消费者的概念。B项正确,先天性行为,就是生来就有的一种本能,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如蜜蜂采蜜,蚂蚁建巢,蜘蛛织网,鸟类迁徙,动物捕食等。与先天性行为相对的后天性行为是在相应环境中通过学习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反射和习惯,能让生物更好的适应环境。C项错误,一个生态坏境中的生物群落,至少要包含:生产者,主要是各种绿色植物,也包括化能合成细菌与光合细菌,它们都是自养生物;分解者,以各种细菌(寄生的细菌属于消费者,腐生的细菌是分解者)和真菌为主,也包含屎壳郎、蚯蚓等腐生动物;消费者,见A项解释。故螳螂、蝉和黄雀不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排除。D项正确,螳螂和蝉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节肢动物,黄雀属于鸟类。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

(6)【◆题库问题◆】:[单选] 常常被感动而充满激情的人是有福的。我或许属于其中之一。故我想,感动是由于我们深爱着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甚至比别人更留意也更钟情于它们。而这些美好的事物也仿佛是我的朋友和亲人,也同样爱着、留意着、钟情着我。每次小小的感动都会洗净我灵魂中某个小小的斑点和污渍,每一次深深的感动都有可能斩断我性情中某一段深深的劣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感动使我们的内心变得清洁、明亮、丰富而又宽敞,使我们对每一轮崭新的日出都能赢得一个全新的自我。这段文字主要告诉我们:
A.人应该有不断完善自我的意识
B.充满爱的人才有可能获得幸福
C.人应该对美好事物充满感情
D.提升人格境界需要持之以恒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A项:“自我完善”文段中并无涉及;B项:表意过宽,文段论及的不是广义上的充满爱,而更多的是对美好事物怀揣一份爱意;C项:文段首先提出观点,自己就属于被感动而充满激情的有福之人,而通过“故”引出作者结论“感动是由于我深爱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甚至比别人更留意更钟情于它们”。后文则是论述这些感动给我带来的好处。既然感动会给人带来如此多裨益,文段中也告诉了人们应该学会对美好事物充满作者所持有的“留意钟情”,因此C项符合文意;D项:主要论及坚持的重要性,但文段中并未涉及。故正确答案为C。

(7)【◆题库问题◆】:[单选] 检查视力时,要求眼睛与视力表的距离为5米,如下图所示,人面对平面镜而坐,背后为视力表。视力表到平面镜的距离3米,那么人到镜子的距离应为:
A.2米
B.2.5米
C.5米
D.8米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考察平面镜成像特点。根据题意可知,人到平面镜中像的距离应是5m,视力表到平面镜的距离3m是,它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3m,所以人到平面镜的距离是5m-3m=2m。故正确答案为A。

(8)【◆题库问题◆】:[单选] 第1段意在说明()。每提起屈原的《涉江》,人们总喜欢把它与《离骚》作比较,有人说它是“一部小型的《离骚》”,有人认为,“《涉江》同《离骚》一样,反映了诗人对真理的追求和遭贬后的愤懑与不平。”有些学者把《离骚》和《涉江》都看作是屈原晚年的作品,都写于放逐江南之时,陶今雁在《漫谈屈原的〈涉江〉》中说:“《涉江》与《离骚》一样,都是诗人对一生生活经历的总结,是他晚年流放于湘沅一带写的”。郭沫若也说过下面的话:“《涉江》之作殆与《离骚》相去不远。屈原在长期窜逐中,南下湘沅流域应不止一次,余昔以《涉江》作于《哀郢》之后,今知其非是。”(《屈原赋今译》)固然《涉江》与《离骚》都像一面闪光的镜子,反映出屈原伟大的人格和贤贞的品质,也像一道深深的辙印,印下了诗人求索中坎坷的历程。但《涉江》与《离骚》是有明显的不同的,仅就写作时间与地点来说,差别也是巨大的。对于《涉江》的写作时间与地点,我对传统的看法是没有疑义的,但《离骚》却是作于放逐汉北之时,大约是楚怀王三十年(公元前299年)之前不久,当时屈原应为四十四岁左右。这个问题,还可以从《离骚》本身的内容来看。细析《离骚》诗意,诗中对君王听信谗言、朝废昔替,是有埋怨和责难的,但也有希冀和期待,希望他能改其度,继前王之踵武;同时有对年华易逝的惋惜和懊丧,但也表示要珍惜这大好时光,并没有自弃和绝望。有对自己受谗遭贬怀着牢骚和不平,但对未来也还抱有希望企求。这与后期作品那种决绝的调子,凄凉的色彩是有所不同的。在《离骚》中,我们看不到《涉江》中“世溷浊而莫余知兮,余将高驰而不顾”,“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湘”那种对世事极度伤心的态度;我们也听不到像《悲回风》中“吾怨往昔之所冀兮,悼来者之逖逖”,“骤谏君而不听兮,任重石之何益”(“任重石”即抱石投河之意)那种对君王、对前途完全绝望的凄绝的心声。相反地,它却有着强烈的牢骚和不平。一个人只有在有希冀、有企求之时,才会有因实现不了这希冀、企求而产生的牢骚和不平。不然,也就如老子所云“无可无不可”了。所以,这牢骚和不平也正是有进取心的产物,如同白居易所云,“三十气太壮,胸中多是非”。另外,《离骚》中还有强烈的改变现实的自信心,这更是一个对事业和前途并未绝望的人的心理特征了。
A.《涉江》与《离骚》都反映了屈原的伟大人格
B.《涉江》为屈原壮年时期写于湘沅流域
C.学者们对《涉江》的写作时间和地点观点不一
D.《离骚》是屈原四十四岁左右写于汉北的作品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属于意图推断题。第一段中学者们对屈原写作的《涉江》所处的时间和地点说法不一,并纷纷进行论证。所以选择C选项。

(9)【◆题库问题◆】:[单选] 《三国演义》开篇称:“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是这句话未必准确,因为()
A.事物的发展需以条件为背景
B.事物的本质不以时间为转移
C.事物的质变从量变开始的
D.矛盾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B。事物发展是哲学术语,指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由旧物质到新物质的运动变化过程。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即事物的内因。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而向前的、上升的、进步的运动即是发展。发展的本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这个过程并不是以时间来衡量的,因此选B。

(10)【◆题库问题◆】:[单选]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音乐课程在许多地区还是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教材内容不能与时俱进,一些音乐教师只注重技能培养而忽略了音乐教育的主旨首先应当是“树德立志”。在教授学生一部音乐作品之前,教师首先应该理解其中所表现的道德思想,然后以多样化的形式对学生的身心进行正面教育。作为音乐教师当以此为己任,使孩子们真正热爱音乐,在他们的心灵中种下一颗真、善、美的健康种子。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音乐教育应注重作品的道德教化
B.教师应以培养孩子真善美为己任
C.音乐教育以强调树德立志为主旨
D.音乐教育的内容、主旨都须转变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文段首句从“不重视”、“内容不与时俱进”、“忽略树德立志”这几个方面提出我国目前音乐教育存在的不足之处,后文阐述如何应对这一问题,即重视道德思想,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对应选项可知A项正确。B项,与文段主体不一致,没有提到“音乐教育”;C项,仅表达了音乐教育的一个合理特征,文段重点应该是对策方面,故此项不是重点;D项,主旨不需要改变,文段表述为忽略了树德立志的主旨,重视即可,不需改变。故正确答案为A。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